謝展寰指社會迷思氫能較危險 強調若有安全標準 與其他燃料無異

撰文:何瑞芬
出版:更新:

政府在《香港氫能發展策略》宣布四大策略推動氫能發展,包括完善法規等。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19日)表示,社會上對氫能仍有不同迷思,例如上世紀初的「興登堡號飛船」空難等等,令氫能危險說法深入民心,強調若有安全標準,氫能安全性與石油氣等氣油燃料一致。他又說,由於氫能極貴,目前主要仍以燃燒天然氣等獲取氫能,會先找合成本效益、對港有益處方向推進,不會定立硬指標,明年上半年會修訂氣體安全條例。

▼6月17日 政府發表《香港氫能發展策略》▼

+9

謝展寰今在電台節目提到,明年上半年會修訂氣體安全條例,涵蓋氫能、氫氣的進口、生產、貯存、運送、供應及使用等各方面,也會為使用、運送等訂立安全指標,包括成立跨部門跨局小組,參考內地、日本及歐盟等地做法訂立暫行標準。

他說,試行後會選定適合在港套用的暫行標準,變成法定標準,以氫能巴士為例,或會要求其氣體貯存缸需承受多少壓力、拉扯後的壓力等,其餘加氫設施、大型存庫也會有不同標準。

謝展寰提到,坊間不少迷思令人覺得氫能是危險氣體,或因過往的大型意外深入民心,例如上世紀初興登堡號空難等,拍下的相片仍歷歷在目,到中學又有氫能實驗,證明其是爆炸性氣體等。他指出,所有可燃氣體都具危險性,石油氣爆炸時甚至更危險,強調只要有一定安全標準,氫能安全性與石油氣或其他氣油是一致的。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資料圖片/廖雁雄攝)

目前有14項氫能試驗計劃,包括食環署下半年會引入氫能洗街車、城巴氫能巴士等。謝展寰表示,港鐵也會在其輕軌系統上試行氫能列車,但暫時不打算載客,其他包括建築公司氫能發電、貨櫃碼頭器具改用氫能、加氫站等,各方面都會嘗試,視乎行業使用效益再慢慢壯大,又稱因香港背靠祖國,未來可為氫能技術及產品做窗口示範機地推廣及融資等,增加商機。

不過,他承認現時與大規模應用有一定距離,因氫能較貴,目前氫氣是過渡產品,多以燃燒煤及天然氣等高碳氣體生產,將來要燒可再生能源才能做到低碳,不過長遠發展技術有很大前景,基於香港仍有風能、太陽能等選擇,故不會為氫能使用情況定下硬性指標。

問及家居應用,謝稱現時香港煤氣大部份使用天然氣,當中一半是氫氣,在煤氣管中抽取氫氣已可用,未來可考慮抽氫氣到入燃料電池發電,但需要有產品配合,而現時地盤發電機已有相關產品,相信將來可配合市場試驗居家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