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丈夫在囚 母身兼父職賺錢照顧年幼兩子 望維持家庭不變

撰文:梁祖兒
出版:更新:

父親節是一契機讓不少家庭共聚天倫,但並非每個家庭都可藉此機會慶祝,譬如在囚人士。阿儀(化名)的丈夫現正在囚,這讓照顧6歲和3歲大的兒子、以及賺錢養家的兩個家庭分工都落在她一人身上,她的大仔更是十分依賴爸爸,自父親入獄後雖未有大哭大鬧,但她認為兒子的行為反映了他其實想念爸爸。

在參與善導會主辦的藍巴士賽馬會結伴成長「Be My Hero」計劃後,兒子可在監獄的親子中心與父親無阻隔下互動,這讓兒子變得比以前開心,情緒亦更穩定,令她照顧兒子都變得更為輕鬆,減輕了她照顧家庭的負擔。她望可盡力令家庭和丈夫入獄前的運作一樣,減低丈夫入獄對兒子的影響。

大仔依賴爸爸:佢好需要爸爸

阿儀育有一對分別3歲和6歲的兒子,她表示,細仔有長期病患,主要由家傭照顧,而大仔則與爸爸較為親近,以往爸爸放工都會找他玩,「爸爸唔理佢一陣間,佢就會話爸爸你唔理我」,因此阿儀一直知道大仔對爸爸的依賴,「佢好需要爸爸。」

阿儀在得知丈夫要坐牢時,心情都十分複雜和不好受,當時她對自己講,「佢真係要入去喇」,但除了自己的情緒,她更要照顧兩個年幼兒子的情緒。

+1

兒子問「爸爸係咪去坐監」 對父親消失出現情緒反彈

阿儀起初擔心兒子知道消息後會情緒崩潰,便委婉地告訴他們爸爸現時真的不能回家,要一段時間後才能回來,豈料兒子聽到後不但沒有大哭大鬧,更反問她「爸爸係咪去坐監」。阿儀在和兒子傾談後,得知兒子因覺得爸爸終會回來,所以才沒有更多反應,便對兒子的懂事感到安慰。

不過,兒子並非真的像表面般不在乎爸爸坐牢,因阿儀過後發現大仔的一些行為表現與之前不同,如幾個星期前丟失了的玩具,在幾星期後,他會突然問阿儀,「嗰樣嘢可唔可以搵得返?去咗邊啊?」即使阿儀告訴他該物件已在堆填區,不能尋回,大仔仍會歇斯底里地要求阿儀陪她立刻去尋回物件。

阿儀指,自從丈夫入獄後,兒子變得更加在乎丟失了或爛了的物品,會很緊張地想尋回,但在以前則更易放下。這讓阿儀認為,這是兒子對父親消失的情緒反彈,將壓抑的情緒反射在其他地方。

身兼父職壓力大 曾忍不住責駡兒子

阿儀透露,現時上班的工資,加上親戚的金錢資助,在開源節流下,家庭經濟壓力不大。但在日常照料兩個兒子仍極花心力,丈夫入獄後,家中經濟支柱和照顧家庭的兩個分工都只由阿儀一人承擔,「以前爸爸負責送大仔返學,而家自己要做埋再上班」,而兒子在日常雖未必會大喊要爸爸,但會扭計不合作。

她分享道,有次在晚上11時,大仔翌日仍要上學,但他卻大吵大鬧地要求阿儀陪同找回不見了的物品,阿儀多番連哄帶騙地說「之後搵得返、聽日就去搵」,但大仔仍不屈不饒地發脾氣,阿儀忍不住責駡兒子。

自丈夫入獄後,阿儀便要身兼父職,照顧家庭同時上班,她希望盡量可令家庭和丈夫入獄前一樣,讓兒子受較少影響。(蘇煒然攝)

參與計劃後兒子比以前開心多 情緒得到大大改善

幸而,阿儀表示,藍巴士計劃讓兒子情緒出現轉機,在第二次的親子探訪後,大仔的情緒就大大改善,沒有再出現類似情況,「第二次開心咗好多。」

而阿儀亦分享,丈夫在參加藍巴士計劃後,都出現不少轉變。如在心態上,在未參加前,阿儀都曾帶兩個兒子到塘福懲教所探望父親,但兒子並不想隔著玻璃與父親聊天,更不斷催促想快些離開,阿儀指丈夫當時感難過,「咁難見到面,但咁快就想走。」但現在,她認為丈夫在親子見面中,明白到兒子依然愛他、需要他,讓丈夫都覺得自己是被需要的。

此外,在藍巴士的親子技巧工作坊中,阿儀丈夫學會了不少與兒子相處的技巧,如在信件中會寫道,「阿仔做呢樣嘢好叻,爸爸好欣賞」、亦承諾出獄後會帶兒子到沙灘玩,讓兒子可有更多盼望,又會在信件中畫兒子喜歡的貓的插圖,讓阿儀分享給兒子欣賞。

這些都令阿儀覺得,丈夫雖然不在家中,但仍十分關心家庭,而丈夫在家中仍依然有存在感,而日常的信件來往亦令她有關係重新出發的感覺。

眼見兒子和丈夫都變得更好,阿儀都因此感到自己的情緒更穩定和輕鬆,她認為現時家庭氣氛更好更和諧,她和兒子的情緒都更好,「阿仔早上起身更合作,我都冇咁易鬧佢。」她表示會盡力令家庭和丈夫入獄前的運作一樣,令兒子的生活可有較少改變。

另有計劃參加者見兒子前一晚不吸煙

現年45歲的小明(化名)是藍巴士計劃中的「Be My Hero」小組參加者之一,在4年8個月的刑期後現已重投社會。他表示,十分珍惜在親子中心見小朋友的機會,前一晚更會不吸煙和整理儀容,而小組更讓他明白到這些細微的舉動,都可以是對兒子的付出。

由賽馬會慈善信托基金資助、善導會主辦的藍巴士賽馬會結伴成長計劃,旨在為被捕、候審、在囚、更新階段父親、其子女及照顧者,提供親子服務支援,賽馬會慈善信托基金資助計劃由去年3月開始至2026年2月完結,而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都會參與在計劃中,收集參與家庭的數據,研究這些家庭在參與計劃後的轉變,然後撰寫研究報告。

判囚父親可在監獄親子中心見年幼子女

在藍巴士計劃中的「Be My Hero」小組為期兩個月,在囚父親和照顧者可分別參加5節和3節的親子關係課堂、然後在囚父親可在監獄的親子中心,與11歲以下的子女有3節的無阻隔親子活動,每節2小時。

善導會注冊社工、計劃主管趙詩敏指,在接觸接近2,000個家庭後,現時已有20至30個家庭參加,當中在囚父親多數屬「Cat B」乙類囚犯,刑期在3年以上。

親子小組令關係有突破 望可減少跨代弱勢、跨代犯罪

趙詩敏表示,計劃望能讓在囚家長和照顧者明白如何教育、照顧小朋友,從而減低跨代弱勢、跨代犯罪。她指在親子活動後,有在囚父親向其說「感覺到個仔知道我係爸爸」,亦有小朋友說「好yeah,我有爸爸錫喇」、「我掛住爸爸,幾時可以再同爸爸玩」,她認為這些都是親子關係的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