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暫緩|稱訂押後時間表不負責任 謝展寰 :需時評估民情

撰文:呂穎姍
出版:更新:

垃圾徵費計劃暫緩推行,政府未再提出推行日期,不少環團表明對決定極度失望。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早出席電台節目時再解釋,落實計劃須考慮民情及實際執行情況,「唔係優化就可以行,民情都好重要。」他續指,政府需要時間評估民情對計劃的接受程度,斥若訂出具體的押後時間表,反而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有關計劃3年來花費1.77億元公帑落實和推行,謝展寰表示,要暫停計劃自己亦很不捨得,但見近日社會對減廢認知程度大幅提升,認為是好的機會推廣更多市民嘗試分類回收。至於改善垃圾徵費計劃方向,他提到政府都會考慮是否繼續沿用收費的模式,另亦會解決前線清潔員工面對的法律問題等。

▼5月27日 垃圾徵費無限期暫緩推行▼

+8

未來考慮是否沿用垃圾收費模式

垃圾徵費無限期暫緩,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出席兩個電台節目時再解釋延後原因。他指出,早前推行的先行先試計劃中發現計劃執行時會衍生很多問題,如前線工人方面,單是分類工作量已大增,更有至少兩名清潔工親自向他表明,因擔心法律責任問題,若政府真正落實安排將考慮轉行。

除此之外,部份院舍反映日常營運會有很多尿片、棉花及醫療廢物,即使落實垃圾收費,都未能減少垃圾量,計劃變相對院舍只是「純收費」,增加經濟壓力。他提到未來政府都會考慮在此方面入手改善計劃,此外亦會考慮是否繼續沿用收費的模式,「垃圾收費, (市民)聽嘅時候已經有反感。」

謝展寰。 (資料圖片)

稱不捨計劃暫停 把握時機擴大回收配套

至於為何不就垃圾徵費訂立具體押後時間表,他則指,市面上很多調查都顯示70至80%市民都反對措施,而推行計劃須考慮民情及實際執行情況,「唔係優化就可以行,民情都好重要。」他解釋,政府需要時間評估民情對計劃的接受程度,斥若訂出具體的押後時間表,反而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有關計劃3年來其花費1.77億元公帑落實和推行,謝展寰表示,宣傳教育的工作不易做,「要入屋已經難,要入腦入心更加難」,直言要暫停計劃自己亦很不捨得,但見近日社會對減廢認知程度大幅提升,認為是好的機會推廣更多市民嘗試分類回收。

他續指,政府會把握時機,在此階段擴大回收配套設施,包括延長「綠在區區」回收點的開放時間三小時、研究在合適的街市內設廚餘回收設施等。他強調,上屆政府沒有關注家居廚餘措施,故今屆政府「可以話由0開始做」,目標是擴展至200條公共屋邨都有回收桶。至於單幢樓或三無大廈等,未必有空間放置廚餘回收桶,政府計劃今年派出流動車,設100個廚餘收集點,亦會在100個垃圾站提供廚餘回收服務。

「綠在區區」回收點。(資料圖片)

否認有意將垃圾運上大灣區處理 重申與內地探討廢物資源一體化

至於宣傳教育方面,謝展寰指出,校園亦會加入推廣回收,已有約300間中小學參加計劃,當局會提供資料教導學生在家中將廢物分類,並要求其將回收物帶回學校回收,「唔止係教佢地做,而係真係叫佢做。」政府亦會在今月起會向公共屋邨居民派發指定袋,鼓勵居民嘗試在一個月內只用20個指定袋。

對於近日有指政府有意將垃圾運上大灣區處理,謝展寰再澄清政府沒有相關想法,重申本港與內地探討大灣區廢物資源一體化,是希望推動資源循環和再利用,建立新的綠色產業。他解釋,過往本港亦有進行資源循環,惟受制於土地問題都是較為低增值產品,故希望可以與內地合作,善用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吸引融資,與大灣區一同推動資源循環,生產高增值產品。

他續指,市民每日平均產生11,000噸垃圾,由於未來合共會有三座焚化爐,屆時完全有能力處理本港的垃圾量,而現代化焚化設施已無污染的問題,垃圾經過焚化爐後可以用作建築材料,轉廢為能,並以哥本哈根為例,指其焚化爐建立在市中心,甚至可以成為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