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渡性房屋|「樂屋」增100單位陸續翻新 20伙已租餘下年內推出

撰文:蕭通
出版:更新:

樂善堂推動的「樂屋」過渡性房屋項目,早前獲九龍建業集團以象徵式租金,提供100個住宅單位。該批單位以房屋局的「支援非政府機構推行過渡性房屋項目的資助計劃」資助翻新,首批20伙已完成翻新並全數租出,受惠人數近80人。餘下80伙將於年内陸續推出,單位可供3至6人居住,預計受惠人數約320人。

九龍建業集團土地及業務發展總經理歐陽志雄(右)、九龍樂善堂總幹事劉愛詩(中)及房屋局過渡性房屋項目總監黃永雄(左)宣布,該批100個單位將陸續完成翻新。

由九建集團提供的100個住宅單位,大部份位於港島區,本身市值租金每年約過千萬元。首階段推出20個位於港島區,均已出租。餘下80個單位遍及港島區鰂魚涌、筲箕灣、灣仔、香港仔、跑馬地,以及九龍區九龍城等附近地點,有近半亦已翻新完成,預計今年第二至第四季度陸續交予樂善堂,以租予計劃的輪候人士。

當中受惠的鄭女士,一家三口原居於筲箕灣一唐樓劏房,面積約100呎,每月租金高達6,300元。其大兒子為初中生、女兒就讀高小,居住空間嚴重不足,只可以放一張4呎的高架床供3人同睡。此外,劏房大廈鄰近街市,除衛生環境惡劣,每晚零晨時分更有運輸工人送貨,嘈雜聲影響睡眠。

鄭女士一家自搬入「樂屋」後,生活環境得以改善。她說:「現在租金平咗,居住環境同空間都大有改善,最開心係能夠提供更大的生活及學習空間,給兩個正在成長的仔女,令他們可以專心向學。」

樂善堂於2017年與地產商合作,自資翻新88個閒置住宅單位作過渡性房屋,後獲得房屋局於資源及技術上的支援,令「樂屋」計劃可以擴大進行。該項目為正在輪候公屋或居於不適切住房的基層家庭,以平宜租金提供過渡性房屋,從而改善居住環境,並紓緩其經濟壓力。至今已提供超過2,200個單位,惠及超過6,000個基層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