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應急救援|楊恩健:山竹耗月鋸樹 內地協助料縮2/3時間

撰文:江麗盈
出版:更新:

粵港澳三地政府正籌備《粵港澳大灣區應急救援行動方案》,消防處處長楊恩健今早(26日)在電視節目指,機制包括訂立三地資源清單,當有突發事情發生,三地可以共享清單中的資源,提升整體救援效果提升。

楊恩健以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為例,本港花上一個月處理8000宗鋸樹,如果在跨境援助機制下,動用內地人手及工具,可以縮減所用時間,他按現時的資源清單作估計,可縮短三分之二的時間。

粵港澳三地正推動應急資訊共享機制,若發生影響其他城市的突發事件,可循機制通知對方。(香港消防處Facebook圖片)

消防處處長楊恩健在電視節目《講清講楚》表示,大灣區應急救援機制包括三部分:三地共享各類技術訊息的大灣區消防救援平台、訂立三地資源清單、以及遇到突發事件時如何啟動共享清單中的資源。

粵港澳設共享清單分享資源

他指,資源清單列明各地有的人力、車輛、特別工具等,從中可以知道各地的優勢,例如廣東省近年因水災較多,擁有的救援快艇比香港多出數十倍,亦有大型抽水車可於短時間抽走積水,香港則有處理核心化的消防船。

楊恩健續指,當有突發事情發生,三地可以共享清單中的資源,將會令整體救援效果提升。他指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後,很多地方有塌樹,政府用了一個月處理8000宗鋸樹,如果在上述機制下,有足夠人手及工具,便可以縮減所用時間,他按現時的資源清單作估計,料在機制下,可縮短三分之二的時間完成處理8000宗鋸樹。

2018年颱風「山竹」襲港。(資料圖片)

內地滅火喉駁口與香港不同 可預先配備接頭

問到三地在裝備、流程、拯救方法等的標準是否有大差別,楊恩健回應指,過去10年間,大灣區城市交流頻繁,所以在基本上技術差異不大,但就工具而言,他指有些滅火喉駁口,或與香港不一樣,不過這些早會在資源清單列明,可預先配備接頭。他認為,若要啟動機制,整體而言,在技術、工具上的問題不大。

提到各地均有資源限制,特別是人手,未來啟動機制,會否變相「出裝備」多於「出人」,楊恩健指,廣東省的消防分隊已有相關機制,以颱風為例說明,當沿岸地區打風,內陸一些未受影響的地區會調動資源到沿岸地區,相信香港有颱風時,在機制下也可有同類安排。

消防處處長楊恩健認為,若要啟動大灣區應急救援機制,在技術、工具上的問題不大。(資料圖片/梁鵬威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