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建築袁家圍20年內或倒冧 業主:好想保住佢

在梅窩一隅,有6座由花崗岩砌成的建築群,儼如古代堡壘,名字叫「袁家圍」。這座有80年曆史的二級歷史建築,飽經風霜正面臨全面倒塌危機。「袁家圍」第三代繼承人袁哲之說,過往曾有發展商提出鉅額收購,但都一一推卻,因為他只想留住歷史家業。

「袁家圍」建於1930年代,大樓主要建材為花岡岩,結構涼爽通風,四季恆温。「袁家圍」原有8棟大樓,曾經歷抗日戰爭,但槍炮未有摧毀大樓,反而有2棟建築物在1962年台風温黛襲港時吹塌。古物諮詢委員會於2000年時,將餘下6棟大樓評級為二級歷史建築。
不過,獲得歷史建築的名涵,未有改變大樓步向頹然的命運,由於缺乏妥善保養,大樓日久失修,部份屋頂更已塌下,而水泥都因近年黑雨和颱風導致剝落,部分鋼筋亦折斷,屋內一片頹垣敗瓦。
我小時候已經住在這裏,希望有生之年都可以保住佢!
雖然袁家圍漸變「危樓」,但不乏外界青睞,袁哲之透露數年前,曾經有一位「愛喝紅酒的前高官」透過中間人與他接洽,想買下大宅作酒窖之用,但他堅拒出售。袁哲之又說,近年發產商香港置地亦曾經出價數億元希望收購大宅建築群及附近地皮,但他同樣不打算賣,更豪氣地表示:「睬佢都嘥氣,我又唔系等錢洗,點解要賣?」。
袁哲之說,為了尊重歷史和家族,不希望將袁家圍煙沒於歷史長河中,只想這棟建築物能繼續反映祖父輩的抗日曆史,「我有生之年都不想這裏有大改變,今年我65歲,頂得幾耐得幾耐啦!」
袁哲之續說,曾成功申請政府的歷史建築維修資助計劃,惟每座大樓只有100萬元的資助,對保育大樓只是「小修小補」。他希望,政府可以提出可持續發展的方案,如改建博物館或文化館之類,讓人知道梅窩這個鄉效土地,有一段值得自豪的歷史,「我們這一輩人成世都在守衛着這裏,為的是傳給下一代,薪火相傳」。
協助袁氏四出奔走尋求保育方案的規劃師吳永輝表示,「袁家圍」有主屋、前屋、穀倉、東更樓、西更樓及小農舍,臨河而建獨特佈局是香港獨一無二,呼籲當局儘快搶救,否則長此下去,大屋內各建築物挨不過20年,「若政府不管,不主動保育,這裏10至20年便會完全倒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