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攔截App|部份會暴露通訊錄 難徹底移除 黃鳳嫺籲留意條款

撰文:郭梓謙
出版:更新:

消委會昨日(16日)公佈,5款垃圾電話攔截應用程式,發現當中3款會索取用戶通訊錄,另有1間會收集、上載用戶多項個人資料至網絡。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今早(17日)於電台節目重申,明白市民因不勝垃圾電話煩擾而安裝有關程式,並在無意中提供個人資料;惟她提醒應用程式的免費版本已能滿足基本需求,消費者應留意程式條款,如有被披露,就要向相關公司要求移除,否則會形成「惡性循環」。

黃鳳嫺在《千禧年代》回應有關報告提到,部分程式在特定情況下,如以Facebook等社交媒體登入,都會索取多項個人資料,包括用戶相片、住址等資料;她說,暫未收到任何投訴,但原因是無人知道原來程式會取得大量資料,呼籲消費者要非常小心處理。

黃鳳嫺續指,今次報告雖非「百份百全面測試」,但程式的免費版本已可滿足到基本攔截需求,故不同意相關程式取得、上載大量個人資料至網絡,她形容情況是資料「暴露於人前」。

消委會提到,CallApp取得該權限後,通訊錄所有聯絡人資料同時被自動上載和整合到商戶的電話資料庫中,並可供其他用戶搜索。(消委會圖片)

「反向搜索」可憑輸入電話號碼搜持有人中英文姓名等資料

消委會又發現有一款程式存取用戶的通訊錄後,會自動將所有聯絡人資料上載和整合到資料庫,其他用戶可輸入電話號碼「反向搜索」,追溯號碼持有人中英文姓名、電郵地址或社交媒體連結等

至於能否防範或找出哪人上載了電話號碼,黃鳳嫺說,消委會在今次實試中亦找不到,需要再向應用程式公司取得回應;但用戶仍可在網上查閱自己電話、姓名有否被公開,並以電郵形式,聯絡公司要求移除資料,而消委會亦已實測過有關做法。惟她指,「今天移除到,聽日又有朋友(上載),咁咪沒完沒了」,故提醒用戶,不要抱著想了解自己資料有否被公開而下載程式,否則會形成「惡性循環」。

至於坊間有擔心這種無意披露他人資料,有否違犯私隱條例,黃鳳嫺就說,過去私隱專員公署有就類似事件回應,條例上亦列明當用戶收集資料並轉載需得他人同意,「若果未經同意轉載做其他用途,可能就有個問題喺到」;故有條款會寫明用戶要經事主同意才可上載,「但佢(用戶)根本唔知情下,唔實際亦都唔可行,對消費者嚟講都係唔公平」。

消委會指如經Truecaller官方網站下載該程式檔案(APK檔),會獲額外提供「強化搜尋」(Enhanced Search Functionality)功能。

HK JunkCall創辦人:取用通訊錄為防止誤報號碼

有向應用程式提供攔截資料庫的HK JunkCall(JunkCall)創辦人胡文翰就在同一節目表示,JunkCall運作十多年都堅持保護個人資料,亦取得兩項私隱安全認證,故可經得起政府部門質詢。

HKJunkCall創辦人胡文翰。(資料圖片/馬煒傑攝)

他提到,港人對資料保障的意識「入晒心入晒肺」,故要做到高保護性,同時又不提供資料下,「技術上係高咗,所以我哋靠用戶自己報」。胡文翰稱,JunkCall的機制是當使用者收到垃圾電話後,可以考慮是否主動舉報,當JunkCall收到舉報,並作分析後,才會回饋相關應用程式,至於3間有用JunkCall攔截資料庫的芝麻來電、小熊來電以及WHOSCALL,要求使用者完成審核,相信最主要目的是防止舉報其朋友、或通訊錄的號碼,亦是唯一目的,可令資料庫更可靠、準確。

胡文翰:各地電訊背景不同 個資保障要求或未如香港

針對有程式需要用戶提供大量個人資料,胡文翰就謂「好唔需要,但又可以咁講,世界各地文化背景、電訊背景唔同,有啲國家(用戶)可能有成4、5個電話號碼」,他逐解釋說,部分國家對個資保障要求不如香港、其他東南亞地區高,故可以生存,但來港後又漠視兩者間的相異,未有改變政策。

胡文翰又提到,雖然市民可靠過應用程式網站查找資料有否被洩,但這些網站或會強制要求讀取通訊錄權限,變相又有可能再洩漏資料;「佢哋系統係咁開發,包埋個人電話,只可以講好唔切合香港、東南亞國家文化要求」。

他強調JunkCall只會長期保留白名單與垃圾電話資料,是對資料負責,過去亦會隨機生成識別碼,讓用戶在不提供資料下舉報垃圾電話;但後來出現惡意舉報,網路欺凌,加上Android系統不允許使用有關功能,最終才需以電話號碼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