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帳戶騎劫案急升3個月失逾千萬 雙重騎劫WhatsApp「累街坊」

撰文:何倩瑜
出版:更新:

本港網上帳戶騎劫案件有復甦迹象,由今年1月的99宗,大幅上升至3月的558宗,急升超過4.5倍,涉及損失金額亦由330萬升至1160萬港元,當中有九成九的案件都是在WhatsApp平台發生。

警方指出,帳戶被騎劫不但「累街坊」,更有可能連累多人,警方在本月接獲一宗雙重騎劫個案,騙徒除了騙取受害人親友的金錢外,更奪取他們的通訊軟件帳戶繼續犯案。

警方指,帳戶騎劫案件有九成九的案件都是在WhatsApp平台發生。(盧翊銘攝)

網上帳戶騎劫案件在去年8至12月曾一度猖獗,警方當時錄得共3137宗案件,涉及損失金額超過6500萬元。至今年首3個月,警方觀察到帳戶騎劫案件出現復甦迹象,由今年1月的99宗,大幅上升至3月的558宗,急升超過4.5倍,涉及損失金額亦由330萬元上升至1160萬港元,上升2.5倍。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高級警司梁靄琳指,網上帳戶騎劫案件當中,九成九都是發生在 WhatsApp平台,她指,相信是與本地使用通訊軟件的習慣有關。(盧翊銘攝)

市民遭雙重騎劫「累街坊」 有人WhatsApp被騎劫被騙148萬港元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高級警司梁靄琳指,網上帳戶騎劫案件當中,九成九都是發生在 WhatsApp平台,相信是與本地使用通訊軟件的習慣有關。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督察梁以德指,警方在本月接獲一宗案件,有騙徒在成功騎劫一個用戶的帳戶後,假借更換手機的名義,向通信錄的親友謊稱錯誤地輸入對方的電話號碼以接收轉移代碼,從而進行多重帳戶騎劫。案件為雙重騎劫個案,騙徒除了騙取受害人親友的金錢外,更奪取他們的通訊軟件帳戶繼續犯案。

今年最大宗網上帳戶騎劫案件損失在2月接報,一名從事飲食業的男商人的WhatsApp帳戶遭騎劫,騙徒向通訊錄內的一名商業夥伴發出訊息,要求他支付一筆業務款項。由於兩人經常有生意往來,該名商業夥伴不虞有詐,把合共19萬美元(折合約148萬港元)轉入騙徒提供的銀行帳戶。之後,在商業夥伴與真正的男商人進行核實時,才揭發男商人的WhatsApp帳戶在較早時被騎劫。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督察梁以德指,過去10年的科技罪案破案率不足兩成,大部分涉案的網上平台都設於境外,大大增加了警方執法的難度。(盧翊銘攝)

近十年科技罪案破案率不足兩成 警指跨境案件難執法

梁以德指,過去10年的科技罪案破案率介乎7.6%至17.4%,不足兩成,詐騙破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市民普遍使用的網站和社交媒體後多都涉及境外服務供應商,而且境外服務供應商未能向香港警方提供足夠的協助。

而且大部分的科技罪案都具一定的隱蔽性,犯罪團伙會在海外經互聯網接觸到本地的受害人,再進行詐騙。他指,由於大部分涉案的網上平台都設於境外,大大增加了警方執法的難度。

梁以德指,自2022年開始,警方先後推出了「防騙視伏器」及「防騙視伏App」手機應用程式,提供一個可靠的事實查證平台,協助公眾辨識詐騙和網絡陷阱。「防騙視伏 App」更於今年2月新增了自動偵測可疑來電、可疑網址以及公眾舉報平台三大功能。

自2022年開始,警方先後推出了「防騙視伏器」及「防騙視伏App」手機應用程式,提供一個可靠的事實查證平台,協助公眾辨識詐騙和網絡陷阱。(盧翊銘攝)

用轉數快看見詐騙警示應立即停止過數

警方亦於去年11月與金融及銀行界共同推出第一階段的「可疑警示機制」, 將「防騙視伏器」資料庫與FPS平台連接。市民在使用FPS轉數時,如收款者的手機號碼、電郵地址或FPS識別碼與市民向警方的詐騙舉報有關,且被「防騙視伏器」標記為「高危有伏」,在轉帳確認頁面上將出現警示,提醒市民詐騙風險。

因此,市民如在轉數時看見詐騙警示,應立即停止過數,以免受騙。不過,梁以德提醒,就算在轉數時沒有看見高危警示,也只代表尚未有市民就該FPS識別代號作出舉報,以致識別代號未標籤在「防騙視伏器」資料庫內。

羅兵咸永道網絡安全與隱私保護業務合夥人顏國定提醒,如自己的通訊軟件不幸被騎劫,應該登出所有與你手機通訊軟件連結的其他裝置,並盡快通知通訊錄內的親友。(盧翊銘攝)

羅兵咸永道網絡安全與隱私保護業務合夥人顏國定提醒,如自己的通訊軟件不幸被騎劫,應該登出所有與手機通訊軟件連結的其他裝置,並盡快通知通訊錄內的親友,查看是否有任何人被騙。如有的話,應立刻報警求助。

提防網上騎劫小貼士:

◼ 啟用帳戶的雙重認證功能
◼ 定期檢視帳戶已連結的裝置,並且登出所有不明的已連結裝置
◼ 切勿隨便透露密碼、驗證碼或掃描二維碼
◼ 於留言信箱設定強密碼,避免一次性語音密碼被盜取
◼ 避免連接公共 WiFi 或在公共電腦上登入帳戶
◼ 不要盡信搜尋器置頂的結果,並將常用網頁加入書籤
◼ 留意短訊內容和網頁是否有異常 (如錯字、繁簡字夾雜等)
◼ 如親友透過訊息要求過數或滙款,應致電對方確認有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