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港式唐樓各具特色 反映當時社會環境 首代唐樓猶如鳳毛麟角

撰文:陳自穎
出版:更新:

源吉林唐樓在1889年建成,並具備所有第一代唐樓的建築特色。其實港式唐樓可共分為四個時期,最早的第一代唐樓約在19世紀興建,之後數代唐樓因應當時的社會環境,各有不同的建築特色。

唐樓的歷史可追溯至香港開埠初期,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後,英國希望將香港發展成自由貿易港,便將農村人口轉移至城市。但要在短時間內解決人口的居住問題,以當時僅有的建築技術,就只可建唐樓。

位於威靈頓街120號的「永和號」唐樓,屬於第一代唐樓。(梁德倫攝)

首代唐樓無後巷、廁所

港式唐樓主要分四期,第一代唐樓於19世紀建成,具華南特式,有二至四層。唐樓以青磚、木板建成,屋頂則以木建構及鋪上瓦片而成,並只有少量建築裝飾。由於當時法規未完善,故第一代唐樓的底層亦不設後巷及廁所,衛生環境惡劣,後來瘟疫肆瘧,政府終在1903年制定《公眾健康及建築物條例》,規定第二代唐樓要有窗戶、每人要有1.65平方米的活動空間、樓宇後方要有不小於6呎闊的後巷等等,以保持衞生。

換言之,首代唐樓都早於1903年以前已落成,而現時本港唯一經証實的第一代唐樓,僅得中環威靈頓街120號的「永和號」唐樓,並已在6月8日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現時古諮會已初步評估源吉林唐樓的歷史價值,並確認會列其於待評級的建築清單內,可能被確認為第一代唐樓,並有望同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次代唐樓多用石屎

第二代唐樓的建成年份是1900至1920年代,物料一樣為青磚及木板,惟第二代唐樓多了部分石屎配件,多安裝在露台位置。源吉林的唐樓雖發現有石屎元素,但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課程學部主任李浩然指,該幢唐樓的石屎配件為後期加上,加上具有不少第一代唐樓的特色,故相信該建築為第一代唐樓。至於第二個唐樓的例子,包括1920年代落成的灣仔藍屋及黃屋。

同為位於灣仔的藍屋。(受訪者提供)
位於灣仔、於1920年代落成的黃屋。(受訪者提供)

鋼筋水泥構成第三代唐樓

第三代唐樓於1930年代至1940年代興建,全部使用鋼筋及水泥建成,部分具有古典風格。位於香港九龍旺角荔枝角道及塘尾道交界的雷生春唐樓,就富有戰前唐樓的古典型建築風格。至於第四代唐樓則在整個1950年代建成,風格多以現代主義為主,即為簡潔、甚少裝飾。與第三代不同,第四代唐樓最高可達6層,而第一至三代則只有2至4層。李浩然指,當時受瘟疫影響,戰前唐樓被規定不可超過4層,因為其高度需與街道的闊度扣連,讓足夠的陽光照到路面。

雷生春富有古典建築風格,屬第三代唐樓。(受訪者提供)
南昌街14號的為群公寓,屬於第四代唐樓。(受訪者提供)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