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醫療事故|其餘檢查正常 醫生指需全盤考慮:傾向信病理報告

撰文:呂穎姍
出版:更新:

博愛醫院發現嚴重醫療事故,一名59歲女病人的子宮活組織樣本與一名患癌老婦樣本混雜,女事主因而被診斷患有子宮內膜癌,惟其子宮、卵巢及輸卵管被切除後,院方覆檢卻發現她並無患癌。

屯門及博愛醫院婦產科部門主管梁浩基表示,由於收經後出血屬於患癌的風險因素,加上化驗結果最能夠化驗到有沒有癌症,故即使肉眼檢查子宮鏡或造影等結果為正常,醫學團隊仍確信病理報告的真確性。不過,有婦產科專科醫生則認為,不應僅靠化驗報告診斷,認為應整體去評估相關病徵、其他檢查結果及化驗報告。

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名譽臨床教授、婦科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德康則指,如果醫生當時有懷疑病人可能有癌症,則代表病人有一定的風險因素,而由於肉眼檢查子宮頸或造影等結果均為輔助性質,有些癌症病人即使相關報告正常,亦有可能患癌。

博愛醫院管理層交代一宗涉及病人活組織樣本檢驗結果出錯事故。(呂穎姍攝)

博愛醫院將一名59歲女病人的活組織樣本與另一人樣本混雜,女事主因而被誤診斷為子宮內膜癌,被切除子宮、卵巢及輸卵管,惟其後院方證實她並無患癌,意味病人無端被切除子宮。

被問到為何院方單夠化驗結果就診斷病人有癌症,屯門及博愛醫院婦產科部門主管梁浩基解釋,由於收經後出血屬於患癌的風險因素,加上病理報告是最精準和仔細的「黃金標準」,故即使肉眼檢查子宮鏡或造影等結果為正常,醫學團隊仍確信病理報告的真確性。

有婦產科專科醫生認為,一般而言,不應單靠化驗報告診斷,認為應整體去評估相關病徵、其他檢查結果及化驗報告。他又指,子宮子宮內膜癌在中年婦人來說算是常見的疾病。

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名譽臨床教授、婦科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德康。 (資料圖片)

不過,另有婦產科專科醫生補充,雖然大部份子宮內膜癌係由非典型子宮內膜增生惡化而成,但仍有個別個案子宮內膜癌病灶較細或者只有顯微病灶,未必有明顯肉眼或影像上的影像,而早期子宮內膜癌病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後的預後極佳,根治機會達九成。

他指出,今次不幸事件相信為個別事件,希望大眾婦女不要忽略異常陰道出血(尤其係收經後出血),特別是子宮內膜癌過往10年在香港發病人數增加接近一倍,是女性第四常見的癌症,亦係最常見嘅婦科器官癌症,「但係大眾對佢普遍嘅認知較少,有不少患者喺診斷後先第一次聽過依個病。」

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名譽臨床教授、婦科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德康則表示,如果醫生當時有懷疑病人可能有癌症,則代表病人有一定的風險因素,而由於肉眼檢查子宮頸或造影等結果均為輔助性質,有些癌症病人即使相關報告正常,亦有可能患癌,故一般而言都會傾向相信病理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