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清潔工憂垃圾大增:一定投訴我 而不是亂扔垃圾的人

撰文:黃泳樺
出版:更新:

垃圾徵費將於2019年實施,日前公布計劃細節。有市民憂心「小數怕長計」,長遠增加家庭開支;亦有市民「闊佬懶理」,認為未必可以真正執法。市民必然是計劃最切身的關注者,惟每日面對大量垃圾的是他們-清潔工。
攝影:黃泳樺

垃圾站外有一堆大型垃圾待清理。

垃圾越來越多  清潔工:手推車不好控制

幾乎每個清潔工都沒什麼表情。扔垃圾的市民顯得小心翼翼,手指有半分碰到垃圾桶口,立即「咦」一聲,臉歪得如沾到世紀級的細菌。清潔工卻慣性地以雙手捧起垃圾桶,整理好垃圾,沒有半點避忌,有時遇到垃圾桶旁的「垃圾山」,眉頭才緊蹙一下,有些來不及鄒眉,就趕着倒下一個「桶」。工友的手腳不慢,走在路上卻不快,「路上有人行,因為啲人唔鐘意我地掂到佢地。」倒了十多年垃圾的權哥(化名)說,垃圾愈來愈多,使手推車不好控制。

憂棄置傢俬變本加厲    清潔工最怕硬食拉傷

聽到垃圾徵費,權哥很「勞氣」。權哥一人只可以推一個640(大型綠色垃圾桶),他不覺香港人扔少了垃圾,「反而愈扔愈有錢,一個屈尾十,垃圾站就多咗幾件傢俬。」最誇張那次,他見過十幾件傢俬棄置在垃圾站。工友很多時要「硬食」,意思是自己搞掂那些大垃圾。本以為權哥要抱怨工作量大增,他最怕卻是「拉傷」。權哥身上的勞損不是推「640」弄傷,是搬傢俬時拉傷的。「一定會多左傢俬㗎,不過徵費之後唔係扔在垃圾站,而是扔在路邊,到時又投訴啦,環保署自己搞出來,應該自己負責。自己去捉人,自己去車垃圾。要我們自己分專用垃圾袋一堆?不是的又一堆嗎?他又不增加人手。」

清潔工在垃圾站等待倒垃圾一刻(相中人非文中受訪者)。

還怕投訴  

前線工友怕工作量大增,怕弄傷,還怕投訴。隨便走到香車街街市的垃圾站,旁邊早已堆起一座「垃圾傢俬山」,這個垃圾站是容許收集家居垃圾和商業垃圾的。垃圾站沒有清潔工的位置,他搬出一張棄置的辦公室椅,有點殘舊也不緊要,反正很快就會自動「送來」十件八件到垃圾站。清潔工直勾勾盯着前方,一車車綠箱準備運往垃圾車,右邊有個開了蓋的垃圾箱,街市的人一袋又一袋扔進去,左邊仍是一座「垃圾傢俬山」,旁邊有幾個沒人關注的回收箱。垃圾站沒有清潔工的位置,垃圾都不夠放了。

「到時路邊多了(非法棄置)垃圾,一定是投訴食環投訴我們不清理垃圾,永遠不是投訴亂扔垃圾的人,現在都是啦。」權哥依然勞氣。

權哥(化名)一次只可以推一個大型垃圾箱。

建築廢料徵費成效受質疑 垃圾徵費步後塵?

同樣「勞氣」的還有食環署職工權益工會副主席李美笑,她激動指,「你徵費之後只不過是焗些人去不徵費的地方亂扔,所以就做死我哋,工作量真是不可預計。」自2006實施的建築廢料徵費後,不少清潔工友反映大部份垃圾站均有額外處理泥頭等建築廢料,李美笑憂心垃圾徵費後,非法棄置垃圾的情況如建築廢料一樣,後巷、山邊垃圾或會增加,造成環境衛生問題。日後街上垃圾桶的垃圾量會飆升?李美笑長嘆一聲,「現在好多時都係咁架啦,沿街的垃圾桶很多商業垃圾,店舖應該自己請車和人去扔。」

環境局指加派人手到巡視,又會修改法例賦予環保署人員執法權,上樓執法。食環署前線人員則會拒收未有使用指定垃圾袋裝載的垃圾。不過,李美笑認為,環境局負責制訂環保政策,卻由食環署潔凈組執行,是為權責不明。她舉例環保桶回收屬環保署工作,惟人手不足,需食環署監管承辦商回收。不過,作為食環署前線監管者,卻無責任指出回收工作的意見。 

香車街街市垃圾站外設有回收箱,惟垃圾量總比回收量高幾倍。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於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討論垃圾徵費時表示,將加大對泥頭車執法,並已要求車輛安裝全球衛星裝置監督。而環保署副署長吳文傑亦表示,實施初期或有市民非法棄置垃圾,應對措施為把垃圾桶口改小,同時在2019年前將街道垃圾桶數量減少40%,降至二萬四千三百個,並增加回收箱至四千個,較現時增加45%。

黃錦星他又指台北及首爾同樣先立法,以「火車頭」帶動市民減少棄置垃圾量,再考慮引入鼓勵措施,進一步減廢。前線工作人員又有何回應?他們認為香港會成功嗎?
見另稿:【垃圾徵費】食環工會:失敗政策 垃圾增加源自工商業卻罰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