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金黃稻穗飄 粉嶺南涌9月重現稻田風光

撰文:黃樂文
出版:更新:
南涌種稻活動將於5月底展開,最忙碌的是前期培苗、插秧、除草等階段。(活耕建養地協會 - 南涌Facebook)

曾經,新界種植的稻米遠近馳名,甚至出口到外地。隨着經濟轉型、城市發展和進口米輸入,本地稻田愈來愈少,現在只剩下零星地區如塱原濕地等仍有稻田。

粉嶺南涌亦曾盛產稻米。有農夫希望重拾昔日一片金黃稻穗的盛況,將於5月21日開始,與「有氣魄」之士一同經歷播種、插秧和收割的體驗,名額只有15個。這項活動由「活耕建養地協會 ── 南涌」主辦,稻田的面積約為1.5畝,由15人每周輪流打理,可說是綽綽有餘的。

南涌曾是稻米之鄉

現時仍有農夫繼續在南涌種植稻米,品種來自廣西、江西、台灣等地區。(活耕建養地協會 - 南涌Facebook)

當地村民說,南涌所有農地以前都是種米的,就連現在的主要道路,都是一片米田,是名副其實的稻米之鄉。南涌稻田之所以消失,村民說是因政府當年在山後修建淡水湖,致令水源被截流,都流往水庫去了。

近年,不少人都嘗試在南涌復耕稻田,由最初的收到只足夠煮成一碗米飯,到嘗試種植來自廣西、江西、台灣等地的不同米種,都一一詳細觀察和記錄下來。現時仍有好幾位農夫在南涌繼續種米,今年,活耕建養地協會希望招攬一班有志之士加入,其中一位負責人愛玲稱:「我們將由5月底開始,其實最忙的是5、6月培苗、除草和插秧等工序,待7月架起雀網,之後一直到9月收割前都只能等待。」

耕作為人  也為生態

預計中,每位參加者每周最少出席兩天,可以是星期三及四或星期六及日。「暑假期間學生放假,可在周中到來幫忙;而周末則適合上班人士,即使一星期來足4天或更多也無任歡迎,我們鼓勵參加者恆常到來耕作。」除了種米,南涌亦是生態農地。「我們一邊種田,另一邊亦在魚塘養魚,但不會撈起魚穫,主要是為雀鳥如白鷺等提供食物。」

嘗試種植珍珠米

鼓勵參加者恆常參與,負責人表示,即使參加者每周去足4天也無任歡迎。(活耕建養地協會 - 南涌Facebook)

當地一位農夫何叔叔,去年曾與其他農夫一同到訪日本,參加「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他們以自己的方法,配合當地搜集的材料如豆渣等做堆肥,成功種稙出珍珠米。今次活動就由何叔叔主理,除會嘗試在南涌種稙珍珠米,他亦帶領一眾參加者經歷4個月的耕種期,體驗米農的生活,再次令南涌這地方散發出本土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