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食患者自述】瘦至70磅、14歲停經 藉茹素解困:美的定義很闊
馮一芯一年前把煩惱絲剪掉,成為一個剷青女子。300餘天須臾過去,煩惱絲漸漸長回來,早幾天她又親自為自己漂了個淺紫色頭髮,再畫上一條粗得幾乎把她原本的眼形糊掉的鳳形眼線,說要以身體實驗出不同的美。但她又抓抓頭說,其實很害怕別人凝望她的眼光,但怪就是保護罩,反正怎樣都是「怪系」女生,再也不用理會別人的目光。一芯知道自己像玻璃一樣脆弱,一度用節食來迎合社會對美的標準,現在她為自己建了一座城牆,別人說她瘦,說她肥,她都能做回自己。
六年前,醫生診斷出14歲的一芯患上厭食症,病情時好時壞,直至去年因為茹素,讓她重新認識食物,不過她低下頭道:「厭食症就像魔鬼一樣不斷出現,我對卡路里的意識永遠存在,即使『康復』了,都要自覺地趕走它。」
「全世界都減緊肥,得我要增肥」
青春期時,一芯開始意識到社會定義出來的「美」,高的瘦的白的,她凝望著鏡子,總覺得自己看起來什麼都比別人遜,自覺腿粗、腳短、有肚腩、臉圓圓的。於是她開始節食,且一「節」不可收拾,每天只吃幾口麥皮和水果,一天吸收低至300卡路里(成年人每日需攝取1500至2000卡路里),直到家人意識一芯情況異常,帶她看醫生,發現她的心跳率很低,高156厘米的她,只剩下70多80磅,即日把她送進醫院。醫院猶如一個白濛濛的囚室,在那裏,她每個星期的餐單需要上升200個卡路里,每星期200卡路里彷彿是一個追着她、要闖進她身體的撒旦,她說:「我覺得好frustrating(氣餒),全世界都減緊肥,得我要增肥,而且我看不到身邊有康復的例子。」
當時醫生對着睡在病床上的一芯說:「那個女孩都曾經厭食,現在都好健康,你看看她多瘦?」醫生原意是安慰一芯即使康復也會瘦,但一芯現在回想,用瘦來安慰她是沒有幫助的,因為瘦不代表所有。
出院後數年,一芯定期覆診,家人要求她每隔兩天磅重,希望一星期能重一公斤,她有時會把啞鈴藏在衣服裏以增磅。嚴重缺乏營養也使她停經,她一度想在內褲染些紅色水彩讓家人不用擔心。直到快考公開試忙得瘋掉,她漸漸回復正常的飲食狀態,「老朋友」因而短暫與她告別。
精神病之一 患者要入青山醫院
一芯考上香港中文大學主修新聞,也有上莊(大學學會的幹事),經常通宵預備活動,她說那段時間放了不少垃圾食物進胃裏,汽水呀罐頭呀咖啡呀,很多人說她長胖了,看起來圓碌碌,有些更搣她的臉蛋,受到打擊的她又開始減肥和節食。做運動做上癮,行山過後只吃少量生果,魔鬼再一次找上她,那時候,她瘦得坐在家中做瑜珈時,她感覺到尾龍骨刺痛。
根據香港心理衛生會資料,厭食症是一種精神病,八成五發病於13至20歲之間。在美國,每一百名少女有一人罹患。根據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資料,每200名女學生有1人受厭食症困擾,當中有百分之6為芭蕾舞舞蹈員或模特兒。厭食症的男女發病比例為1:10,但近年男士患病數字有上升趨勢。香港進食失調康復會社工胡婉君指,由於現時沒有專門治療厭食或暴食症的醫療部門,所以沒有全港厭食或暴食症的官方數字;18歲以下的患者會於各醫院的兒童及青少年科接受治療,成年並情況嚴重者,會被轉介到分區的成人精神科 (例如青山醫院、葵涌醫院等),也有些患者或患者家人會向民間機構求助。患者有機會甩頭髮、焦慮甚至自殺,嚴重者更會器官收縮、因心跳率不規則而引致心衰竭、肝受損等。患上厭食症的原因很複雜,也許因為基於社會對美的壓力,也許因為焦慮,也許因為遇上挫折,以控制體重來獲得自控感,以減輕焦慮及增強自信心。患者只有百分之五能完全康復,其他多半時病時癒。
「我知道這是自殘,將自己推去死」
一芯當然知道瘦不等於一切,她甚至討厭肥與瘦的標籤或定義。「我不喜歡別人說我瘦,因為好難答,我知道這是自殘,將自己推去死的地步。」她幽幽地說。
四年半下來,她在親友聚會中絕跡,亦甚少與朋友外出吃飯。厭食症令她不知道和他人聚會時該做什麼、吃什麼。如今坐在眼前的馮一芯,看來臉色紅潤,難以想像她曾經瘦骨嶙峋、躺在懸崖邊的身體,她揚起眉頭說:「我現在有m來(經期),終於懂得珍惜,這是健康的身體,明白要吃得健康才有的。」
茹素新體會:「不再覺得食物只會令我肥」
六年來斷斷續續被厭食症佔據生活,一芯與家人有過無數衝突,體重要「假大空」,要裝作有胃口吃東西,她形容那時候自己不誠實,不是個好人,也不懂愛自己,她說:「小時候用太多時間思考食物,沒其他時間關心其他人。」她希望康復,卻無方法解決自己對食物和體重的焦慮。
一年前,這個「不好的人」突然想為地球多做點事,朋友建議她試試吃素,她覺得吃素比「五分鐘沖涼大法」更容易實行,於是坐言起行,直到現在滴「肉」不沾。一年過去,她因茹素學懂尊重生命,更學會重新認識食物,「之前在醫院我學到的價值觀是食物等於體重、卡路里,吃素之後,我重新認識食物的營養,開始接受食物,不再覺得這食物只會令我胖。」吃肉不是都有營養嗎?「肉有其他毒素,而且肉除了營養,亦是其他(動物)的痛苦。」
社工:復康者或會將厭食症發展成其他生活習慣
香港進食失調康復會社工胡婉君對一芯因為素食而康復不感意外,她說:「很多厭食症患者大多是完美主義者,對自己要求高。在康復的過程中,可能會慢慢(將厭食症的部分特徵)發展到其他方面。他們的耐力和持久力很強,所以很多well recover(康復)後會變成素食者,也有很多愛上長跑,素食和長跑都一樣要堅持,訓練耐力,要管理自己,主導自己的生活。他們要control(控制)的感覺不會突然消失,所以可能會在其他方面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之前那些是過態了。」
這輩子與厭食魔鬼共生
自從吃素之後,她沒有再刻意計算卡路里,反而會了解該食物有什麼營養,素食者如何吸收鈣、維他命b12等等,如知道南瓜子含有維他命B群和維生素E,她要學習如何令自己吃得健康。假如現在有人說一芯胖了,她會抱抱對方作回應,不過她想了半晌又彆扭地說:「我係有肚腩,我都唔鍾意自己有肚腩,但我唔會再節食令自己瘦。」她忽然反一下白眼「唉」了一聲,續道:「社會不單止在乎肥瘦,而係大家睇靚唔靚只得一面,只得一種靚鍾意白,鍾意瘦,鍾意高同長腿,我𠵱家覺得靚係好闊。」
上月一芯拍了一條20分鐘影片,以自己畫的插畫來訴說四年半病歷。起初她生怕沒有人有共鳴,從沒對外人公開的病歷亦難以啟齒,她甚至害怕有人說她不夠瘦,豈料有數個女生私訊她,說自己同樣在病患中掙扎,試過不想吃東西,擔心自己吃太多東西,覺得自己不應該吃東西等等糾結。一芯希望透過剖白,讓社會有更多人了解厭食症是什麼一回事:「其實很多女生受你......說笑影響,沒有人站出來說,就沒有人意識到這些說話(會傷害人)。」
她沉思一會再低聲道:「我即使到現在,都不覺得厭食症可以永遠離開我,我對食物、卡路里的知覺永遠也在,因為我已有這些知識,那些令你繼續想厭食的魔鬼常常都會出現,或者見到朋友不斷做運動好想瘦也會刺激到我。我想告訴大家厭食症不會完全康復,你要actively(主動地)叫它離開。」這個紫髮女生對着那個瘦得尾龍骨發痛的小女孩說。
馮一芯茹素之後,積極組織和參與本地動物權益活動,詳看下集:【厭食患者自述】純素畫家投身動保運動 從愛惜港豬 到救贖自己
* 香港進食失調康復會社工胡婉君指,假如患者的身體質量指數(BMI)低至12(正常為18.5至24),會建議患者入院增磅,這樣才能讓大腦運作,承認自己患病和接受心理治療。如懷疑自己、家人或朋友患上進食失調症,請盡早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