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邨重建.二|看透報業與彩虹興衰 報檔老闆26年冇放假恨退休
甫走進彩虹邨街市,有一部「身經百戰」的小小木頭車映入眼簾,內裏是一格格擺放雜誌的空間,利用橡皮圈把雜誌固定,原來這部木頭車,已有約40年歷史,是「陳記報社」在上世紀80年代時訂造,一直沿用至今,而店內的牆身,有一個放着不同牌子的煙架,也是當年沙龍香煙為檔主所訂製,現時連沙龍香煙也已在香港絕迹,這個煙架變成「歷史遺物」。
彩虹邨有超過60年歷史,每間老店都有不同的「歷史文物」,在外人看來很值得保留及保存的事,往往是一班老店主最想「放下」的事。就像「陳記報社」的第二代負責人陳先生,最希望是彩虹邨盡快清拆,讓他可以早日退休,自由自在地睡到自然醒。
逾60年報檔由冷巷搬到樓梯底再入舖 看透報業興衰
「陳記報社」在1960年代由陳先生的父親經營,當年在彩虹邨金碧酒家對開的「冷巷」擺檔,他4至5歲大便要到報檔幫忙,他憶述:「嗰時最高峰有3檔報紙檔,𠵱家得返我呢一檔。」到了80年代,他的父親獲搬入了恍如「哈利波特房間」的樓梯底店舖經營,雖然只是一個30方呎的「樓梯底」,但地理位置優越,就在金碧酒家對出,茶客最愛飲茶前買一份報紙,生意不俗。但後來店舖因阻塞通道等問題而被屋邨扣分制扣分,最後輾轉搬到現時的店舖。
現年67歲的陳先生為「陳記報社」第二代老闆,80年代的他曾在內地從事機械行業,直至1997年才回來繼承父業,人生中幾乎有五分之四時間都在彩虹邨度過。
彩虹邨曾經人頭湧湧擺滿攤檔:嗰時真係唔使搞咩夜繽紛
提到以前的彩虹邨,陳先生亦緬懷邨內昔日的興旺時期,大約在1970至於1980年代,單是在邨內的生果檔已有20多檔、燒臘檔5檔,夜晚又有兩檔雲吞麵,早上又有多個粥檔。每日到了下午5時,每當房屋署辦事處下班後,沒有管理人員巡視,彩虹邨裏裏外外更加熱鬧擠湧。
個個都湧晒出馬路擺檔,連火燭車都行唔到,真係擺到(密密麻麻),嗰時就最蓬勃,真係唔使搞咩夜繽紛,𠵱家都趕走晒啦!
而當年報紙業亦同樣經歷最光輝歲月,《成報》、《星島晚報》、《新晚報》,很多不同報紙都非常好銷量,「嗰時未有咁發達,未有智能電話咁先進,嗰時《星島晚報》一晚都賣千幾張。」陳先生慨嘆今昔的差別,苦笑道:「我檔口嘅《星島日報》𠵱家每日賣4份咋⋯⋯」
謹記父親教誨「唔好唔做報紙」 苦撐成彩虹邨最後報檔
時移勢易,當年人聲鼎沸的彩虹邨,已變成了寧靜的老屋邨。下午2時許,街市已變得冷清,記者在訪問的一個多小時裏,只有數名馬迷來買馬報,如果在非賽馬日,生意恐怕更差,陳先生需要多賣不同樽裝飲料,甚至賣「通鼻棒」來幫補生意,賺到的,總算仍夠交租及維持自己的生活,亦令他不敢忘記爸爸的教誨「唔好唔做報紙」,因為一定「搵到食」,因而堅持至今成為邨內最後一個報紙檔。
陳先生坦言對彩虹邨沒有不捨及留戀,老街坊「走」的已經「走了」,現時都是一些新搬來的居民,不少是內地新來港的或是少數族裔,並非說着「同聲同氣」的廣東話,已經沒有當年的人情味,只遺下「老人味」。
𠵱加個個都係等拆,冇人唔捨得,𠵱加拆,最後起碼等20年,20年先拆到成個彩虹邨,到時候我連捧報紙都冇力啦,早啲拆仲好,我可以退休。
26年冇假放 唯一願望:早拆早退休、瞓到自然醒
每當提起這個報紙檔,陳先生都露出一臉無奈與厭倦,原來與他接手後從未放假有關,26年以來「冇停手」,每日凌晨3、4時起床,趕過來報檔疊報紙,雖然早上有員工幫忙,陳先生可「落場」休息,或北上飲茶嘆一盅兩件,但仍要下午趕回報紙檔工作。以一年365日計算,有近9,500日從沒放假,他抱怨說:「夜生活都冇我份,啲人請我去飲(宴),我都話唔好請我。」
對他而言,這個報檔儼如一個籠子,雖然可以消磨時間,但他更希望快點退休,可以自由自在「瞓到自然醒」,不用那麼辛苦。說到這個小小的願望,陳先生自然地「變臉」咧咀而笑,如果退休夢成真,他最想四圍去,到澳洲旅遊,順道探望已移居當地的胞姊。然而,回歸現實,他估計要完成清拆至少要等候10年,即至少仍要多捱3,650日,想到此處,陳先生的臉上又回復僵硬的無奈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