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裝的故事.三】81歲老師傅縫西裝到寫詩 當年轉行要行賄
81歲了,他還是揑着針,一高一低地把線拉好,這件事他做了六十一年。他是一個西裝師傅,專門為人度身訂造西裝。
【西裝的故事.一】81歲老師傅話當年 放假穿老西逛豪宅區追女仔
上集提到邱師傅穿著自己造的西裝與太太步入教堂,擺酒宴客。但婚禮過後,面對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造西裝不再只為興趣,而是一家的米飯班主。西裝訂單時多時少,收入不穩定,但那年頭轉行要「識人」兼「畀錢」,先可以換到一個職位。邱師傅沒有人脈、不想行賄,唯有繼續留守。
25歲後:日縫夜縫眼都濛 人間親情在何處
邱師傅與太太在婚後,生了六女一男,獨生子的邱師傅一下子擔起九口之家,只好努力、努力,再努力,先後在幾間工廠和工場造西裝。「嗰時日日早出晚歸,返到屋企佢地都瞓曬覺」,跟孩子、老婆見一面、聊聊天也不容易,有時候兩星期都見不上一面。邱師傅雖然學歷不高,但喜歡寫詩訴說自己的心聲,回想起入行初期的日子,他這樣寫:「遊客要走蜜蜜縫(正字:密密縫),日以繼夜眼都濛(正字:矇),人間親情在何處。」
「做西裝嘅客人嚟一嚟又走,咪好似遊客咁……日日縫,都見唔到一面,親情去邊度搵?」邱師傅入行時是50、60年代,是西裝興盛時期,白領男士外出都穿恤衫、西褲,「後生嘅行街、食飯、飲喜酒都會著西裝」。當時不少水兵、遊客來港都會幫襯造西裝,留幾日就走,所以收到訂單就密密做。邱師傅說生意好時,每月可造20件西裝之多,難怪他說「眼都矇」。
孤家寡人不怕加班,但有了一頭家,邱師傅只好一邊加班,一邊慨嘆少了與家人共處的時間。終日見不到老公的身影,邱太太會不會不喜歡邱師傅造西裝呢?「冇辦法咖,唔做唔使生活呀,冇得話成日見佢唔到,就唔做嘢㗎嘛」,邱太太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確是「食得鹹魚抵得渴」。
但邱師傅造西裝並不是一帆風順,有時生意差也要坐冷板凳。「淡時冷板兩袋空,福利何有拜包工」,邱師傅在筆記簿上這樣寫。「旺嗰時做到做唔到,淡嗰時板上(衣車桌)衣車冇嘢整,咪叫冷板囉……冇福利都係因為包工(制)」,邱師傅說生意差時,一個月只做兩、三件西裝,加上工廠和工場當年都推行「計件包工制」,由判頭承包工程,師傅按件算薪,所以並沒有強積金和退休金,只能做一件算一件。據邱師傅的記憶,在他40歲時一件西裝大約3000元,師傅可得約500元,判頭則可得1000元。後來度身訂造的西裝還要面對成衣西裝的挑戰,訂單當然大不如前。
43歲:生意淡唔想行賄轉行 轉在家中造西裝
長期收入不穩定,有師傅選擇轉行,但正值中年的邱師傅沒這樣做,「沒辦法轉行啦,嗰時社會貪污,轉行都要邦畀錢。」邱師傅說部分師傅想轉行當中資公司售貨員或保安,都要有人脈,「識人先有得畀錢」,一般300至400元左右。邱師傅沒有人脈,又不想付錢轉行,唯有想想辦法,他就決定轉移陣地,在家中造西裝,「唔係完全冇嘢做,咪搬去屋企繼續做囉」。邱師傅在家中放一部衣車,把工作搬到家裡,一做就做了十年,由43歲做到53歲。「至少起身可以見到屋企人、傾兩句,唔洗早出晚歸」,當其他師傅正為中年轉行發愁,他轉一轉環境,就找到出路。
在家中造西裝雖能多見家人幾面,但年年月月做一樣的事,邱師傅也覺得沉悶。1989年,造了33年西裝的邱師傅,用詩訴說自己的故事,題為「行業」。
行業
遊客要走蜜蜜縫(正字:密密)
日以繼夜眼都濛(正字:矇)
人間親情在何處
淡時冷板兩袋空
福利何有拜包工
夕陽手藝風光去
萬物騰貴實捱窮
齊來良策變變通
54歲:夕陽手藝不絕望 到深圳教工人做西裝
由剛入行「日以繼夜眼都矇」的時代,到中年坐冷板凳、兩袋空空,一門賴以維生的手藝,似乎要走到盡頭,但邱師傅相信合力「諗諗計仔」,總有辦法。剛好前老闆打算到深圳設廠,需要老師傅幫忙帶工人,邱師傅就到內地闖一闖。那年他54歲,第一次教人造西裝。
「睇到啲後生好勤力……朝早訂貨,我下晝拎布去大陸,佢地就凌晨、通宵做好佢」,邱師傅見他們忙著工作,反而擔心他們過得開不開心。他曾為一班女工寫詩,寫下她們努力賺錢,不玩又不戀愛的日子。回想一生,邱師傅說這段時間最開心,「幾年前我去寧波,佢地十幾二十人一齊請我食嘢,見到佢地好開心,有啲細路讀緊大學,有啲做經理。佢地開心,我都開心!」也許最令邱師傅留戀的,是這份師徒情。
59歲:離開深圳工廠 移民加拿大
在深圳教工人的日子,邱師傅一星期回家一次,中港來回,就是這樣在深圳與學生度過5年歲月。做得開心,只可惜老闆5年都不加薪,他心想「不如唞唞」。離開工廠時已59歲,子女早已成家立室,兩個女兒還移民到加拿大。兩個女兒希望父母一起到加拿大,父女團聚,邱師傅與太太於是移民加國。
一生在西裝中打轉的邱師傅,移民後是否真是樂得清閒,60歲就退休享福呢?過了60歲的老人,還可以有多姿多采的生活嗎?下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