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初代唐樓威靈頓街120號 逾130年歷史 藏3大碩果僅存特色
記錄香港古蹟多年,筆者一直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到底何為香港的城市風貌?提起美國,我們都會想到紐約的摩天大樓、城市公園;提起土耳其,又會想到建築奇蹟之地伊斯坦布爾的教堂、清真寺……那麼怎樣的建築才可代表香港的城市風貌?在筆者的心目中,大概就是屢見猶鮮的唐樓了。(本文內容節錄自《尋蹤覓蹟:香港唐樓故事》。)
文:陳國豪(香港城市大學文化與文化產業管理學士,現職攝影師)
看似凡桃俗李,但香港唐樓實際上已歷經了數代的演變,要探究其起源,必然是要尋根究底。想找出香港「第一幢」的唐樓似乎已經是不可能的任務,但在這座日異月殊的都市中,原來仍有碩果僅存的初代唐樓——威靈頓街120號,一座建於維多利亞時期的、全港唯一經過證實的第一代唐樓。
無後巷、無獨立廁所 點圖放大看看這碩果僅存的初代唐樓及更多筆者拍攝的香港特色舊建築:
唯一經證實的第一代唐樓
隨着1841年香港開埠,當時的香港政府在四環之間建立了維多利亞城,引來大量的華人移居,令到唐樓這種外型獨特的建築在上環及太平山街興起。早年的唐樓並不受建築條例規管,普遍而言都是以地下做舖頭、樓上做住宅為特色。
香港現存唯一經證實的第一代唐樓位於嘉咸街與威靈頓街120號交界,其前身為30年代開業的「永和號」雜貨店。該座唐樓於1879-1880年左右建成,至今已經擁有逾130年歷史,是香港現存最早的唐樓之一。
碩果僅存的建築特色
香港第一代的唐樓總體而言有數個特點,其一是以青磚牆壁、木材樓板為主;二是普遍樓高兩至三層,並多與其他建築「背靠背」、「背靠側」建成,沒有留後巷;三是沒有獨立廁所。
威靈頓街120號正正符合這些特點,它的建築主體以廣東青磚承重牆及西江杉橫樑承托,屋頂為金字雙筒雙瓦式,建築內部還有木結構樓面、木樓梯及壓花階磚等設計,這些建築特色在現在香港的歷史建築中絕對是碩果僅存。
【延伸閱讀】植根城市綠洲的韌性 石梨坑村抗清拆:盡力打場必輸的仗(點擊放大瀏覽):
筆者曾有幸參觀過威靈頓街120號的內部,首代的唐樓由於僅設有細小的窗戶,屋內不但極不透光,空氣流通度亦相當低,停留一會就已經讓人汗流浹背。在這樣的空間環境下,早年的唐樓不僅是多戶家庭「上居下舖」,室內甚至還會飼養生畜,當時家中的氣味可想而知……
永和號的故事
在永和號出現前,威靈頓街120號所在地段曾被多次轉手。1878年,在經歷「維多利亞城大火」後這個地段才重建成唐樓,並且租予「鎮南」金銀器經營。由於年代久遠,我們已無法得知「鎮南」金銀器的故事。時間到了1930年,威靈頓街120號又上演了另一個故事!
這一年,來自新會的關鏋釗和另外兩人以合資的方式在威靈頓街120號創辦雜貨舖「永和號」。這間舊式雜貨舖在全盛時期曾同時聘用了12名員工,有二、三千種貨品出售。除了常見的油米鹽外,用於止頭癢的茶仔粉、「雙喜」牌火柴等罕見的物品皆能在此找到,店內甚至還有出售罐裝鮑魚,當時吸引了不少官商藝人前來幫襯。
永和號的故事在威靈頓街120號延續了逾60年,可惜的是,1997年起店內就只餘下關鏋釗夫婦經營,收入更是不斷減少,只夠繳交舖租以及餬口之用。2008年,業主將這幢樓賣給了市區重建局,年老的關鏋釗也選擇了退休,永和號的故事就此落下了帷幕。
【延伸閱讀】移民英國不慣生活壓迫天氣差 棄餐館生意回流荔枝窩村盼復興家鄉(點擊放大瀏覽):
憑鼠疫舊照鑑定唐樓年份
與考古發掘的斷代方式不同,要判斷近代建築物屬於哪個年份絕非容易之事。雖然我們都知道威靈頓街120號曾經是永和號的所在地,並且至少已有九十多年歷史,但面對精確的斷代問題,古蹟辦以及民間學者起初仍是有不少爭議。
對於威靈頓街120號的評級,古物諮詢委員會最初是決定不予評級並且認為建築是始建於19世紀30年代。這個說法當時引來民間團體以及學者的極大爭議,不少人都嘗試去推翻古蹟辦「孤證不立」的定論。
在民間保育建築師徐聖傑的調查下,就發現這幢唐樓位處的地段在1849年代至1870年代曾多次易手,直到1878年中環大火後,此處才重建成一座唐樓,這座唐樓正是大家今時今日看到的威靈頓街120號。
而要判斷這一點,除了「沒有後巷」、「建築物相互緊靠」兩個香港開埠第一代唐樓的特色外,還有一樣關鍵的線索,就是一張鼠疫新聞舊照!這幅收藏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的舊照曾被南華早報引用,照片拍攝的是衞生督導員在1894年香港爆發鼠疫時視察中環嘉咸街的情景,而在白衣衞生督導員聚集之處的左上方,正是掛有書寫着「鎮南」金銀器店的英文牌匾,足以印證威靈頓街120號建成的年代早於1894年。
何去何從的威靈頓街120號
2017年,威靈頓街120號終獲古蹟辦評為一級歷史建築。這幢唐樓是目前香港經考證後絕無僅有的初代「背靠側」青磚唐樓,不僅在香港,就算放眼到中國華南地區甚至東南亞一帶,也是絕無僅有的存在,其歷史價值不言而喻。
然而,這座如斯珍貴的歷史建築卻因為2019年一場「緊急結構鞏固工程」而變得面目全非。在工程中,威靈頓街120號原來的金字瓦頂慘遭「滅頂」,內櫳木樑、木地板被一一掏空、青磚牆亦被移除,到底完成修復後的建築還能與從前有幾分相似?全幢保留的建築又將何去何從?一切只能拭目以待了!
書名:尋蹤覓蹟:香港唐樓故事
作者簡介:陳國豪,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文化與文化產業管理學士,曾於北京大學考古系作交換生以及台灣歷史語言研究所實習,現職攝影師。在2018年1月1日創立「尋蹤覓蹟Hong Kong Heritage」專頁,以相片和影像記錄不一樣的香港。
【本文獲「非凡出版」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