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特教生挑戰大 平機會籲家校合作及增加師資培訓

撰文:來稿
出版:更新:

香港於中小學推行融合教育已經超過25年,政府多年來不斷優化政策,推行各項措施及提供津貼,以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入讀普通學校。為了深入檢視現時融合教育於中小學推行的成效,從而為融合教育的未來發展提供相關政策建議,平機會早前委託香港教育大學進行了「香港普通學校教育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挑戰、有效政策及最佳措施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校長、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和教師對整體的融合教育政策支援措施持正面評價,然而,超過八成的受訪者認為,課程緊迫/教務繁多是學校推行融合教育的最大困難。研究團隊建議加強家校合作及公眾與家長教育,以及增加老師對融合教育的認識和培訓,讓融合教育達至最大的成效。

文: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朱敏健

學校和家長要避免過於重視學業成績,所謂「求學不是求分數」,最重要是學習過程和經驗,「一試定生死」未必適合套用在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身上。

課程緊迫、教務繁多使融合教育難以推行

現時在中、小學階段,政府採用「雙軌制」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學習上的支援。除較嚴重或有多重殘疾的學生入讀資助特殊學校外,在融合教育的政策下,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會入讀普通學校。在2021/22學年,有超過58 000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就讀公營普通學校,而政府在2022/23財政年度在融合教育投放了約37億元。

雖然政府增撥資源及推行各項支援措施,但在普通學校教育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仍然是充滿挑戰。大部分的受訪校長(81.6%)、教師(85.3%)及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85.8%)認為,課程緊迫/教務繁多是學校推行融合教育的最大困難。

此外,超過七成的校長和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認為融合教育的相關行政工作繁重,而接近七成的受訪教師則認為人力資源不足是推行融合教育的第二困難。壓力方面,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和教師均指出,當面對患有自閉症或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學生時感到較大壓力。就照顧有精神病患學生而言,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所承受的壓力明顯高於教師。

平機會代表及研究團隊在新聞發布會介紹「香港普通學校教育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挑戰、有效政策及最佳措施研究」的結果。

提供專業支援和教師培訓是有效措施

就融合教育政策成效方面,研究結果顯示,校長認為增設特殊教育統籌主任職位是最有效的支援措施,特殊教育統籌主任則認為推動校本教育心理服務及提供更有系統和充足的教師培訓是最有效的支援措施。

在融合教育政策下,家長的角色十分重要。然而,研究發現家校合作仍遇到一些困難,例如家長未能在課後時間支援有特殊育需要學生的需要、家長缺乏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子女的技巧和知識等。有見及此,研究團隊建議加強家校合作,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的家長提供更多支援和現金津貼,以便他們得到適時治療和評估服務;以及教育公眾和家長,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有更多接納和包容。

此外,研究團隊亦建議增加在職老師有關融合教育的培訓名額,開設更多融合教育的培訓課程,增加他們對《殘疾歧視條例》和《殘疾歧視條例實務守則》的認識與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所需的知識及技巧。長遠而言,未來的教師培訓務必將融合教育設為必修課程,以確保教師掌握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的知識和技巧,亦有助避免老師過分強調提高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的學術能力。

避免過於重視學業成績 建立包容文化

融合教育的成功推行有賴多個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家校合作及教師專業發展等各方面的配合,方能達到最大的成效。此外,學校和家長要避免過於重視學業成績,所謂「求學不是求分數」,最重要是學習過程和經驗,「一試定生死」未必適合套用在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身上。

我相信若社會更為接受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在課堂內外建立包容文化,再配合政府政策、專業支援、家校合作和教師培訓等措施,定能令融合教育的推行邁進一步,並對學生的個人成長和建構和諧社會有莫大的裨益。

「01心意」與過百慈善團體攜手籌款,讓社區變更美好。立即援助基層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