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回歸前通街影郵筒 兼職的士司機記錄經典紅郵筒拍獨家照

撰文:洪藹婷
出版:更新:

郵筒對於以前的李奇偉來說就是郵筒一個,甚至連其存在也沒察覺。八、九十年代,李奇偉一直揸貨車,周日兼職揸的士,跟了一些郵學會的前輩學看郵筒後,他開始記每個郵筒的編號,懂得看郵筒的君王標誌,每天在道路上開工多了一個景點,一種別人看不懂而他懂的趣味。
(相片由郵筒發燒友提供)

李奇偉拍到的獨家照:回歸後曾經塗在中環郵筒上的藍色標誌。

在郵筒發燒友之中,李奇偉算是「尾水」了。他八十年代尾加入中國郵學會,會裡幾個前輩教他看郵筒的分別,他才開始知道原來郵筒有分編號、郵筒的標誌和殖民地年代的英國皇朝徽號有關。現在他拿著自己拍的照片,唸得出每個編號郵筒的所在位置,那些郵筒經歷過什麼風風雨雨,甚至連每個郵政局的成立年份也記得。

左邊的紅色嵌牆郵箱和藍色郵件櫃印的是藍色標誌,後來轉用右邊的綠紫配搭,並用蜂鳥標誌。

獨家相片:回歸後轉用的第一個標誌

他拿著厚厚一疊菲林照片說,「這些全部也是傻瓜機影,影完要曬菲林,倒不是錢的問題,而是用了多少心機,影完曬不出又要再影,好在我揸車。」市區的郵筒還好,他們這種發燒友發燒的程度是沙頭角禁區的郵局,便找酒樓申請禁區紙入去;大老遠入大澳就是為了拍一張木郵箱的照。甚至必須隨時準備好,好像是前陣子西灣河郵筒冒煙起火,他揸住車立即撲去,但很多時候撲到去只是得個吉。

大澳天后廟的紅色郵箱是唯一剩下的木造郵箱。
+2

九七年七月的一天,他正好在中環附近開工,看見一個紅色郵筒上改用了一個藍色標誌,「有些鋸齒,加個太陽,你有看過這張嗎?」回歸後郵政剛剛開始更換標誌,他估計這個是新的標誌,於是去信郵政問這是不是新的標誌,「郵政不承認亦不否認。」後來很快地郵政改用了蜂鳥標誌,李奇偉再去信郵政為什麼不用之前的藍色標誌而改用蜂鳥,「郵政沒有回覆。」事情沒有答案,反正李奇偉在九七年拍下的藍色標誌相片大概有5張,全部珍藏成獨家照了。

九龍皇帝駕崩至今剛好十年。
禁區內的沙頭角郵局原來是這個樣子。

郵政資料正在流失 建議設小型博物館

李奇偉今年55歲了,至今仍然每天在揸車,每天在街上看見郵筒,但他說自從轉了綠色纖維筒後,沒什麼可拍了。只是那些比他先在行的前輩個個六七十歲了,那些消失的紅色郵筒如果不把相片留存、不把歷史留下來,下一代不會知道,但是他說單靠民間力量不足夠,必須是一個官方設立的博物館才有意義,作為旅遊景點也為保肓。

據了解,郵政曾經就設立小型博物館一事,考慮過赤柱郵政局和舊灣仔郵政總局,但是赤柱郵政局實在太細,全間局只有兩步距離,連一個郵筒也放不下,而舊灣仔郵政總局雖然地點合適,但是已交由環保署用作資源中心,因此遲遲未有下文。

青山醫院門口掛了個郵箱,前後也可以入信,院內外的人也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