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指HIV感染者易忽視精神及社交健康 基金會倡加強教育
香港愛滋病基金會去年初深入訪問58名HIV感染者,了解其身心健康管理的調查。發現他們在病情及健康管理出現三大盲點,包括較重視短期生理狀況而忽視精神及社交健康、對慢性疾病認識及關注度不足,以及與醫護人只溝通較為被動等,建議應加強教育,讓感染者明白到除控制病情外,須關注長遠健康發展。
三大盲點阻HIV感染者身心健康
吉利德科學與香港愛滋病基金會今日(21日)舉行提升HIV感染者身心健康管理調查發布會。於2022年2月至5月期間以面對面或遙距進行深入訪談,一共訪問58位HIV感染者,當中28位來自香港,30位來自新加坡,以了解HIV感染者確診、治療至維持身心健康過程中,所面對的挑戰和他們對達致身心健康的短期及長期目標。
調查發現受訪的HIV感染者在病情及健康出現三大盲點,其中包括較注重短期生理狀況,忽視精神及社交健康。香港愛滋病基金會董事局委員暨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林緯遜指,HIV感染者在診症過程中較關注討論短期生理指標,如病毒量、免疫指數,較少提及精神和社交健康狀況。
對慢性疾病認識及關注度不足
林緯遜表示,HIV 感染者因HIV 病毒感染的緣故,患上心血管及腎臟毛病的機會較其他人高。此外,部份治療HIV 的抗病毒藥物,也會增加心血管病及腎功能衰竭的風險,影響長遠健康。惟調查發現,儘管受訪的HIV感染者關注生理健康,但他們主要是針對短期生理狀況,至於疾病及藥本身對健康的長遠影響,如心血管、腎臟等慢性病的認識和關注度均不足。
他指,現時的診症過程,主要由醫生進行講解,HIV患者較少主動提出自己在慢性疾病、精神及社交上的疑慮,「在治療過程處於被動角色,對溝通及治療效果亦會帶來一定影響。」
他建議應加強教育,讓HIV感染者認識心理及社交健康與控制病情同樣重要,「希望能夠提升HIV感染者對於慢性疾病,如心臟、腎臟的關注。」
感染者立志成為社工「以生命影響生命」
HIV感染者Colby分享心路歷程,他表示在大一時與男友一同接受HIV檢測並確診,曾受到嚴重情緒困擾,「嗰陣讀書壓力已經好大,知道嘅時候覺得好迷惘,唔知點做。」
Colby指,在治療期間情緒變得低落,「成日都覺得自己好差,當時自信心好低。」幸運在醫院中遇上社工和醫護人員作輔導和幫助,才開始接納自己。他亦因此轉讀社工系,立志成為社工,「希望可以好似幫我嗰位社工咁,以生命影響生命。」
感染HIV者不一定立即出現病徵
所謂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是指「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會透過體液在人跟人之間傳染,攻擊人類免疫系統,使其無法正常運作。愛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指「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感染 HIV 的人有可能得到的疾病。但感染 HIV後不一定會立即出現病徵,因病毒潛伏期可長達十年甚至更久,若HIV感染者沒得到妥善治療,其免疫系統損害會越來越嚴重,發展至第三階段時,就會變成愛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