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異想.一】60年代3萬人露營 暴動後為消耗青年精力?
近年在社交網站不時見到有人「開心Share」露營照,見到「逼爆」營區的墟冚場面,可見露營再次成為熱潮。
但你可知道,如今的這個露營「熱潮」,比起上世紀30年代露營成為「國際盛事」、甚至有廣播直擊;比起60年代有約3萬人陸續於暑假上山、連港督也要到場探訪,可謂小巫見大巫。讓我們回顧露營熱潮當年在港有多「威威」!
30年代:國際盛事廣播直擊
參考由行山發燒友撰寫的「bugology」網誌,當中提及香港童軍總會記載,「香港童子軍總會」(現稱童軍總會)早於1915年7月成立,當時已有組織成員參加露營。早在1929年,第3次世界童軍大露營在英國伯肯赫德鎮(Birkenhead)舉行時,香港更首次派員參與。難以想像民國初期已有港人遠航到外國,參加國際露營活動。
踏入上世紀30年代,童軍組織之露營活動愈發興盛。1936年,中央廣播電台更會每周固定廣播當年童軍大露營的清息,以滿足「全國民眾對大露營之濃厚興趣」。
1937年,第5次世界童軍大露營在荷蘭布魯曼達(Zuid-Kennemerland )舉行,經全國甄選後,中國童軍總會共派出一行27人出征,團員多數為華人,可見到30年代末期露營風氣已開始在華人社區推廣開來。
記者翻查上世紀30至50年代的舊報紙,有提及露營的新聞中,大多數均為童子軍或防衛軍組織下之活動。相信這段時期的露營仍未普及化、仍未成為市民假日時的消遣活動。
旅行家陳溢晃對此如此推測:「因為露營通常需要攜帶大量物資如營幕、炊具同行。那年代平民一般清貧,唯有加入團體組織方能借用到相關物資。」此外,怎樣選址和如何紮營也是一門學問,安全起見最好經過導師指導、及組隊前往,而一般要加入團體才能學習到相關技能、或結識到志同道合的山友。
60年代:政府刻意推動露營行山 消耗青年精力
及至約60年代,露營活動漸趨普及化。據《六七暴動: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一書記載,1967年暴動結束後,港英政府斥資舉辦「新潮舞會」,又成立各青少年中心、推廣青少年課外活動如露營,旨在消耗青少年多餘的精力,「引導青少年走上正途」。自此不少青年脫離有組織的團體,自發上山露營去。
據《香港工商日報》報導,1969年夏天,整個暑假期間共有約3萬人上山露營。以當時本港人口僅約400萬人而言,3萬是一個極可觀的數字,甚至連時任港督戴麟趾爵士也要上山,訪問新界若干營地以表重視。
陳溢晃憶述:「上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應是香港第一次露營熱潮。那個年代沒有卡拉OK、內地又未開放,青年人尤其是剛畢業的舊同學們,如果想要一群人聚聚,最佳選擇就是到山上去過一晚夜。」此外當時亦沒有手機,人們若要組隊行山露營,身邊又湊不夠人,通常會登報,列明集合出發的日期時間地點,屆時看看有多少人來,再即場分工。「這些旅行隊有時會收取基本交通費開支,但只是大家夾錢租艘船之類,不是為賺大錢。」但此類登報均只以行山為主,只有少量露營隊。
當時各大報章除了刊載各旅行隊招人的資訊,每周更會有固定遠足及露營特刊或專欄,如《新晚報》的「旅行家」專刊、《新報》的「郊野新地」、《天天日報》的「旅行與攝影」。可見當時露營遠足的潮流何等興盛。
70年代:郊野公園正式成立 標準營地概念興起
因應露營熱潮爆發,市民頻繁進出郊野也引起不少環境污染問題或意外,政府遂於1976年正式實行《郊野公園條例》;並於1977年6月劃定第一批受法律保護的郊野公園範圍,包括城門、金山、大潭、獅子山及香港仔等,又指定了部分露營地點。只是因郊野公園地大脈博,相關執法極麻煩,陳溢晃指法例生效後不少人還是隨意隨地露營。
80至90年代:各式娛樂興起 本港露營熱退減
據《香港工商日報》報導,1980年7月本港在郊野公園範圍內已有19個指定露營地點。但80年代起,各式娛樂場所如夜總會、卡拉OK紛紛湧現。陳憶述:「如果不是本身很熱愛大自然,露營只為與朋友聚舊的,很容易就轉移到這些其他娛樂中。」
而本身喜歡大自然的,也因各式宿營場地如青年旅舍的落成,轉為宿營。「真正的露營,應是以天為被地為蓆,而以這為目標需要攜帶很多物資。那年代的營幕多以帆布製(現多為尼龍製較輕)、紮營用的營棍大而重,攜帶很不方便。很多人嫌麻煩,就不露營了。」
差不多時間,內地改革開放,行山發燒友圈子中普遍認為內地的山水更壯麗,長假期時多轉而到內地遠足。自此本港露營熱潮漸退,各大報章的每周固定遠足專欄,亦於90年代起陸續被取消。
千禧年代:科技令露營起死回生 仍未及當年興盛
踏入互聯網年代,各行山露營網上群組湧現,對大自然有興趣的年青人找到志同道行的山友結伴,露營再次成為熱潮。
不少內地人亦開始在長假期來港露營。2012年十一黃金周,內地自由行遊客在貝澳紮營致烏煙瘴氣,一度惹起港人民憤;康文署於翌年推出「港人港營」措施,五一黃金周、十一黃金周和農曆新年假期期間,港人可於一個月前填表優先申請使用營地。然而,新措施推行首日,31個預訂營位只有5個人如期到來紮營,失約率高達84%。據報浸大社會工作系講師邵家臻當時指,因事件涉及中港矛盾,可能有港人不管三七廿一先預約了,可憐露營活動卻成為了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