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節|屢傳港島最猛鬼灣仔星街一帶 首度發現本港最早期墳場遺迹
踏入農曆七月「鬼節」,街上隨處可見燒街衣焚香等拜神痕迹,仿佛「梗有一隻喺左近」,當中屢傳為港島最猛鬼的灣仔星街一帶,迷霧煙雨中赫見本港最早期墳場的歷史遺迹出土。有關注本港舊歷史遺址的保育人士,根據本港早期文獻指香港開埠初期曾在灣仔星街劃作本港第一座墳場,近日在附近公園山坡發現一座墓碑,經用電筒在特定角度照射後仔細研究,發現墓碑右上方刻有「同治三年」的年份,迄今約158年歷史,正好印證當年祖父輩聲稱星街靈異傳說並非見於防空洞,而是當地公墓而引發鬼影幢幢的「撞鬼」經歷,有助後人進一步了解香港墳場歷史。
星街猛鬼傳聞始於曾有墳場 街坊經常「撞衰嘢」
根據香港早期史料顯示,最早墳場歷史可追溯至1845年開埠初期,當年很多英國人來港貿易經商,因不適應香港氣候感染疫症死亡,英殖政府於是在灣仔星街和聖弗蘭士街,即當年進教圍一帶建立第一座公眾墳場,其後因滿額,政府需要另覓土地興建墳場,遂造就跑馬地香港墳場的設立。
關注香港舊歷史建築的「康港劉影」版主阿康稱,祖父大約1945年前由內地落難來港,當年曾居住在灣仔星街一帶,他記得對方回憶過去時曾提及星街以前曾有公眾墳場,街坊不時遇到靈異事件,「佢話星街好猛,街坊經常見到污糟嘢。」反而被傳為最猛鬼的星街防空洞,祖父曾在日治時期避難住進防空洞內大約十多天,「佢話冇日軍衝入嚟殺人,只係嗰度又濕又黑,無覺好瞓,更多似係後期有人吹噓嗰度好猛。」
祖父話星街好猛,街坊經常見到污糟嘢,但唔係因為有防空洞,佢避難住過十多日,話冇日軍衝入嚟殺人,只係嗰度又濕又黑,無覺好瞓,更多似係後期有人吹噓嗰度好猛,反而係當地曾有公眾墳場引發靈異傳聞。
墓碑刻有同治三年 迄今158年歷史
他為印證當年祖父的經歷,再加上本身關注香港舊歷史遺迹,去年5月曾在星街一帶進行搜索,其後在萬茂里一條行人梯級拾級而上,至近萬茂公園對開一處僻靜的山坡發現涉事墓碑,由於年代久遠,字迹模糊下未有發現,直至周日(7日)再重訪舊地,以強光電筒輔助下在特定角度照射碑上字迹進行拍攝,然後經電腦存檔再仔細研究,終在碑文右上方見到「同治三年」刻字,推算清朝立碑迄今約158年歷史,成為發現灣仔星街早期墓場一個重要證據。
他估計,由於灣仔日月星三街早已城巿化,大廈林立,相關早期墳墓歷史證據早已湮沒,剛巧涉事山坡保持在較原始狀態,墓碑才得以保存至今,希望事件有助後人探古尋源,帶來承先啟後的效果,讓更多有志發掘香港墳墓歷史的人士追尋下去。
同治為清朝第十位皇帝清穆宗載淳的年號,他為慈禧太后與咸豐帝之子,其年號介乎1862年至1874年間,相比跑馬地香港墳場,後者最早墳碑追溯於1841年安葬,據傳星街墳場滿額後再遷移部分至現址,現時香港墳場共有超過1.2萬墓碑,絕大部分為外國人,包括165名華人、450名日本人以100名俄羅斯人等,故當年又稱為「紅毛墳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