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舞.一】尖沙咀曾是舞林勝地 導師「上樓」後難忘街頭Battle

撰文:林可欣
出版:更新:

一班青年在尖沙咀文化中心外跳街舞,幾個保安上前驅趕:指責播放街舞音樂是噪音,會影響劇院觀眾欣賞藝術表演。青年反問:「入面嗰啲就係藝術,我哋跳嘅就唔係?」保安沒有回應,只請他們離開。
其中一個青年是江滿齊(阿齊),這是他千禧年初的遭遇。之後幾年,他跳到上去青年中心,當上導師,再跳上國際擂台,在街舞界薄有名氣。但15年來,他依然眷戀那份只在街頭跳舞才有的滿足感。從前在叫囂與歡呼聲中,站在一旁看「前輩」圍在碼頭附近的擂台比舞,幻想自己有天站到中間炫舞。可惜這天不會再來。
攝影:江智騫、影片:潘思穎

阿齊的學生不少是90後、千禧後,這一代青年跳街舞像上興趣班。試過在街上跳舞未?他們大力搖頭,直說「好少」、「幾乎無」。記者這天帶他們重回當年的街舞擂台,一群人吹着維港海風跳舞是什麼滋味?

阿齊與隊友和他們的學生在青年中心跳街舞多年,未曾一起在街頭跳舞,這天來到尖沙咀海旁,他們先跳一段齊舞。(江智騫攝)

這夜7時多,阿齊與隊友和10多個學生來到尖沙咀碼頭,放下背包,打開音箱,分成兩隊,再圍起一個半圓,跟着音樂節奏逐個上場「比舞」,接着的下一位舞者一舉一動都像在回應上一個人的動作,又即興跳出自己的殺手鐧舞步。

這叫街舞battle。

音樂響起後,許多人圍過來觀賞,大部分人都是等待每夜都會上演的維港「幻彩詠香江」。遊人未看燈光幻彩前,先在現場看了一場街舞真人騷。有人看得目不轉晴,隨即舉起手機攝錄,有人驚愕,似乎未曾在街頭見過這種跳舞場合。

對香港人來說,這場街舞平日可能很少見到;對遊客來說,他們就視為一道香港的街頭風景。(江智騫攝)
阿齊(左一)從前只是初學街舞的小伙子,15年後他已是眾人的導師,這天帶領他們來一場尖咀battle。(江智騫攝)

「第一眼覺得好型喎,溝到女!」

「以前火藥味重啲,個個一路跳一路講晒粗口,激烈好多,真係同你鬥,唔會同你客氣。」阿齊跳畢便想當年。年少時他愛在街上蹓躂,有晚路過尖咀,離遠也感受到那端的狂舞氣氛,於是上前湊湊熱鬧。「第一眼覺得好型喎,溝到女!」

縱然跳了一段時間都「溝唔到女」,阿齊卻被街舞所迷。起初他對街舞一竅不通,每晚站在一旁,看「前輩」「battle」(比舞),邊看邊學。「唔識跳就問佢哋呢吓要點跳,手要放邊,力度在哪裏。」

阿齊口中的「前輩」,推算年代,應是第一代在尖沙咀文化中心跳舞的青年。「個個都寸寸貢咁,我亦不太敢同佢哋講嘢。」一班人以舞會友,舞步是溝通和激鬥的語言。輸了那群人就離場走到另一角,下次再鬥過。

阿齊的學生阿斌6年前開始跳街舞,說到街頭battle,他自言很少遇過。(江智騫攝)
10多年的尖吵咀一帶,是街舞者的樂園,每晚約9時至凌晨,甚至直到天亮,他們仍在街上流連和跳舞,活動和作息也在這裏。(江智騫攝)

尖咀雲石地變磚地加樓梯 「街」舞不再

當年的青年大多無師自通。「我都唔知佢哋喺邊度練舞,但個個都會嚟尖沙咀鬥舞。」像阿齊這些初學青年,就從旺角影碟店買了外國街舞騷的VCD,看畢就到尖咀與前輩和隊友交換,你有一隻美國的,我有一隻日本的,各國街舞風格和動作不同,各自取走後回家觀摩,偷師後秘密練舞,再來到尖咀battle。

那個鬥舞擂台就在今天的5號碼頭前的一個位置,當年還是雲石地,光滑又夠闊,倒立鑽頭或溜地都收放自如。「在這兒跳好有表演慾的,個個圍住你睇,你就企到中間show off(炫耀)咁樣。」有哪個街舞者不想這樣表演?可惜阿齊等不到這機會,雲石就被換成凸凹不平的磚地,亦加上一道樓梯,讓遊人上一層欣賞維港美景。

以前尖沙咀文化中心外有個範圍鋪了雲石地板,不少街舞青年當作舞池,每晚比舞和練習,可惜不久已換上粗坑地磚和加設樓梯,至今更放滿鐵欄,方便保安管理,阿齊為此覺得可惜。(江智騫攝)
昔日尖咀比舞小擂台,現已換上磚地,舞者更難再於上面做地板動作。(江智騫攝)

海傍附近的地方不再是交流共享之地,這班青年亦被視為不速之客。場地設計令他們無法跳舞,保安亦頻頻前來驅趕,阿齊慢慢不再於尖咀跳舞。後來他到過家附近的藍田德田商場平台,也試過找空地跳舞,但街舞總要一班人狂舞交流才盡興。結果他走上青年中心協青社跳。

那兒以街舞招徠,講明藉此培養年輕人興趣潛能與個人成長。不過中心什麼理念宗旨對當時的青年來說並非最重要,也許他們當下只想有個空間容身,開着音響在地板滑過來溜過去,繼續做舞者。

走入中心分基礎、進階動作 街舞還是街舞?

阿齊不久亦由「後輩」變成「前輩」,當上中心的導師,開班授徒教青年跳霹靂舞 (break dance)。他回想當年初學,眼見別人在地板鑽來鑽去,一直想學,但不知道這屬地板動作(Power-move),後來自己學跳才發現原來很難。「以前喺尖沙咀邊會分foundation(基礎動作)或進階的?今日上堂就有套step,完整教你舞步動作完成這個八拍,學了Toprock(搖滾步),再學Footwork(排腿)和Freeze(定點),之後再學高難度的動作。」

阿齊現已是青年中心的資深街舞導師,這次街舞劇他也有份編舞,令舞步和街舞表演變得更有故事性。(江智騫攝)
阿齊曾到美國集訓,又參加過世界各地的街舞比賽,更成為首位港人在短短3個月內贏得4個國際獎項。(江智騫攝)

阿齊如今說話和大笑起來,眼角游出魚尾紋,但跳霹靂舞 (break dance)的男生即使年資長,永遠都叫「b-boy」(break boy),代表永遠熱血青春,追求創新玩味。兩代b-boy這夜街頭交流,年輕的一代說感覺夢幻,他們對街頭表演陌生,躍躍欲試卻從沒機會。90後楊傑說自學舞以來多在青年中心的室內場,「家人以前以為我每晚在街跳break dance,覺得像上個年代的『死飛仔』或社會壞分子,一直反對。」但原來他們這年頭跳街舞,是去青年中心上跳舞「興趣班」。不少人說若不是學跳舞,多「宅」在家裏打機,又或上網看YouTube參考外國的街舞片段。

中心這幾年皆籌辦年度街舞劇,往年講述社會眼中的「死飛仔」透過跳街舞迷途知返,今年就講主角學了多門興趣,最後才找到街舞為自己所愛。表演有故事、有劇情,舞步動作不能再如街頭跳舞般隨意,再配合燈光、大型佈景和道具等舞台效果,讓青年踏足台板表演,在劇場觀眾面前大展身手。青年有機會表演均雀躍期待,密鑼緊鼓地綵排。小休時,他們在排練室的平滑地板battle交流,不時歡呼鼓勵隊友。

+12

阿齊當年的隊友像他一樣都「上樓」跳舞,有的開舞蹈工作室,有的為糊口到處教班,不再於街頭炫舞。熱舞情景已不復再,這夜重返尖咀舊地,從前那個比舞擂台早已消失,阿齊找不回當年的感覺:「在排練室對住鏡跳,在舞台跳,街舞的動作元素都在,沒有變,但與街上是一種show off,外界觀眾總是欣賞目光,自己有滿足和被肯定的感覺。但現在沒這回事了。」

下回故事:

第二集:那麼這一代「B-Boy」還在哪些地方可以跳街舞?為什麼這班青年多年來如此堅持跳舞?請看【街舞.二】少年無懼港路面多碎石玻璃 Busking籌10萬赴歐圓夢
 第三集:他們由街頭跳入天水圍社區,竟然可以修補那兒的社區關係?請看【街舞.三】西灣河小肥遇上天水圍阿明:嘻哈師徒跨區邂逅
 第四集:眾人後來更決心跳入更大舞台和國際賽,街舞在香港還可以有什麼發展?請看【街舞.四】香港組Break Dance代表隊 迎戰明年青年奧運會
 圖輯:【社區影像】從街頭跳到劇院舞台 街舞青年:跳舞是種溝通方式

今天年輕一代的街舞青年,他們的「battle」就是在舞蹈教室輪流做出不同動作,互相學習和指點。(江智騫攝)
阿齊同樣享受在排練室和舞台跳街舞,但他說這與街上跳感覺不同,分別跳給隊友和外界觀眾看,是兩種不同的滿足感。(江智騫攝)

YO Dancical 協青街舞劇2017 《東.南.西.北.中!》

日期:2017/4/2
時間:晚上7:30
地點:沙田大會堂演奏廳
票價:$80/ $120/ $200
訂票:2111 5999 / www.urbtix.hk
詳情:www.yodancical.org.hk
門票收益扣除開支,全數撥捐協青社作青少年發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