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公務員化身長者KOL 難忘與後生仔實測疫下當外賣仔追單
到文青cafe打卡拍Vlog介紹美食、改編歌詞拍二創MV……各類影片在網上如雨後春筍,只是影片主角多是樣貌佼好的年輕男女,不過原來長者都可以當「KOL」。62歲的Ben哥(麥曜寶)退休後,有一天在茶餐廳外遇到一班正在拍片的年輕男女,在他們的邀請之下,自此踏上了KOL之路。近三年來Ben哥試過在鏡頭前試吃素食「新餐肉」,也試過實測奔走街頭送外賣,影片未必爆紅,但Ben哥坦言,最開心的是與一班年輕人結為朋友,「個人節奏快咗、識嘅嘢又新鮮同多咗......覺得雖然年紀大咗,原來仲可以同呢個社會一齊生活。」
房署做到退休 茶餐廳奇遇獲邀拍片
Ben哥退休前是一名在房署工作的公務員,以往每天過着朝9晚5的生活,當身邊友人個個為了收入和「有個寄託」不願退休,他卻十分期待,盼望着能隨心所欲、用平價看早場電影的日子快些到來。Ben哥指,自己的興趣很多,6年前退休後,他便專注於音響、看電影等的興趣,而過往他並不認識「KOL」這個字,直至認識到「KOElderly」計劃的一班年輕人,才知道KOL是指一些在網絡上拍片的意見領袖,而自己曾收看的時事評論員如蕭若元、黃毓民等原來也在「KOL」之列。
談到如何與這班年輕人相識相遇,Ben哥憶述,某天下午他如常在沙田的屋邨茶餐廳喝下午茶,離開時剛好見到這班年輕人正在做街訪,問到關於退休人士的娛樂及生活模式,年輕人見他「精靈」又夠八卦,便邀請他之後一同拍片。那時Ben哥心想:「Why not?」,「我自己好鍾意新聞媒體,又有玩過配音、話劇等等,所以第一次對住鏡頭都冇怯場。」他又指,拍片時沒有劇本、草稿,「即興更過癮!」
見識及體驗不同新事物 開心獲年輕人接納
由2019年開始,至今Ben哥參與了合共10多條影片的製作,當中有難度也不少新奇經歷,「例如有一次我哋拍一個MV,佢哋要我唱《lonely christmas》,首歌我未聽過又未唱過,佢哋要逐句教我。」又如某次有快餐店推出素食午餐肉,Ben哥需蒙上眼睛與另一名年輕人一同試食,「完全唔係我嘅口味,原來根本唔係肉嚟!」但最深刻的,要數試當「外賣仔」,「疫情下成日見人周街走送外賣,我就同佢哋講不如我哋都試一次......最初當然希望揀旺角,啲路大家都熟,點知後來去咗荃灣!」
該次與Ben哥一同出鏡的年輕人,是KOElderly的創辦人張家華(John),他對荃灣區完全不熟,幸好Ben哥80年代時曾在荃灣做外勤工作,於是便擔當起帶路的工作,「由荃豐中心行到沙咀道,再由沙咀道行返轉頭,嗰日都有成28、29度,做咗3單,平均每單都有30蚊。」Ben哥形容,在這數年間見識到很多新事物,「一個綠色嘅幕就可以變到唔同嘢出嚟,最得意係用無人機影嘢......以前工作裏唔會遇到呢啲,你知打工都好刻板,老細最緊要你做到嘢,仲用緊fax機添㗎!」他笑說。
「合作咁耐,大家都熟咗,最開心係喺佢哋成長嘅呢段時間識到佢哋,又肯接納我。」相比影片爆紅或是走在街上被人認出,Ben哥認為,最開心是年輕人會跟他說心事,而太太也很支持他的拍片工作,有次更答應借出他們在廣播道、有千多呎的家居用作拍片。談到有些長輩和後輩有世代之爭,他並不認同部分守舊人士的意見,「的確喺我個年代,我哋好早熟,𠵱家大家要『慢慢熟』,但掉轉頭睇,佢哋識嘅嘢比我哋多。」Ben哥舉例說,現時連幼稚園小朋友也懂用平板電腦,但老一輩「捽極都用唔到」,「唔可以用唔同年紀嚟批評他們,要搵佢哋叻嘅事,推進佢哋令佢哋更加如虎添翼。」
固定合作長者「KOL」增至10人
KOElderly創辦人張家華(John)則指,他們的團隊成員同是一班在IVE修讀社會服務策劃及領航 課程的同學,計劃原來只是一份功課,「好多時長者生活比較悶,好似白紙咁,我哋希望佢哋可以畫出色彩,所以想搵啲故活躍嘅長者去改變被動嘅長者,用影片呢個媒界畀佢哋睇,原來同一輩嘅人都可以做呢啲,原來可能性有好多。」John指,現時固定合作的長者「KOL」已有十人,拍攝不同題材的短片均會考慮長者的技能和特長。
John又指,自計劃開展以來面對過不少困難,當中包括對新媒體技術及器材上的不足,但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社創基金)提供金錢上支援,技術上亦提供導師、培訓班及工作坊等,「一開始只係問人借機,到後來有錢就買收音、攝影器材。」他又指,疫情下不方便找長者面對面拍片,也有研究不同方法,例如視像玩遊戲等,而未來除了幕前工作,也希望有機會教長者參與幕後製作,研究籌備「長者Crew」和「長者樂隊」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