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武師:那些年曾有一群無名英雄 用性命把港產片推出國際

撰文:一条
出版:更新:

被譽為「香港武俠片祖師爺」的楚原,日前在中國香港去世,享年87歲。他一生參與過120部電影,與李翰祥、胡金銓、張徹被封為香港電影「四大帥」。他的《七十二家房客》打敗李小龍的《龍爭虎鬥》,成為當年香港票房冠軍。而後,《孔雀王朝》使他一舉躋身亞洲最佳動作導演之列,他從影經歷幾乎就是半部「活的香港電影史」。與楚原一樣,一生經歷香港動作電影全盛時期的,還有一批不為人知的武行師傅。
編輯:陳星 責編:倪楚嬌(一条)

香港電影研究者魏君子,從2017年開始,耗時3年,走訪拍攝了近百位「武行」,把中國香港功夫電影60年的風雲變幻,都濃縮在紀錄片《龍虎武師》中。除了大家熟知的成龍、洪金寶、袁和平等巨星,影片更多關注的是無名英雄,他們當武行,當替身,沒有特技,沒有任何保險,用「命」博來一個個天馬行空、精彩絕倫的動作,扛起了香港「東方荷里活」的大旗。

魏君子談及這部《龍虎武師》的幕後:「這幫人做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事情,現在我們再做,誰願意?香港的動作電影還是一個寶藏,搏命的那種精神,是難以替代的。 」去年8月,紀錄片《龍虎武師》公映的時候,排片率不到1%,票房不過百萬。它受到的市場冷遇,剛好印證了香港功夫電影的沒落。但豆瓣8.2,8000多條小作文一樣長的評論,無疑證明了,那個拳拳到肉的香港武打片鼎盛時代,雖曇花一現,但始終藏在一眾影迷的記憶裡。《龍虎武師》是獻給那個時代裡,無名英雄的影片。

即便是香港電影發燒友的魏君子,在研究港片19年後,也才第一次知道,這些無名英雄叫「龍虎武師」,很多大哥們做不了的動作,是他們替的。成龍、洪金寶在沒有成名前,也都當過龍虎武師。在那個不靠特效的年代裡,這些武師有多閃光,就有多少辛酸。一雙手一雙腿,怎麼能打得精彩? 《龍虎武師》裡重現了這些讓人心驚膽戰的「爺青回」畫面……

全部真人上陣非電腦特效 點圖看看那些年龍虎武師如何「搵命搏」▼▼▼

+28

80年代初,當時中國香港已經成為亞洲四小龍。整個香港生機勃勃,遍地是黃金。在清水灣的邵氏片場,最繁華的時候,2000個員工,14個影棚,幾大導演同時開工,生產1000多部電影,被譽為「東方荷里活」。另一個香港電影霸主,嘉禾,每年都是香港票房冠軍。整個90年代的荷里活電影,武師指導都來自於香港,昆汀在《標殺令》(Kill Bill)中致敬邵氏電影,《22世紀殺人網絡》(The Matrix)中,給奇洛李維斯做武術指導的是袁和平……

但很快,港片產量急劇下降和後期特效普及後,龍虎武師的出路越發艱難。大部分人在做了十幾年最底層的龍虎武師後,帶著傷病離開或退休。因為拍攝紀錄片《龍虎武師》,魏君子第一次到訪清水灣邵氏片場,「邵氏的 Shaw英文字母片場的logo還在,但非常破敗,荒涼。這塊地已經賣給房地產公司了,過些日子也要變成大樓。」1987年邵氏停止電影製作,1998年嘉禾投資失敗,兩大電影巨頭的沒落,「東方荷里活」已不再。《龍虎武師》的首映禮上,徐克導演上台,嘆了一口氣說:「哎,能怎麼辦呢?我們幾個都白髮蒼蒼了。」這個屬於龍虎武師的「逝去的武林」,時也,命也。

以下是魏君子的自述:

港片啊,它就是一個江湖。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是香港電影最黃金的年代。提到那個年代,大家會記得港星們的絕世美顏,其他的就往事隨風了。其實幕後的故事,恩怨情仇比香港電影還精彩。《龍虎武師》中記錄了一批動作電影人,他們為了和當時最厲害的荷里活去抗衡,用血肉之軀搏命地去製造視覺奇觀,最後成功地使中國香港的動作電影,成為立足世界的一個招牌。觀眾只記得那幾位大哥,洪金寶、劉家良、成龍,他們都不缺我這一個紀錄片。我要講這幫大家不注意的人,台前幕後的故事。

《龍虎武師》走訪了近100位香港龍虎武師前輩 當中有我們熟識的臉孔 也有「無名英雄」(點擊放大瀏覽)▼▼▼

+1

我從2017年4月開始創作這部紀錄片,用了三年的時間,走訪了將近下來有100位香港動作電影的前輩。最年輕的錢嘉樂,50多歲了,年紀最大的是花仔源,接近100歲了。2000年的時候,這些人還風華正茂。 20年後,就變成了搶救,有一種時間的緊迫感。稍微慢一點,有些人就過世了。這幫人做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事情。

「龍虎武師」聽上去挺懷舊的,這個名字來自戲班。一群學戲的人把自己的身手用到電影,沒有特技,「土法煉鋼」,結果徹底改變了香港的動作電影。上世紀50年代,北戲南傳。京劇武行於占元,武旦粉菊花來到香港發展,各自開辦了戲劇學院。但沒人看戲了,他們就到電影裡尋出路。第一代的龍虎武師,1962年始見。打正宗國術的劉家良的父親劉湛,北派戲曲的袁和平的爸爸袁小田,都進入到關德興飾演的《黃飛鴻》裡面去做武術指導。最開始的時候,他們把舞台、戲曲那一套原汁原味搬到大熒幕,比如舞台藝術片《野豬林》,幫明星設計一些動作,動作還比較簡陋。60年代後期,胡金銓和張徹的《大醉俠》、《獨臂刀》開始,動不動一個人打200個人。這時候需要一大批武行。這幫人主要來自四大戲校:中國戲劇學校、中華戲劇學校、春秋戲劇學校、東方戲劇學校,以於占元師傅的七小福為主,還有粉菊花的徒弟:林正英、董瑋、尊龍。以前學戲的人,家境多貧寒,也就是俗稱「紅褲子」出身,從戲校畢業後,他們從唱戲、到夜總會演出,到進入電影行業。直到70年代,李小龍的出現是一個分水嶺。

香港電影以前靠兩個打天下,一個是李翰祥的枕頭,一個就是李小龍的拳頭。他把動作片開始往實裡走,《精武門》、《唐山大兄》開始讓觀眾相信原來功夫是可以很真實的,有他的力量,有他的技巧,就跟跳舞一樣,有上把和下把。李小龍的武術,揉和了各家所長,所以他像一個武術字典一樣。大家看《猛龍過江》裡面,他漂亮的連環腿,一秒可以側踢6次,非常快。他在《精武門》裡耍的雙節棍,到現在還有人效仿。而那時候,洪金寶和成龍,都還是被李小龍痛毆的工具人。但很多人不知道,李小龍的跟斗,是號稱「筋斗王」的元華做替身的。李小龍拍第五部電影時離奇過世,當時備受李小龍喜愛的元華都不敢相信,上午還在拍《死亡遊戲》,下午就忽然通知大家,李小龍去世了。大家都以為是玩笑話。香港武打電影因此經歷了好幾年的低迷,電影市場上都是文藝片。這個時期武行有去賣血的,有去做酒樓咨客的,甚至有做賊的,生活十分慘淡。

到70年代後期,轉機來了。武術指導發展為各大家班,成為以某個龍虎武師為核心的固定的小集體:洪家班、劉家班、成家班、袁家班,基本上匯集了最核心的龍虎武師。洪金寶走市井路線,被稱為「最靈活的胖子」。洪家班的《快餐車》、福星系列、《東方禿鷹》,10部千萬票房,有7部都是洪家班出品。拍戲時,門口經常停著救護車。劉家良是正宗洪拳的傳人,拳拳到肉,硬橋硬馬。一打就是幾分鐘,幾十招下來,每一招每一式都不能錯。劉家班的《南北少林》、《醉拳2》裡的動作,都偏向彪悍、靈巧。袁和平,找到了靠模仿李小龍起步的成龍,拍《蛇形刁手》,成就了成龍的功夫喜劇。成龍熟知京劇和雜耍的動作,所以在成家班的《A計劃》,《警察故事》、《奇蹟》中,成龍扮演的不再是硬漢形象,而是詼諧、頑皮、和善的形象。四大家班他們互相鬥法,內捲。基本上就是你從8樓跳,我就從9樓跳,你跳水我就被火燒,開始玩命。有五成把握就敢上,有三成把握就要試。

洪家班的元武被稱為是敢死隊,他在購物中心跳下,背部直接甩在溜冰場上,什麼都敢拼。去到醫院,醫生問他:「你演超人嗎?」這班人可以叫做亡命之徒。不買保險,不穿護甲。也沒有公司敢給他們上保險,他們的保險就是自己的大哥,受傷了就大哥養。龍虎武師的條件待遇很好,白天在邵氏,晚上在嘉禾,都在掙錢。一個月有2、3千工資,每個人都開私家車。當時普通人的月收入才100塊。正好趕上了天時地利人和,香港創造了這個奇蹟。一個彈丸之地,近萬名的電影工作人員,一年有200部的電影產出,全世界第三。這根本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之後的一代,像錢小豪、錢嘉樂,他們是80年代參加的一批。《龍的心》8個人從7樓往下跳,那是真的,一點假的都做不得,只有紙盒、榻榻米之類的防護。汽油爆炸後,錢嘉樂的眉毛都燒沒了。再往年輕一輩,就斷代了。 2000年前後入行的,吳永倫,師承成家班,他們那一批稱自己是最後一代龍虎武師。接著就是2015年開始籌辦的香港特技演員青年訓練班,我們就看到片子裡出現的年輕的陳竹音等,他們平日做武師的工作基本能維持生活,但也要兼職派傳單,做地產經紀來營生。現在沒有人再會去做這樣拼命的事情了,因為這個時代不需要了。能用電腦特效完成的,谁愿意?誰玩命?

《龍虎武師》在橫店做了武師專場放映,請了一幫年輕的武行去看。大多數是00後95後。動作特技演員就是一個青春飯,跟運動員一樣,都是年輕人。他們看到80年代前輩,直接拿頭撞馬路崖子的時候,全都傻了。都說沒想到當年的,原來是玩真的。當問到他們,如果讓你們做這樣的動作,你們做不做?我沒想到,他們說:「我們也可以。」年輕人後生可畏,初生牛犢不怕虎。甄子丹在片子裡面說:「為了證明你是功夫界最牛的,你會做很多傻的事情。」

內捲直接跟80年代的午夜場相關。午夜場是檢驗一個商業片、類型片、娛樂片,觀眾最及時的反應。上映之前一周,電影公司為了做宣傳,會將電影提前在午夜時刻放映。一個午夜場可以容納800到1000個觀眾。很多的導演、演員會一起看。片子不好,觀眾會直接開罵。袁和平跟徐克都不敢進午夜場。《英雄本色》上的時候,所有人都不看好,吳宇森在電影院看,徐克在外面等著他,最後爆了才放心。這對於龍虎武師的刺激是非常明顯的,他們在電影院去看自己的片子。觀眾鼓掌,他就覺得,我做這事我值了。同時看別人的片子,人家已經做到這個地步了,我們得超過他們。一個電影市場,四個家班,相當於一個奧運會,四個運動隊。他們也沒有什麼宏偉目標,說要超過荷里活。他們都是很單純的江湖人,心裡就覺得跟著大哥,大哥不能丟臉。大哥要我們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熊欣欣說:「stuntmen never never say No(武師從來不會說「不」)! 」

錢嘉樂在《快餐車》中尾骨受傷,林正英在《殭屍先生》中腦震盪,成龍在《龍兄虎弟》裡頭骨斷裂,楊紫瓊在《阿金》中差點全身癱瘓……武行有一句話叫「自虐的虛榮感」。甚至有時候因為自尊心不好意思戴護具,怕被嘲笑。當時國外的人來香港探班,驚訝道:「這些動作,誰做誰死啊!」甄子丹和袁和平,在採訪的時候說這種拼命的風氣,當然是不健康的。可是當年他倆可比誰都拼。遙想當年,正是因為這群龍虎武師的精氣神,成就香港動作電影的巔峰時刻,讓荷里活面對香港電影,都俯首稱臣。從90年代開始,荷里活以香港動作電影為師。他們陸陸續續把吳宇森、成龍、徐克、林嶺東、唐季禮、洪金寶、元奎、袁和平都請過去了。《臥虎藏龍》、《變種特攻》(X-men)、《神探俏嬌娃》(Charlie's Angels)、《黑客帝國》,《殺死比爾》,全是香港來的武術指導。近兩年劉亦菲演的《花木蘭》的動作團隊也是師承香港。

+2

荷里活最厲害的動作指導班底叫8711,所有的荷里活的超級英雄大片,都出自他們。還有一個艾倫,王牌特工的動作指導,就是成家班出來的。現在黑寡婦出來都得翻個跟頭,都是從香港的動作電影來的。龍虎武師的行當在香港越來越凋零,開工率不夠。談起這個確實比較悲觀,因為不只是龍虎武師,許多電影人都出現斷代。袁和平、程小東、洪金寶還在做,他們平均70歲了。你不能只指望這幫人令香港電影再出輝煌了,按年紀他們都已經退休或即將退休了。

雖然之前有許多論調說,香港電影已死?但我並不這麼認為。 70後、80後他們不看現在的電影,就認為香港電影死了。現在的香港電影一年還能夠有30部的產量,試問全世界哪一個城市有30部的產量?上海沒有,紐約沒有,香港還是最厲害的。《拆彈專家2》《掃毒2》,票房還是大賣10億以上。現在我們的主旋律電影,還是有很多中國香港的導演,如徐克,林超賢,劉偉強,李仁港,邱禮濤……香港電影,他們還有人才,像陳可辛,曾國祥,用他們嫻熟的技巧,依然能夠做到全民爆款(《少年的你》)。只是跟當年遍地人才、遍地風流相比,差很多。它當年太強了,所以我們就會產生一種「香港電影已死」的看法。香港還是有它的底蘊在的。香港的動作電影也仍是一個寶藏。

從90年代後期開始,香港開始和內地做合拍片。香港動作電影人把這門手藝帶回內地,內地的動作電影人也在慢慢地吸收。像《繡春刀》就是跟著元奎學習的桑林;吳京整個的師承,動作風格的都是來自於香港,《戰狼》用的也是香港的武術指導李榮志;徐皓峰他做《師傅》,向李小龍的師弟梁紹鴻去學了詠春的拳。內地的武行基本上來自於少林寺、全國的武術隊,他們的身手非常好的。如果再讓他們懂得電影技術,那會事半功倍。

我對香港電影,從小就喜歡。我在農村長大,娛樂非常匱乏。基本上就是看家裡14寸黑白電視機版播的港劇,和露天電影。我媽喜歡上海灘、許文強,我爸喜歡霍元甲。香港電影非常B級片、Cult片,語不驚人死不休。我印像很深的就是《鷹爪鐵布衫》,吳思遠導演,袁和平做武術指導。當時一個「抓襠」的鏡頭給我留下了童年陰影。我一直就是野路子,沒有受過專業的電影教育。小時候完全是靠看香港電影的字幕,自己居然摸出了香港電影幕後的脈絡。不管是演職人員,出品製作公司,自己形成了一張網。到了互聯網興起,我在BBS、博客上寫香港電影的文章,我進了媒體。業餘時間也一直在做香港電影研究,每幾年都會出一本書。後來我慢慢變成了這些香港電影人的工作夥伴。這幾年的時間,約那些前輩,遷就大家的時間,等版權的時間等等,斷斷續續,非常的瑣碎。2個攝影、1個收音,1個策劃,加上我5個人,我們就拍完了。

我拍《龍虎武師》,算是為愛發電。它實際上是我的一個研究的小成果,不是正式工作。我紀錄片首映的時候,徐克導演在台上說,這個事情應該由專業機構來做,專業機構有專業的資金。可是這是我的一個個人行為,要自己搞定,各種難度太大了。美國電視台曾做過一個關於香港動作電影的紀錄片,光買版權都得小1000萬。所以《龍虎武師》的版權,我要特別感謝很多香港電影的前輩。比如吳思遠,《蛇形刁手》他免費給我用,比如江志強江老闆,《風暴》、《我的特工爺爺》,洪大哥的《全家樂》,黃百鳴《導火線》,他們願意幫我。上一年在內地、香港都有上院線,票房大家都看到了,只有100萬,很不理想。但是這確實也在預料之中,加上海外發行,稍微有一些盈餘,我也會分紅給工會。做了一件自己特別好的事情,有一個特別好的結果,我特別開心。能為香港電影去多做一些傳播的工作,不管是什麼形式,我都會繼續做下去。

【本文獲「一条」授權刊出,歡迎關注:https://www.facebook.com/yitia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