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大事回顧|28隻野豬月內遭撲殺 團體促大眾反思:驅逐才是愛

撰文:黎倩婷
出版:更新:

漁護署上月中旬起下達「殺豬令」,引起社會極大迴響,亦成為動保人士最為關注的議題。短短一個多月內,政府便已捕捉及撲殺了28隻野豬,署方解釋因為野豬繁殖及不斷入侵社區,避孕及搬遷方式已行不通,遂改為以安樂死方式人道處理在市區出沒的野豬。有獸醫學生早前發起400人聯署反對新政,亦有關注組織認為,源頭在於人類過份親近野生動物,主動餵飼才引來野豬入侵社區的弊端,主張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全面禁止餵飼,以及引用外國例子,教育巿民以溫和威嚇手段驅趕野豬接近巿區,才能令野豬不會被濫殺。

+7

漁護署數字顯示,現時本港約有2,500隻野豬,2011年起至今年12月中旬共錄得44宗野豬傷人個案,當中38宗(86%)在過去4年發生,港府於2017年之前的政策,是安排狩獵隊對野豬進行獵殺,面對近年野豬繁殖及入侵社區的數字急升,署方2017年底起改以展開避孕及搬遷計劃,期間共搬遷約800隻野豬,以及為約450隻野豬絕育,絕育數字佔整體不足兩成,但署方近日表示有關計劃成效不彰,故此在今年11月起停止有關計劃,改為以安樂死方式人道處理入侵社區的野豬。

漁護署署長梁肇輝周日(26日)表示,今年野豬傷人數字達到20宗,自11月中開始改變處理野豬的策略後,合共捕捉及人道毀滅28隻野豬,目的是為保障市民的安全。回顧過去野豬傷人的個案之中,以國際天后李玟近83歲的母親及警員遭野豬襲擊的事件引起關注,李母在今年9月30日早晨時分在山頂散步途中時,被野豬撞擊,身上出現多處骨折、右半邊癱瘓,事後需入院接受5小時的治療,以及一個多月的復康治療。今年11月9日,一名52歲輔警在北角天后廟道飛龍台附近的停車場,遭一隻野豬撞跌及噬咬,右小腿及右臀部受傷,而涉事野豬因慌不擇路跳落10米深山坡,最後亦傷重死亡。

+1
其實佢哋都喺想返入山中嘅屋企,但經過咗市區就要死。
香港野豬關注組幹事黃豪賢

團體批野豬政策倒退 促增加資源為野豬避孕

漁護署的「見豬殺豬」方式引發各界的廣泛討論,多名獸醫學生日前發起聯署反對新政策,獲逾400名業界人士聯署支持,甚至有愛協獸醫表明考慮辭任野生動物管理諮詢小組。香港野豬關注組幹事黃豪賢對漁護署突然改變野豬政策表示不解,強調社區內「人豬共存」十分重要,政府及漁護署一方面聲稱要保護動物,但又將野生動物人道毀滅,凡出現在市區的野豬便要「啪死」,做法矛盾,他又舉例指有三隻小野豬在本月16日下午時分於將軍澳泳池附近出現,因為有市民報警,結果難逃一死,「其實佢哋都喺想返入山中嘅屋企,但經過咗市區就要死」,形容事件荒謬。

香港野豬關注組幹事黃豪賢對漁護署突然改變野豬政策表示不解,強調社區內「人豬共存」十分重要,並慨嘆政策便大倒退,建議政府投放更多資源及人手為野豬避孕。(香港野豬關注組提供圖片)

黃豪賢又指,漁護署過去一直對野豬採取友善政策,2017起推行的避孕微創手術更為全球先驅,計劃取得超過9成的成功率。可惜好景不常,黃豪賢慨嘆指,自今年11月份野豬傷人事件轟動全城後,政策便大倒退,過去漁護署投放處理野豬問題的資源及人手過少,與政府經常指要好好正視動保權益的說法背道而馳,建議政府投放更多資源及人手為野豬避孕。

團體倡以「Hazing Program」驅趕野生動物

隨着市區與大自然的界線漸趨模糊,野生動物不時會走進市區,有人會以餵飼表達對野生動物的愛。面對近日的殺豬爭議,NPV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主席麥志豪認為,港人應以驅逐代替餵飼,倡大眾參考外國對待野生動物流行的「Hazing Program」做法,當有野生動物進入社區時,居民便想盡辦法將牠們趕離、嚇走,「要一落山就嚇佢哋」,用溫和的手段將牠們趕出社區,例如用強光照射、找碎石拋向牠們附近等,令到野生動物如彌猴、野豬、甚至流浪狗不再親近人類。

NPV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主席麥志豪建議,港人應以驅趕代替餵飼,參考外國對待野生動物流行的「Hazing Program」做法,當有野生動物進入社區時,便用溫和的手段將牠們趕出社區。(黎倩婷攝)
只要你一執行(禁止餵飼野生動物法例),香港人就一定會comply(遵守),好似防疫政策安心出行嗰啲咁,所有人都會遵守。
NPV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主席麥志豪

至於避孕及搬遷計劃,麥志豪明白在技術上可能會面臨困難,「但既然你都麻醉咗要殺,不如麻醉咗佢去絕育算啦」。他建議政府應盡早修改法例,現時《野生動物保護條例》中只有禁止某些地區餵飼野生動物,他形容有關法例落後,應更改成不論地點,只要餵飼野生動物便是觸犯法例,下一步便是嚴厲執法,相信香港餵飼野豬的數字會大幅下降,「只要你一執行,香港人就一定會comply(遵守),好似防疫政策安心出行嗰啲咁,所有人都會遵守」。

愛協促改善城市設計 重啟避孕、搬遷先導計劃

愛護動物協會表示,野生動物為香港自然生態的一分子,人類應尊重動物的生存空間,在任何情況下,對待野生動物管理都應採取非致命性方式,促請漁護署應重啟野豬捕捉及避孕及搬遷先導計劃。

愛協進一步建議,應以多管齊下方式處理問題,包括教育市民禁止餵飼野生動物;採用免受野生動物滋擾的垃圾收集設施,例如揭蓋式的垃圾桶來避免野豬撞倒垃圾桶來找食物;另落手改善城市設計,現時部份設施令誤闖市區的野生動物難以回到原本的生活區域;避免人為干預野生動物的生活。

獸醫:職員捕捉野豬難度比貓狗大

雖然有逾400個業界人士聯署表示反對殺豬,但亦有獸醫認為漁護署在執行避孕及搬遷計劃有一定難處。獸醫黎昌生表示,捕捉野豬比捉貓和狗的難度大很多,一來捕捉野豬絕育或搬遷都有危險性,例如捕捉、麻醉的過程及打針,若份量未有預測準確,野豬提早甦醒掙扎,有機會傷及職員。黎昌生另指,漁護署不可能有足夠人手為所有野豬絕育及搬遷,而且曾經進入社區的野豬「識行返轉頭」,故搬遷的意義不大。

獸醫黎昌生表示,捕捉野豬比捉貓和狗的難度大很多,一來捕捉野豬絕育或搬遷都有危險性,例如捕捉、麻醉的過程及打針,若份量未有預測準確,野豬提早甦醒掙扎,有機會傷及職員。(香港野豬關注組提供圖片)

漁護署:野豬威脅增 絕育追不上繁殖速度

漁護署發言人回應,在過去3年內合共接獲近1,000宗野豬出沒及滋擾報告,較以往同期數百宗大幅上升,而由2018年至今已錄得38宗野豬傷人個案。漁護署補充,以往野豬只會在被挑釁或被困的情況下才作出攻擊,但當中有20宗(45%)為野豬搶食而誤傷市民,認為野豬在市區對市民的威脅越來越大。

發言人指,今年共處理30宗涉及搬遷後再次在市區或民居出沒的野豬,部分黑點有多達40至50隻野豬,較少的也有10多隻,認為若體型龐大的野豬橫衝直撞,後果不堪設想,故此漁護署會優先人道處理有大量野豬出沒,以及野豬曾傷人或對公眾構成危險的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