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自救|多區設物資雪櫃小店齊撐 盼妥善分配資源予有需要人士
政府於本月中公布的《2020香港貧窮情況報告》揭去年貧窮人口高達165萬人,即4個港人便有一個是窮人,數字更達12年來的新高。在疫情衝擊之下,不少市民被逼加入失業大軍,由以往有穩定的收入變成只能依靠積蓄度日。有資深義工觀察到,現時社會資源分配不均,往往只集中幫助社會主流上的弱勢社群,突然跌入貧窮線、需要援助的一群卻被忽略,部分更礙於年齡及自身背景下,羞於向他人求助。有義工聯同志同道合人士逐步在各區擺放「物資雪櫃」,供有需要的人在區內不同地點取得所需物資,緩解他們的燃眉之急。
滿櫃膳糧源於共享雪櫃概念,把一個不插電的雪櫃放置在各區的學校、商舖及商場內。所有物資均由有心市民及機構捐出,雪櫃內的物資亦會因地制宜,放滿不同的物資及乾糧,如罐頭、麵包、餅乾、食米、寵物食品、圍巾及文具等,讓有需要的人隨時自取。滿櫃膳糧更會把舊雪櫃櫃身畫上具當區社區特色的圖案,希望吸引途人注目外,亦想讓大眾更了解滿櫃膳糧的理念,日後進一步將其擴展至全港18區。
現存援助難以觸及潛在有需要的人
以西九龍中心為起點的滿櫃膳糧現已將雪櫃放置近20個不同地方。滿櫃膳糧的運作主要由十名義工各司其職。義工來自不同的背景,包括資深義工、社企負責人、前記者及視覺藝術畢業生等,有逾20年義工經驗的黃筠婷便是其中一員,她同時是北河同行的恆常義工。正因為擁有豐富的義工經驗,令黃筠婷觀察到社會問題,「以往跟明哥去派飯,通常都係畀長者、露宿者同綜援人士,但呢一班人係咪真係咁有需要呢?」她解釋,他們均被社會認為是有需要的人,較容易取得不同的援助,惟一些較為緊急性的幫助卻欠奉,「其實一包麵、一包餅已經幫到佢哋好多,可以解決一餐」。
難忘年輕人到街市買「餸頭餸尾」
引起黃筠婷的反思源於一次派飯經歷,「有時我去啲露宿者聚居嘅地方派飯,未派到,已經見啲露宿者食緊個燒味飯,個位附近仲有兩三個飯盒。呢啲我唔會派畀佢哋,因為佢哋已經有飯食。反而派完路過附近街市,見到啲後生嘅,寧願喺街市收檔執啲餸頭餸尾,都唔會去拎呢啲派飯資源」。黃筠婷形容覺得很可悲,「你可能難以想像,但呢啲真係發生緊」。
突然失業人士礙於年齡及身份問題 難開口求助
黃筠婷慨嘆,近年在疫情影響下,經濟下行令不少市民突然失業,而現有的援助觸及不到正正是這些人。她表示,不少失業人士因年齡或身份問題,一般不會主動尋求援助,「其實著得身光頸靚,唔等於無需要,我希望啱嘅物資可以畀到啱嘅人」。她續指,「要佢哋去拎飯,佢哋會覺得尷尬,又會覺得要留畀比自己更有需要嘅人,自己後生有氣有力唔應該佔用資源」。正因如此,滿櫃膳糧便應運而生,在多區設立物資雪櫃,希望能率先觸及這群人,讓他們免去尷尬而取得物資。雖然他們成為受助者,但於日後離開困境成功自立後,亦能成為捐贈者。黃筠婷提到,曾有人想把雪櫃物資一次全數取走,惟附近路人見狀便隨即制止,「我都唔怕真係有人會咁做。因為如果有十個幫到一個都值!」
滿櫃膳糧正式推行後,獲得各方人士支持。位於深水埗等融便是其中一個願意放置雪櫃的機構,等融負責人阿偉指,他從朋友口中而認識滿櫃膳糧,被它的運作理念吸引,由於等融本來便是以接收捐贈物品及寄買各種弱勢社群自製的物品為主的非牟利機構,阿偉認為雪櫃意念和機構的運作方向相近。等融位於巴士站附近,擺放在外的雪櫃不時引起街坊停留查看。短短放置了一個月,阿偉觀察到不同人士都會由雪櫃中拿取物資,「無家者、小朋友、唔同年齡嘅街坊都有。有家長會叫小朋友唔好拎,留返畀其他有需要嘅人,但我覺得只要係開心,任何情況下都可以拎」。
位於沙田的髮型屋Fusion sense融合意識也是放置雪櫃的其中一個地點。Fusion sense負責人Vim初時在社交媒體中發現滿櫃膳糧,覺得很有意義,便主動找上他們表示希望能提供地方。從事10年髮型行業的Vim表示,從工作中接觸到不同背景的客人,言談間發現大家都有一顆想幫助別人的心,但不知從何入手,令Vim思考可以怎樣透過髮型屋作媒介,拉近社區之間的距離,讓人與人之間互助互愛,「我唔想浪費髮型師可以接觸到客人嘅身份,所以希望可以透過自身力量,令更多人有渠道知道咩係滿櫃膳糧」。
雪櫃上創作 加入社區藝術元素
採訪當日,Fusion sense的雪櫃正在改頭換面,進行任務的是中四學生Kate。她從母親口中得知滿櫃膳糧的理念後,希望把自己在南丫島義務畫壁畫的經驗用上,為社區出一分力。「我覺得滿櫃膳糧係一種直接、快捷幫到人嘅方法,亦令人覺得社區溫暖有愛」。Kate觀察到店舖附近不少流浪貓,與店主溝通後,便以貓咪為題創作,花上一周假日及課餘時間獨力完成畫作,盼透過色彩繽紛的畫作吸引街坊駐足,了解更多背後的理念。
盼發展民間自行營運模式 提高援助持續性
社企負責人兼滿櫃膳糧的義工黃偉傑(阿傑)笑言自己是首席打雜,雪櫃物資運輸及收集等工作,他都有份參與。阿傑以往接觸不少弱勢社群,意識到社企的幫助十分有限。滿櫃膳糧是由共享雪櫃衍生出來的意念,但不同的是,阿傑不希望是一次性援助,而是能同類型的概念持續發展下去。他認為讓社區人士參與至關重要,「問題係要點令啲小店同商場肯畀個位放雪櫃,又可以幫到做生意?」他想到為雪櫃加入社區藝術元素,把舊雪櫃變成打卡點,店主幫助他人同時,亦能透過雪櫃吸引人流,達到互助效果。
除了援助被社會忽略的一群人士外,阿傑更希望透過滿櫃膳糧重建昔日的鄰里關係及由社區自發互助的境況。他提到,以往援助形式均由社企或慈善等機構所主導,但這種方法難以持久,「當一期嘅funding(資助資金)用完,就無然後」。故滿櫃膳糧最終目標是由民間自行營運,「係社區入面,人人都可以係潛在義工。無論係商場嘅清潔姐姐、保安、店舖職員都可以協助管理雪櫃物資。就好似舊時,鄰居會幫手睇住啲小朋友,亦都會留意有無可疑嘅人進出」,從而大大提升滿櫃膳糧的持續性,加強社區之間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