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的愛》「田牧」西裝及恤衫首展出 展覽重現香港西裝發展史
紡織及製衣業曾是香港最活躍的工業之一,當中手工西裝的質量更是蜚聲國際。南豐紗廠本月5日至28日以手工西裝為主題舉辦展覽《土生洋相:香港手工西裝發展史》,除了以訪問文字及片段講述本港手工西裝演變外,也展出多套極具代表性的西裝,包括《大叔的愛》內「阿田」及「阿牧」的西裝及恤衫。策展人鄭天儀表示,香港的手工西裝以「平、靚、正、快」的特色聞名,成功打入國際市場,不少知名人士和遊客均特意來港訂造西裝,她希望大眾能透過展覽,了解本地西裝演變過程,從而對香港歷史文化有更深的認識。
四十年代中國解放,一班南下的上海裁縫師傅為香港帶來勞動力及資金,令當年手工西裝業非常興盛,吸引遊客及軍人水手特意來港訂造西裝,不少裁縫師傅為趕貨忙得不可開交,算是一個收入豐厚的行業。策展人鄭天儀形容,「平、靚、正、快」的香港製造特色,更為本地手工西裝建立良好口碑,成功打入國際市場,早年有不少知名人士和遊客均特意來港訂造西裝。
福興位處分域碼頭旁 為美軍趕工24小時便交貨
王文虎(Tony)是Fu Shing & Son福興第二代傳人,早於20年代其家族已在上海做疋頭生意及製作洋服,後來祖父着父親來港發展。Fu Shing & Son福興的店舖位於灣仔分域碼頭旁邊的海軍商場二樓,當年經常為美軍做西裝,由於美軍只上岸數天,需數天甚至24小時內便要「交貨」。王文虎形容,香港的手工西裝業除了以手工聞名,布料質量亦佳,當年有不少外銷訂單。
工夫枱載年少回憶 「拉埋個簾就瞓」
展覽場內有一張8呎長的工夫枱,原來自1950年起,一直在海軍商場內的店舖使用,王文虎對此珍而重之。他形容工夫枱多功能,除了日常工作外,裁縫師傅也會在枱下的木架上睡覺,「拉埋個簾就喺舖頭瞓架喇」。鄭天儀更大爆,不少裁縫師傅閒時也會在工夫枱上小賭怡情,「佢哋會用啲衫鈕當籌碼」。
Sam’s Tailor印度父子兵天天為西裝設計吵架
Sam’s Tailor第三代傳人Roshan Melwani亦在場示範其設計新穎的西裝。1947年印度脫離英國殖民,Roshan的祖父於1952年來港,並於一間裁縫店打工,後來自立門戶創立品牌,在尖沙咀開設店舖,當時有不少水手短暫留港,便會在這裏訂製西裝。至50至60年代Roshan的父親開始在店內幫忙,打下江山並奠定品牌地位。至Roshan接手後,兩父子竟然為設計而幾乎天天吵架,Roshan形容父親着重效率,但自己想法新穎有創意,能設計出更具特色的西裝,例如單鈕西裝、可裝胸袋隱藏袋巾,內袋多達5個用來放手機及筆等,他還即席示範身上西裝的多種功能,「最重要是令客人穿起西裝時,工作和生活都十分方便,而且不影響西裝的端莊外觀」。
1964年,只有14歲的趙汝清(Johny Chiu)當上裁縫學徒,他憶述當時香港經濟起飛,也有不少兵船停港,很多士兵需要造衫,每位裁縫師傅都忙着趕工,故經常工作至夜深,在店內的工夫枱過夜。趙汝清笑言,當年師傅非常嚴厲,「我們六個師兄弟,一人犯錯,全部受罰,個個都是打出來的!」
詩閣打入紐約開分店成佳話 半島酒店舖位屹立58年
香港往日四大裁縫是亞民興昌、培羅蒙、怡安泰和何超,後來何超結業,位置由手工精湛的詩閣頂上。以製作頂級恤衫起家的詩閣(Ascot Chang)是由14歲便在上海拜師學藝的張子斌於1953年創立,首間店舖落戶在金巴利道。第二代傳人張宗琪(Tony)分享其父早年將品牌打入紐約並開設分店的傳奇歷史,美國前總統喬治布殊、影星Leonardo DiCaprio和著名建築師貝聿銘都是詩閣的捧場客。詩閣現時在香港有三間店舖,其中半島酒店的舖位由1963年一直經營至今,歷史悠久。
第三代傳人透露「阿牧」西裝設計意念
展覽場上有兩套西裝十分面善,是改編自日版、今年ViuTV人氣BL劇集《大叔的愛》中「阿田」和「阿牧」的西裝,場上還放有分別飾演「阿田」的Mirror成員呂爵安(Edan)和「阿牧」的Mirror成員盧瀚霆(Anson Lo)劇中所穿的恤衫,袖口特意分別繡上「田」、「牧」二字,衣領內也寫有二人的英文名字。詩閣第三代傳人張奕庭(Justin)表示,為了替二人在劇中度身訂造西裝,設計團隊參考了日版原著,「阿牧在劇中是個地產公司職員,性格斯文,加上這種顏色與Anson Lo的髮色相襯,才設計出這套西裝;至於阿田這套是用來結婚時穿着,是一套白色燕尾禮服,比較搶眼」。
展覽還展出已故播音員李我出演無綫處境劇《香港八一》至《香港八六》中的戲服,當年這套西裝由觀奇洋服贊助,李我一直珍而重之。鄭天儀透露,李我叔非常注重衣着形象,很多西裝都是訂製,袖口還會繡上自己的名字,即使平日到住所樓下的餐廳吃飯,李我叔也堅持要穿上三層西裝。
鄧達智借出保存近半世紀的訂造校服展出
很多人畢業後便會把校服棄掉,但香港著名時裝設計師鄧達智卻一直將它好好收藏。香港是華人地區最早穿着西式校服的地方,鄧達智初中就讀於屯門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書院,14歲的他已長成6呎高,需要由一位元朗裁縫為他度身訂造校服,至今已保存近半世紀,其剪裁及背後開叉位置,也反映出昔日的英式校服設計。
武打影星關德興鍾情西裝 獨愛直紋款式
除了西裝,場內亦展出經典衣車、燒炭熨斗、擦鞋檔等懷舊物品,當中包括張國榮父親張活海的公司在五、六十年代所用的西裝紙盒,張活海早於兒子張國榮成名前,已是一位揚威海外的西裝裁縫,該西裝紙盒上寫有位於中環的公司地址,其電話號碼仍是只得6位數字。展覽還設有模仿影樓的「打卡位」,早年大部分「打工仔」均是藍領,並非人人能負擔得起一套手工西裝的價錢,故影樓便提供租借影相服務,讓客人能穿上官仔骨骨的西裝拍攝全家福。打卡位旁邊有演活黃飛鴻的關德興在影樓拍攝的照片,鄭天儀形容,雖然關德興是武打明星,但對西裝非常講究,據他兒子關漢泉所說,關德興於五、六十年代所穿的西裝,都在灣仔找裁縫師傅製造,而他特別喜愛直紋款式。
《土生洋相:香港手工西裝發展史》展覽詳情:
日期:2021年11月5日(五)至28日(日)
時間:早上11時至晚上7時
地點:南豐紗廠地下紗廠坊(荃灣白田壩街45號)
費用: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