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新大樓近半為實驗室 離民居僅29米 居民憂發生洩漏威脅安全

撰文:曾鳳婷 鄧栢良 蔡正邦
出版:更新:

近月香港大學向城規會申請把一塊在沙宣道的綠化用地改劃成新的教學大樓,大樓主要設有教學設施、研究化學物質及動物測試等的實驗室,然而居民翻查文件後發現,新大樓近半為實驗室,認為與港大聲稱主要用作教學用途的說法有出入。而且選址距離最近民居只有29米,消息一傳出,便引起附近居民的關注,港大於今年6月曾就改劃申請向居民進行簡介會,惟居民認為港大現場的回應未能釋除他們的疑慮。
有居民表示,曾在會後以書面形式追問港大興建新大樓的詳情,至今未獲正面回應。亦有居民理解擴建新教學大樓的必要性,但認為不應設於民居附近,擔心若發生洩漏事故,會威脅到住戶安全,希望港大能考慮在其他更安全的位置進行相關工程。
攝影:蔡正邦

新教學大樓擬設4座建築物,最高的大樓達9層,大樓內設有教學設施、教學實驗室、研究實驗室、辦公室及儲存空間等。新大樓最令居民擔心的是佔近半面積的實驗室,根據港大提交城規會的文件顯示,實驗室會用於進行生物安全水平第三級微生物、大分子複合物、幹細胞、濕化學、軟組織及動物測試等。截至城規會諮詢期屆滿前(8月20日)已有逾800名市民參與網上聯署,反對港大醫學院於該綠化地帶興建大樓。

早前香港大學向城規會申請把一塊在沙宣道的綠化用地(紅框示)改劃用途。(蔡正邦攝)

低層住戶嘆遭醫院及實驗室包圍不敢開窗

豪峰二期低層居民梁小姐是受影響居民之一。最初得知港大申請改劃該用地時,她感到震驚,「因為這個斜坡是很斜的,而且又有很多樹,我們不明白為何會選擇在這裏興建新大樓」。她指現時薄扶林道已有很多醫療建築物,感覺像被它們完全包圍,「前面是實驗室,後面是瑪麗醫院,我們怎樣開窗呢?」

豪峰二期低層居民梁小姐是受影響居民之一。最初得知港大申請改劃該用地時,她感到震驚,「因為這個斜坡是很斜的,而且又有很多樹,我們不明白為何會選擇在這裏興建新大樓」。(蔡正邦攝)

由於新大樓與民居最近只相距29米,居民最關心的是實驗室會不會發生洩漏問題,故在簡介會上,曾有人向港大查問,過往是否發生過洩漏意外,港大代表當時回應指,從未發生過大型洩漏,頓時引起譁然,因居民認為港大間接承認過往曾經發生洩漏,現場代表亦沒有明確否認這一說法,梁小姐對此感到很無助,「沒有大洩漏?即是有小洩漏,但不讓傳媒和公眾知道?」

由於新大樓與民居最近只相距29米,居民最關心的是實驗室會不會發生洩漏問題,故在簡介會上,曾有人向港大查問,過往是否發生過洩漏意外,港大代表當時回應指,從未發生過大型洩漏。(受訪者提供圖片)

其後,居民再追問萬一發生洩漏,港大會如何控制及處理,現場代表僅表示實驗室有安全指引,大學會嚴格遵守。梁小姐質疑:「很多時候,洩漏無法看得見,也可能是無色無味,我們的安全又怎樣呢?當日大部份居民都覺得沒有保障。但港大除了官腔答覆,連如何疏散居民都沒有說清楚」。

新大樓建成後,將會阻擋豪峰二期居民的景觀外,亦會阻礙自然風沖淡馬路的污染物,造成屏風效應。(受訪者提供圖片)

新大樓建成後或造成屏風效應

從事室內建築行業的梁小姐指,若要在斜坡上興建建築物,需額外花上不少成本穩固結構。新大樓建成後,除了阻擋住所景觀外,亦會阻礙自然風沖淡馬路的污染物,造成屏風效應。梁小姐解釋,以豪峰二期為例,住所後方的窗戶位置是瑪麗醫院用地(護士宿舍及殮房),前方窗戶則是新大樓選址。意味在大樓建成後,低層住戶唯一能開窗的位置就會被封住,令空氣中的污染物困在同一位置,她不禁反問,「我們不知道會吹什麼過來,到時我們又敢不敢開窗呢?」

梁小姐慨嘆,大樓建成後,豪峰二期低層住戶唯一能開窗的位置就會被封住,令空氣中的污染物困在同一位置,她不禁反問,「我們不知道會吹什麼過來,到時我們又敢不敢開窗呢?」。(蔡正邦攝)

梁小姐坦言聽到改劃消息後感到失望。她指現時薄扶林附近均有不少工程正在進行,日常的薄扶林道已有不少運輸車及泥頭車駛經,道路十分繁忙,她擔心如不幸發生交通意外,或會癱瘓整個南區的主要幹道,「如果發生意外,又剛好是運送化驗樣本或用作動物測試的動物屍體運輸車,我們不敢想像後果,亦無處可走」。

豪峰二期業主立案法團主席王先生於今年5月時得知港大擬在綠化地興建新大樓,他對於改劃綠化地感到憂心,因大樓距離民居太近。即使港大曾在6月向居民進行簡介會,但當時港大代表的解說令居民十分失望,「簡介會當晚有很多居民出席,除了豪峰業主,也有羅富國徑的居民參與,當晚約有過百人出席,問了很多問題,但港大的代表大多都答不到」。

豪峰二期業主立案法團主席王先生形容新大樓與民居距離極近,居民只需要過一條馬路,約一分鐘便可到達擬建新大樓的位置。(蔡正邦攝)

其後有居民整理問題,再經電郵向查詢港大相關事宜,一再追問下,港大終在正式向城規會申請改劃的前夕,以一封電郵回覆居民,然而,王先生形容電郵內容並沒有正面回應選址問題,只是把簡介會的資料重提,令居民覺得港大並不想和居民溝通,「他們(港大)只是說香港缺醫生,政府有指引要求港大每年醫學院收生人數要由200幾增加至400幾,因此要加大教學設施」。

文件揭研究用實驗室佔大比數 居民形容改劃計劃如謊言

居民遂自行研究相關的文件資料,王先生認為,整個改劃計劃形同一個「大話」。港大對外稱新大樓主要用作教學用途,但他們發現大樓用作教學用途的面積不多,實驗室卻佔大多數,而用作動物測試及研究的實驗室,又比用作教學用途的實驗室面積還要多,「我們認為不應在如此近民居的位置進行動物測試」。王先生形容,實驗室所帶來的安全隱憂,是他們最關注的問題。

王先生翻查資料後發現,用作進行動物測試的實驗室面積比教學用途的實驗室還要多,形容港大稱新大樓主要用作教學用途,猶如一個謊言,(港大提交城規會文件掃瞄版本)

建議校方考慮改建附近港大物業作教學大樓

王先生表示,過往港大在沙宣道不斷興建新建築物,居民理解港大決定,亦認為擴建新大樓合情合理,故一直未有提出反對。但他認為,這次改劃綠化地的做法與以往有別,「因為綠化帶屬於公眾的,不是港大想在這裏興建就興建,更何況是興建實驗室」。他希望港大能先考慮附近其他選擇,一些丟空多時或租予非港大內部人士的物業,例如明德村1座及玫瑰邨,都可改建成教學大樓,減少大興土木對環境及附近造成的影響。《香港01》曾就上述問題向香港大學查詢,截稿前未得到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