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瓜灣十三街車房大佬整「戰車」 重建陰影下參加「推土機大賽」

撰文:韓潔瑤
出版:更新:

成哥、基哥是老友記,同在土瓜灣十三街開車房,成哥在這邊的鳳儀街,基哥在那頭的鶴齡街,近日兩個大男人耽天望地,神神秘秘備戰下周六(1月14日)在牛棚藝術村舉行的<十三街Gear之「把一切推倒大賽」>,所有參賽者自製一架手推車般大小的推土機,屆時二人一決高下。
<把一切推倒大賽>是《土瓜灣之後》社區生活提案展的重頭戲。牛棚就在十三街對面,兩個車房大佬卻將是第一次走進去。展覽本身有25組作品,主要是中學生和大專生對深水埗、天水圍、中西區等等不同社區的觀察和想像。為了把十三街街坊吸引進來共享社區想像,主辦單位藍屋創作室巧妙安排打機爭霸戰、推土機大賽和墟市輪番上演。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傳了十多年,街坊慢慢麻木,覺得不會發生。(韓潔瑤攝)

「基哥參加?好,我要同他鬥。」提案展策展人之一翁恩(Yan)憶述成哥一口答應製作推土機出賽,高興得跳起來。「他們很忙,我怕妨礙他們;同時又怕無人參賽……」賽事一日未完,她都坐立不安,常常,雙腿自自然然由牛棚挪到十三街的車房。

成哥不信十三街會重建,但當聽Yan提到市建局、發展局、路政署有機會聯手將重建範圍擴大,他不由得慨嘆沒一個地方比十三街好,「玻璃、燒焊、零件……乜都齊晒」。(韓潔瑤攝)

車房大佬:左右隔籬一齊玩

這日午飯時候,成哥大剌剌坐在門口等外賣。望見Yan走近,已打招呼:「我會用手推車改裝,剛剛落咗柯打;我講,佢幫手整。」說時指一指隔籬舖專營五金鐵閘的工程公司。

「咪住,是推地下嘅泥,還是推冧間屋嗰種?」成哥忽然發問。Yan微微笑,耐心解說:

「比賽有3個部分,第一個是推土機前面種花:沙上有盆花,你推沙但花不能倒。」

「咁架車要好貼地,有個鏟噃。」成哥即應。

「第二個是卡板木粒,你推一下,看可推到幾多?」

「咁架車要好滑、好流暢。」成哥點頭說。

「第三是愚公移山,鬥快將一個沙山移去另一邊。」

「咁一定要有個鏟,否則一推就冧;重要成堆咁推,個鏟要好貼地先得,可調校高低嘅。」成哥沉靜下來,若有所思。

基哥喜歡十三街平租,10年前他的舖月租7,500,今天差不多雙倍,依然屬低租。而業主特別有人情味,市道差時曾主動減租,「所以對呢度有感情。」(韓潔瑤攝)

Yan信步走過9條街來到基哥的車房,「比賽戰車?好濕碎啫,我哋做機械嘅,好簡單,有個構思,幾個鐘就得啦。」架着眼鏡的基哥溫文地報告;不過又說溜嘴:「已經整緊。」可否一看?他左顧右盼,支吾以對:「梗係唔得!不如去睇其他人先啦!」說着就要帶Yan去看另一個車房大佬「博士」。

Yan形容成哥、基哥十足大細路,想刺探軍情,又怕洩露先機。事實兩人相識多年,成哥從前是業餘車手,玩小型賽車,基哥就做後勤維修,二人先後落戶十三街。

Yan本身是十三街木藝工作室「青春工藝」的搞手,平時跟車房大佬打招呼聊幾句,想不到今次竟有近十位車房大佬響應動手造車出賽,認真「畀面」。

「大家左右隔籬一齊玩下囉,對於十三街重建有呼籲性質的活動,我當然支持,叫幾個車房老友參加無所謂。」基哥笑道。

Yan(左)和Vangi(右)指出,雖然「社區」是熱議字眼,但「什麼是社區?」「為什麼要去關心社區?」學生未必明白,所以藍屋的教育計劃最先入學校,然後來到第二部曲用展覽和活動接觸街坊。(韓潔瑤攝)

打機爭霸 再駁社區連結

十三街除了北面的木廠街和南面的馬頭角道,當中11條直街以吉祥動物(龍、鳳、鹿、麒麟{麟}、鷹、鵬、雁{鴻}、蟬、燕、馬{駿}及鶴)開首,如龍圖街、鹿鳴街,古意洋溢,樓齡都早超過50了。

策劃藍屋創作室文化保育教育計劃的方韻芝(Vangi)指出,十三街重建傳了十幾年,暫時未有日子,街坊聽得多覺得不會來了。「這裏有200多家車房,各自維修不同汽車部件,好難找到一個地方容納它們。有人建議起一座汽車維修中心全遷進去,但這樣就會變成領展——你加租佢硬食,街坊無得揀。」提案展便是該計劃的第二部曲。

為了令街坊對社區、重建和未來多一些認知和想像,策展團隊除了搞展覽,還絞盡腦汁動員街坊參與:重點活動除了<把一切推倒大賽>,今周末率先來個<牛棚機王爭霸戰>,有機友主動借機、借帶,正好召喚街坊一起時光倒流:從前大家會落樓下機舖鬥幾轉,現在各自歸家約friend上網打機,少了撞口撞臉的機會,所以團隊想透過打機,重新接駁社區連結。

尹天怡<Frenemy>是為外國遊客設計的明信片,講述摩羅街人與人的關係。(韓潔瑤攝)

因為珍視 才看得聽得仔細

提案展本身亦已開始,展至下月初。「一次為香港婦女勞工協會賣旗,有位男士問我:『我是男人,婦女勞工關我咩事?』」參展人彭灼楹、黃文進分享。

生活在同一個社區、同一個城市,我們習慣對很多人很多事視而不見。彭、黃二人的作品<關於清潔工想說的>圖文並茂,其實是個土瓜灣清潔工的調查報告;他們跟清潔阿姐和阿叔對談,還跟對方的工作路線走了一圈,深深體會他們工作的不斷重複和辛酸苦悶。

清潔工連基本的進食權利也被剝奪。(韓潔瑤攝)

關於觀塘,如火如荼重建中的裕民坊大概給人最深的印象。在同區中華基督教會蒙民偉書院學生耳中,卻透過聲音認識這個老區豐富的層次:沙沙風聲的是早晨的曉明街、沓沓是腳步聲、「喂,早晨!」是街坊老遠就打招,還有附近街市的聲音:「有無泥鯭呀?」「巴西雞翼兩磅34」「靚姐,埋嚟啦喂!」聲音交織了日常,置身其中蒙上眼睛,尤其容易感受到它們所構成的獨特溫度和肌理。

跟着聲音地圖走,體驗不一樣的觀塘。(韓潔瑤攝)

在留意最細碎的聲響之前,相信每一個訪客最先會被展場正門入口那3張由天花垂至腰際的工筆畫吸引,畫中人是中西區大牌檔洗碗阿姐傳菜阿哥,小人物大聚焦。Vangi解釋這些巨型畫幅的張力:「十三街和附近的街坊來到,他們會多了一層想像:對身處的社區,人家可以這樣。你閱讀下去,如那幾大幅工筆畫,需要細微的觀察,因為你珍視一樣東西,才可以如此細緻。」放諸社區,亦然。

梁麗雯<若失莫忘>。(韓潔瑤攝)

------------------------------------------

《土瓜灣之後》社區生活提案展

日期:即日至2月5日

地點:牛棚藝術村12號

詳情:《土瓜灣之後》社區生活提案展- Facebook

精・點・活・動

1月7日

- 「社區生活提案」台北交流團分享會

-  社區把脈:城市發展「望、聞、問、切」

-  濃情機鋪之「牛棚機王爭霸戰」

1月14日

- 十三街Gear之把一切推倒大賽

- 《土瓜灣之後》公眾導賞團

1月26日

-「牛棚送猴迎雞大雜燴」社區同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