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碼新娘│加拿大女子在港遇真愛 疫下結婚家人全程視像參與
一場世紀疫症,人與人之間好像隔得很遠,各地之間除了飛行公里,還有14天以上的隔離日子;一對在港的外籍情侶,選擇了在此時結婚,疫情下他們挑選婚紗、婚禮簽紙,家人都只可以視像參與。
二人背景迥異,因工作關係來到香港,本來相愛已面對着身份、種族等重重困難,前景會是如何無人知曉,但他們並不灰心,「他為了家人離開家鄉,來到香港後生活很艱難,說真的,在約會初期這反而更吸引我。」Susan再度為訪問披上嫁衣,說起二人的故事,竟不期然的咀角上揚,讚起丈夫來。
(文中二人名字均為化名)
攝影:廖雁雄
Susan是一名加拿大女子,丈夫Peter則是一名南亞裔人士。兩個本來不屬此地的「異鄉人」,來到香港後用上很現代的方式相遇。「我們是在網上認識的,第一次約會去了吃快餐,在海傍行了5小時。他很多話說,到最後我忍不住,對他說我真的要回家了。」Susan笑說道。
現時約30歲的Susan的Peter各自生於大家庭,早年分別孤身來到香港,相識後一拍即合,拍拖數年決定結婚,「我們去行山,等到日落時他用了一隻家鄉的傳統戒指向我求婚,戒指全都是金色的;兩星期後他再送了我另一隻戒指。」Susan指,疫情反而令他們更快結婚,「我們家人很多,隔離時間要很長,沒理由要大家大費周章的來到。」但因Peter沒法離港,他們不能到外地結婚,「所以我們決定只去婚姻登記處簽紙,在場另外有兩位朋友。」
那條懷舊的婚紗,起初在家沒有人幫我穿,我又不想讓他(丈夫)事先看到,所以我關了燈要他摸黑替我綁結,穿好後給家人看。
母親寄來當年嫁衣 為保驚喜丈夫需摸黑替她綁結
二人的宗教、語言不同,幸得雙方家人慢慢接受,這個過程已不容易,疫情下結婚是否更加困難?Peter認為,「視乎你想要的是甚麼吧。」他指,他們很早就有默契,對很大型的婚禮、宴會並沒興趣,只想一切從簡。在簽紙約一個月後,他們約了多名友人到餐館吃晚飯,席間Susan穿了丈夫家鄉的服裝,也分別穿了由媽媽寄來、當年穿的婚紗,和一套新的婚紗裙,有揉合文化和家族傳統之意。
在晚飯中,雙方家人以視像形式參與,每位家人都有發言。此外,Susan也有以Zoom遢婚紗給家人看,「那條懷舊的婚紗,起初在家沒有人幫我穿,我又不想讓他(丈夫)事先看到,所以我關了燈要他摸黑替我綁結,穿好後給家人看。」而新的婚紗試好選好,亦有讓媽媽透過鏡頭「過目」。
除了這些,與大多數香港新人一樣,他們也受到防疫措施困擾,「防疫安排時時不同,有時限四人有時六人,場地方面跟我們說可以有20人,我們以為可以另有攝影師和錄影師在場,但原來他們也計在賓客人數內。」最後他們唯有取消錄影服務,損失金錢也得不到任何珍貴片段。
防疫安排時時不同,有時限四人有時六人,場地方面跟我們說可以有20人,我們以為可以另有攝影師和錄影師在場,但原來他們也計在賓客人數內。」
疫情陰霾下成婚,要跨過重重難關,但也正好考驗一對新人的決心。二人形容,雙方同樣嚮往自由的生活,故不久後會搬到一些鄉郊地帶居住,遠離繁囂的同時,也可趁機好好的計劃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