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離島「波牛」的離地籃球夢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一個慈善籃球計劃、一個熱血社工兼教練、一群酷愛籃球運動的離島青少年,在長洲水平線上交織出一個個勵志的籃球故事。

召集島上青年開啟籃球旅程

長洲島內有佷多熱愛籃球的青少年,他們雖然大多數來自島內兩間中小學,但各個球隊皆各自為政,甚少交流;縱使生活在同一社區內,朋輩之間的關係卻很疏離。在長洲社福機構任職超過15年的福利工作員何有永(何Sir),有感島內可供青少年參與的課外活動不多,醉心於籃球運動的青少年,訓練及比賽亦局限在長洲島內進行。為了讓這班離島「波牛」見識外面的籃球世界,何Sir決定四出遊說來自不同球隊的球員,組隊參加由「成長希望基金會」舉辦的「公益金青少年入樽計劃」,與全港各區的青少年球隊切磋球技,以及參與計劃提供的社會服務和其他個人發展活動。幾經張羅,何Sir終於在 2014年成功召集8位當時就讀初中的籃球小將加入由他組織的球隊,並且命名為「水平線」,寓意要帶領球隊衝出長洲的水平線,擴闊球員的視野及朋輩網絡。

何Sir(右一)現時繼續帶領「水平線」參加「入樽計劃」,並且屢獲佳績。

轉眼間,「水平線」已由8人發展至現時的12人,成員來自島內外的中學及大專院校16至18歲的學生。今年20歲的張卓亨便是當年的創隊成員。

回想當年站在籃球夢的起點,卓亨形容自己嚴如一頭橫衝直撞的蠻牛:「我自小便對籃球特別有天份,但礙於生性內向,沉默寡言,而籃球卻是講求團隊合作和溝通的運動;再加上行事衝動,脾氣暴躁,比賽時往往未能沉著應戰,更不時因為戰術問題與隊友發生衝突,有時甚至對著裁判『爆粗』,被罰出場。」縱使個人技術和體能皆勝人一籌,這些弱點令卓亨在球隊中一直難有突破。

何Sir看在眼中,深知卓亨若要在籃球運動中有所發展,必須先由改善「球品」入手。而「入樽計劃」的社會服務和領袖訓練,正正可協助卓亨改善他這些弱點。「服務弱勢社群可以令人變得謙卑,學會體恤別人,對改善人際關係和團隊溝通起著莫大作用。而領袖訓練則令卓亨明白要建立優秀的團隊,必須先摒棄個人主意與接納別人意見。」何Sir娓娓道來。這些籃球以外的體驗讓卓亨在短短一年間茅塞頓開,無論在球技或是與隊友之間的默契皆突飛猛進,在2016年更協助球隊勇奪「入樽計劃」男子初級組總冠軍。

卓亨(右一)在2016年協助球隊勇奪「入樽計劃」男子初級組總冠軍。

亦師亦友 教學相長

卓亨經過何Sir多年來的循循善誘,深深體會籃球除了是一項有益身心的運動,更是一種待人處事的哲學。「我學會服從、忍耐、毅力和分享,性格亦由不苟言笑變得豁然開朗,待人接物更有自信。」卓亨一面說,何Sir在旁一面微微點頭,見證隊員因籃球而成長:「透過擔任教練,我也學會決心、堅持、包容和體諒,這些對我從事社工和輔導工作非常有幫助。」

何Sir(左)和卓亨的關係亦師亦友。

踏進18歲,2019年是卓亨最後一年參加「入樽計劃」,但他之後並沒有退出「水平線」,而是留在球隊中協助何Sir訓練師弟。而何Sir亦認為卓亨球技和待人處事已日趨成熟,在2020年引薦他到香港乙組聯賽球隊跟操,鼓勵卓亨展開籃球旅程的新一頁。「我知道在香港夢想成為職業籃球員是很離地,但我仍然會以此作為推動力,繼續接受訓練。」

除了這個離地籃球夢,卓亨還有另一個更貼地的人生目標:「在參加『入樽計劃』的生涯規劃課程時,分享嘉賓啟發我將來成為一位出色的消防員。」在何Sir的鼓勵下,卓亨決心報讀體育高級文憑課程,並以成為消防隊長為目標,邁步朝著籃球夢以外的人生方向進發。

卓亨現時正朝著成為消防隊長的目標出發。

「成長希望基金會」於1998年開展「公益金青少年入樽計劃」(當時稱為「青少年入樽計劃」),旨在透過籃球訓練及比賽、社會服務、領袖訓練、多元智能課程、生涯規劃及就業輔導,培養13至18歲的青少年建立團隊精神、自尊自信和社會責任,至今已啟發超過10,000位年青人積極面對挑戰,探索人生目標和實現夢想。

詳情可瀏覽「成長希望基金會」網站:www.cylf.org.hk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