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欺凌近年急劇增加 鍵盤戰士「伸張正義」卻傷害一代年輕人
網絡暴力是通過網絡路徑,以各種形式欺凌或騷擾受害人的行為。隨着網絡社交媒體的發展,網絡暴力正變得越來越普遍,特別是在一些年輕人群組,網絡暴力更是普遍存在。
(以下內容節錄自《犯罪心理解讀》。)
▼▼▼點擊率先睇網絡欺凌現象為何急劇增加▼▼▼
雖然網絡暴力類似於傳統的暴力行為,但是和傳統的暴力行為也有一些明顯的區別。比如,網絡暴力的受害人可能由始至終都不知道施暴者的身份,或者為甚麼自己會被選為網絡暴力的目標;網絡暴力可能對受害人產生廣泛影響,因為用於網絡暴力的內容可以在許多人之間輕易傳播和分享,並且在最初事件發生後很久仍可以使用。
網絡暴力給受害人帶來不少影響,主要是增加自殺風險、自我否定、焦慮、抑鬱、恐懼,以及不易對他人建立信任等心理上的深層次影響;行為表現方面為不善社交、不願出門等。
現象分析
網絡暴力是否只有在一些社交媒體上才會出現?我們普遍看到的網絡暴力都是在社交平台上發生,事實是網絡暴力在其他地方也會出現。
社交媒體是重災區
網絡用戶(尤其是年輕人)的人數愈益增加是不爭的事實,除了睡覺,年輕人在社交媒體上花的時間比在其他地方都多。在這種高度依賴的使用環境下,基於網絡的一些不良情緒就會增多,導致網絡暴力現象在過去的十幾年中急劇增加。
社交媒體的訊息更新速度快、內容構成複雜亦存在許多風險,而網絡暴力正是最大的風險。有研究顯示,在2014年全年裏,估計有100萬名年輕人或接觸網絡的兒童在網絡上受過言語欺凌、威脅或遭受過其他形式的網絡暴力;而65%的社交媒體使用者即使看到網絡暴力,也會選擇忽略;35%的社交媒體使用者甚至經常在網絡上發表一些針對某人或某事的激進言論。
延伸閱讀:珉娥控訴飽受網絡欺凌折磨 IG自揭精神科病歷:現在連吃藥都無解
社交媒體上的網絡暴力可以是針對受害人的任何訊息,不僅是人身攻擊,很多的暴力行為在網絡上都被放大,因為沒甚麼成本,又可以帶來很嚴重的傷害。此外,由於使用社交媒體的用戶主要是分享他們的位置、照片和社交活動等,這就給「施暴者」提供很多素材和方向,而且他們可以根據這些資訊進一步「人肉」受害人,造成更加直接和現實的傷害。
一般情況下,社交媒體上的網絡暴力涉及的因素有發佈謠言、威脅、性言論、受害人的個人訊息或仇恨言論,並且不斷重複和群體化傳播這些負面暴力因素。其中,有一個數據很有意思,2014年的研究發現,80%的身體羞辱網絡暴力言論是由女性發送,而這些言論也佔了厭惡女性言論整體量的50%。
延伸閱讀:【木村花自殺】藝人觀眾群起批評網絡欺凌 《雙層公寓》宣布停播
遊戲設計促成競爭文化
一項針對網絡暴力受害人的調查顯示,有16%的受害人表示自己在網絡遊戲中遭受過網絡暴力;另一項研究也發現,如果個體喜歡暴力因素較多的遊戲,那麼他更有可能遭受網絡暴力和實施網絡暴力。
注意!
遊戲中的網絡暴力主要是針對男性受害人的網絡暴力,女性遭受的網絡暴力主要是在上文提及的社交媒體環境中。
遊戲中針對男性的網絡暴力的原因是,暴力遊戲受眾中男性較多,有性別偏差,與廣泛的遊戲文化相比,競爭性遊戲場景對女性的吸引程度較低,而暴力因素多數都與競爭性遊戲場景有關。至於在遊戲中為甚麼被網絡暴力則有很多的解說,比如,玩得不好導致輸掉比賽,對於遊戲關鍵設計的理解不同,或者是由陣營的敵對狀態引起。
搜索引擎加速傳播性
可能大家會覺得奇怪,搜索引擎中怎會有網絡暴力的情況出現呢?其實這個和搜索引擎的訊息排名機制有關,因為當我們開始傳遞自己覺得是真實的訊息時,熱度愈高的,就愈會被排在前面。
但是怎樣知道這些訊息就一定是真實?如果是網絡暴力的虛假訊息,那搜索引擎就變成另一個戰場和實施網絡暴力的工具。之前有案例就是網絡暴力的實施者使用一些手段把涉及暴力的訊息置於帖子最前,只要搜索相關訊息,就馬上出現。這樣,網絡暴力訊息就會傳播得非常快,影響範圍也在短時間內變得非常廣泛。
書名:犯罪心理解讀
作者:張蔚
深圳大學法學學士;英國南威爾斯大學犯罪學與刑事司法碩士;中國政法大學犯罪心理學博士;擁有犯罪現場勘查及涉外法律工作經歷;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本文獲「萬里機構」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