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過來人】盛載時代故事 古董意義不獨於美 

撰文:方心惠
出版:更新:

Parc古道具公園創辦人Ceci曾是傳媒人,需頻密接觸時下最新的產品設計,然而眼界大開,卻愈覺所謂的「新」只是舊酒新瓶,反不及具個性及時代感的舊物來得吸引。開設這所古董傢俬店,除因個人所愛外,亦因為她對旁人經常丟棄傢俬看不過眼 –– 因為她自己是從不會這樣做的。

看似玉製,實取牛奶樽及廉價玻璃敲碎再製成的Fire-King,為美國大蕭條時,用以解決戰後物資短缺的產品。杯底所印的出產年分全為上世紀30及40年代。由於杯身易碎,送抵到Ceci手上時亦已損毁數隻。(李澤彤攝)

時光,一去不回,「舊」這個字,不少人都與「老土」、「落後」等概念繫在一起,然而Ceci認為,old fashion的意思絕不是過時,一事一物的存在,都與當下社會有著聯繫。「對我來說,一戰與二戰2場戰爭後的東西最是吸引。以一戰後的時代為例,上世紀20年代叫『咆哮的年代』,當時沒人期望會有二戰發生,每個人都殷切地為重建社會而努力。」她指,很多劃時代的設計與產品都是在這段時間應運而生,「Coco Chanel設計的女裝褲與為女性儲備奶水的泵奶器,均為戰後勞動力短缺,女性得出門工作,填補職場空缺而誕生的。」

當潮流愛新鮮時,Ceci卻選擇「逆流而上」,在觀塘工廈開設古董傢俬店,這源於她眼見港人選購傢俬的選擇少,甚至得以高價添置刻意仿古弄舊的劣質傢俬時,實在看不過眼。說到底,她就是接受不了現行的快速消費文化,對大型傢俬店的作風更是側目。「連傢俬都可『即棄』,這是很糟糕的一回事,這會消耗地球許多資源。」曾與自己共歷生活時光的東西,原來轉瞬間就可以不留痕跡便拋掉,相信這亦是Ceci未能認同的原因。

座落於收銀處旁的學生桌,桌面微微向上傾斜,以配合寫字姿勢。每張桌的右上角都有個洞,用於放置墨水,惟不能放置水杯。(李澤彤攝)

古而不舊 融合現代創風格

 

年過半百的陳舊傢俬,有着銹漬或脫色脫油的狀況十分普遍,但因耐用,故應在家中有其地位。Ceci自己從不棄置傢俬,也不主張現代人一搬家便將傢俬一併換掉,開設Parc古道具公園的原意,不單在純粹懷舊或是欣賞古董的美,更重要的是,它們亦很配合現代香港人的生活需求:省位、輕巧。

「店內的傢俬全屬農村風格,容易融入現代設計。譬如說,這張在法國買回來的摺椅,是美軍行軍時專用的,方便攜帶,亦可輕易摺合;餐枱亦然,可由圓型轉為長型,因應需要而控制範圍。」她強調,古舊不代表美,但將古放到今,卻可營造出獨特的現代生活風格,「日本這方面的發展確較成熟,不少年青人的家裏都有最少1至2件的傢俬。」香港都可以培養出這樣的文化嗎?也許連Ceci都未敢言定,但當身處於這所以法式古董傢俬陳列成的悠閒空間,想必很多人都覺得,能擁有3數件古物在家亦實在不錯。

店內擺放着許多古董桌椅,每件傢俬均有它的故事,就如這張購自法國的摺椅,是美軍行軍時專用的,可摺合,方便攜帶。(李澤彤攝)
Ceci曾是專業古董買手,過往的工作經驗令她在購入貨品和控制資金時更得心應手。(李澤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