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站停售散裝汽油 農機缺油礙年花生產 農夫信哥:我想生存

撰文:黃景洪
出版:更新:

在新界一隅,元朗新田信芯園的太陽花季剛落幕,園主信哥(梁日信)就忙於為年花播種。阡陌交錯的農田,正悄悄起了風浪。原來自從去年社會運動爆發,各大油站紛紛停售散裝汽油,而信哥一向購買散裝汽油的油站正進行維修,去其他油站買油卻處處碰壁。信芯園是信哥的心血,投資數以百萬計,假若缺乏足夠的燃料驅動農具,恐怕就未能趕上生產計劃,損失將以百萬元計。兩星期前,他着女兒向漁護署求助,換來的卻是一句無能為力,馬死落地行,他唯有另覓出路,盡力打出一條生存之路。「我喺度做咗四代人,我想生存,我唔想死。」
攝影:鄭子峰

訪問當日,信哥手上的汽油只剩10升,庫存用盡後農機只好暫時退役。(鄭子峰攝)

68歲的信哥大半生都在農田上渡過,每日清晨4時下田,日出後到元朗買餸,8點回信芯園料理田務,晚上7時上床睡覺,是標準的農家生活。任誰也想不到農務工作竟會受外圍政治因素影響,信哥無奈被捲入政治漩渦。自從去年社會運動爆發,各大油站紛紛停售散裝汽油,令農友手上打草機﹑犁田機之類需要以電油驅動的器材得物無所用。在訪問當日,信哥手上只剩10公升電油,不消一日就會耗盡,令他十分困擾。

漁護署自70年代開始,鼓勵農民以12匹馬力以下的「微耕機」取代傳統的純人力耕作。本地農民多選用六至十匹的器材,同級別的微耕機信哥手上有超過50部,號稱「全港最多農機嘅農夫」。巧婦難為無米炊,有農具、無汽油,信哥所有農機「都係得個擺字」。

信哥手上的微耕機超過50部,豪言數量只比政府少。(鄭子峰攝)

出售散油與否由站長決定

漁農界前立法會議員黃容根憶述,昔日運菜車中港兩邊走,通常會在內地上菜同時打滿油缸,貪內地的油價較香港便宜;而農友則會和司機協商,購買油缸中的汽油,惟在疫情期間中港往來銳減,經此方法供應的汽油亦相應減少。對於油站近期拒絕向農夫出售散裝汽油,他估計近期政府對此的管制比較嚴,油站害怕冒風險,「有咩事咪要我負責」,於是索性拒絕出售汽油給農民。

信哥每星期都會到油站三、四次,注滿18升汽油桶回信芯園為農具入油。(鄭子峰攝)

信哥堅持遵循正途,一直向蜆殼新田油站購買散裝汽油,每星期大概消耗35至75升,「我哋以前一個禮拜買三至四次,分開來買,每次只買一桶」,但油站在2020年10月12日起暫時停止服務,信哥赴其他油站購買汽油,卻處處碰壁。

記者曾向蜆殼以及埃索查詢,蜆殼承認現時購買散裝油的監管比較嚴,建議農民帶同農具的單據、製造編號之類的證明文件直接到油站,由站長決定是否出售。而埃索則明言,從年頭開始就禁止出售散裝汽油。

農夫聽天做人,工作分季節性。信哥說夏天不用犁田,平均每星期用兩桶18升電油;秋天最忙碌的時分,平均一星期要四桶。(鄭子峰攝)

人力開墾效率奇低

每年重陽過後,信哥都會按慣例種植年花,以送到花市售賣過年。但今年的花市在疫情陰霾下仍是未知之數,故信哥特意提早種植香水百合和劍蘭,並計劃在冬季開放花田,參考自2017年起開放太陽花田的模式,吸引市民前來打卡收取入場費,同時直銷年花,幫補收入。

信芯園在去年成功申請農業發展基金13萬貸款,購買一架挖泥機,幫忙挖鬆泥土開墾農田。(鄭子峰攝)

信芯園面積約5公頃,約為四分之一個維園大,開田的工序十分繁複,要先用挖泥機翻鬆泥土,然後用小型犁田機將結塊的泥土打散,再用大型犁田機打幼,方能用農機開瀝以及進行後續工作。他指着面前約6,000平方呎的菜田,「用機一個上午四個鐘就搞掂,如果用人手的話就需要四日。割草機、水泵、掛背式同埋我哋犁田嘅微耕機都需要用到電油,我都好想環保全部改曬用電,但一時三刻真係做唔到,唯一一個辦法,我哋咪用鋤頭咯。」假如沒有農機協助,信哥明言「不如唔好做!」

+1

百萬投資恐血本無歸

信哥坦言今年放在信芯園的投資已經過百萬,「我哋部署咗好多嘢,淨係買肥料我哋噸噸聲買返來,連賣肥料個黃三興(農業有限公司)都嚇一跳,話你哋好似『爬鴨水』咁,一張單成九萬蚊,計埋都十幾萬。」假如未能使用以電油驅動的農具,農夫的生產力自然會銳減,投資在生產上的人力物力恐怕血本無歸。

其實信哥手上也有以柴油驅動的微耕機,購買柴油對農民來說限制亦不大,奈何柴油機比電油機笨重,就如信哥去年購入的一部大型柴油犁田機,使用過一次就被封存在洗手間旁的空地。信哥體能還算可以,但柴油機實在太重,對他而言實在難以駕馭,「太過笨重,你叫個老農根本無可能用得到。」

去年購入的柴油犁田機過於笨重,使用過一次就被投閒置散。(鄭子峰攝)

求助漁護署不得要領

兩星期前,信哥着女兒電郵漁護署署長,「問佢可唔可以幫吓我哋」,協助全港4,000多個農友能便利地購買汽油,遺憾的是對方回覆無能為力,「點解要答得咁斬釘切鐵,朝頭早叫個女寄封信出去,兩個鐘頭後就答覆我無能為力,咁你想我點呀?」信哥轉而向漁農界立法會會員何俊賢求助,同樣不得要領。

信哥質疑漁護署在1973年石油危機都能協助農民購買汽油,何解今日卻無能為力?(鄭子峰攝)

1973年石油危機導致燃油供應短缺,當年的農夫只要到理民府申請農夫/漁戶證明,就能到油站買散裝汽油,信哥質疑為何今日的漁護署偏偏做不到?「1973年咁困難都捱得過,今時今日能源過剩,依啲只係技術性問題。」

電單車充運油車 螞蟻搬家形式入油

馬死落地行,信哥只好將電單車充當運油車,以螞蟻搬家形式到油站入油,再抽出十升八升電油將就使用,「自己入畀自己」。實在沒辦法的話,信哥笑言只好「買架美國佬老爺車返來,貓王時代啲大車,一次入幾桶返來,架爛車淨係入油咋!」

農具通通都要耗油,面對缺油危機,信哥唯有再想辦法另覓出路。。(鄭子峰攝)

歐羅有機農場負責人黃如榮表示,他都曾遇過同樣問題,「舊年有個時段,一間油公司都唔肯賣」,黃如榮連同農友向漁護署反映,發現原來對方都自身難保,「政府自己都買唔到油」。其後,他在蜆殼的油站成功登記,證明自己農夫的身份,便可小批量購買電油,每次大概10升,總比什麼都沒有好。

歐羅有機農場負責人黃如榮表示,去年曾有一段時間完全買不到散裝汽油,現時的情況已稍微改善。(余睿菁攝/資料圖片)

記者曾向漁護署查詢,署方回覆指,得悉個別油公司的油站會向農民出售散裝電油,但並無參與,亦沒有相關詳情。至於電油的銷售政策,屬商業決定,詳情需向有關油公司查詢。漁護署較早前曾向本港各油公司反映農友難以在加油站購買散裝電油供農用機械使用,希望他們能盡量協助。署方人員最近亦曾走訪不同的加油站及農場,得悉農友現時可以向個別油公司申請購買散裝電油。農友可向漁護署農業推廣辦事處查詢有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