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胎情緒支援│每年9000多名婦女流產 針對哀傷輔導供不應求

撰文:呂凝敏
出版:更新:

流產婦女身心受傷,即使身體逐漸康復,因失去至親的哀傷卻未必能隨時間流逝而消失,要學習與哀傷共存,並非一件易事。有負責哀傷輔導的社工表示,對普遍社會大眾來說,流產嬰可能不是一個生命,但對流產父母來說,這個血濃於水的小生命確切存在過,「呢種落差會令失胎父母質疑自我價值」,而每年本港有9,000多名婦女經歷流產,對哀傷輔導的需求殷切,但可提供服務的機構或人員卻供不應求。
攝影:鄭子峰
(失胎父母情緒支援專題三之三)

失胎父母的親人雖然沒有機會出世,但確切存在過。(彭凱欣攝/資料圖片)

產科醫生周鑑明在《天使爸媽的生命教育》指出,根據心理病學,誕下死胎對產婦來說是一次重大心理創傷。現代醫療除了要找出病因,讓身體復原外,心理醫治和照顧也是重要課題。如果流產婦女得不到足夠的心理支持、治療和釋放,便會停留在抑鬱階段,如果在這時候再懷孕,對母親而言絕對是災難。

「我讀哀傷輔導時,知道有好多哀傷係隱藏起來,對失胎父母嚟講,其中一個隱藏哀傷嘅原因,係因為呢個生命對社會來說,唔係一個生命,呢種落差會令失胎父母質疑自我價值──究竟我係咪一個父母?」
聖公會聖匠堂長者地區中心安寧服務部高級服務經理梁梓敦
聖公會聖匠堂長者地區中心安寧服務部高級服務經理梁梓敦指,目前本港並沒有針對因失胎而提供的哀傷輔導服務,期望政府能成立專責機構,令服務資源更集中。(鄭子峰攝)

與主流認知有落差 質疑自我價值

聖公會聖匠堂長者地區中心安寧服務部高級服務經理梁梓敦是書中其中一位作者。他從事哀傷輔導服務十多年,原來從未處理過失胎父母的個案,「接觸到呢個題目,係因為認識了素雯,呢班流產父母令我眼光闊咗,原來社會上仲有一班人,佢咃嘅哀傷係被忽略」。梁梓敦形容,失胎父母的親人雖然沒有機會出世,但確切存在過。可是,社會主流聲音卻未必認同,「我讀哀傷輔導時,知道有好多哀傷係隱藏起來,對失胎父母嚟講,其中一個隱藏哀傷嘅原因,係因為呢個生命對社會來說,唔係一個生命,呢種落差會令失胎父母質疑自我價值──究竟我係咪一個父母?」

梁梓敦曾經在素雯的節目上擔任嘉賓,令他對失胎父母的情緒需要了解更多,「節目上聽咗好多天使爸媽嘅信,好感動,社會絕對應該向佢哋提供針對性嘅哀傷輔導服務」。根據衞生署提供的數字,在2015年至2019年間,每年平均有8,000至9,000多宗合法終止妊娠個案,以20至39歲年齡層為主。梁梓敦坦言,從沒想過有這麼多失胎個案,「香港嘅醫療服務一定有,相信會照顧到媽媽身體上無事,但好多失胎父母表示,情緒支援真係冇,個需求咁大,但可提供服務嘅地方咁少。」他指目前本港並沒有針對因失胎而提供的哀傷輔導服務,期望政府能成立專責機構,令服務資源更集中。

聖公會聖匠堂長者地區中心安寧服務部高級服務經理梁梓敦(中)從事哀傷輔導服務十多年,認識素雯(左)後,才首次接觸因經歷流產而需要哀傷輔導的父母。(鄭子峰攝)

社會福利署回覆查詢時表示,署方明白失胎或墮胎人士所面對的重大壓力,如有關人士或家庭需要情緒支援以紓緩壓力,可聯絡全港67間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綜合服務中心。中心社工會全面評估有關人士或家庭的需要,並為服務使用者提供個案輔導服務,轉介個別人士或家庭接受心理健康服務,例如臨床心理服務等,以及安排服務使用者參加互助小組,讓面對同樣處境的人士或家庭得到相互支援。

聖公會聖匠堂「護慰天使」服務為喪親者提供哀傷輔導多年,梁梓敦指,約120位曾使用「護慰天使」服務的喪親家屬,「護慰天使」員工了解他們在親人去世後,曾聽過哪些「最難受」或「最沒有」的安慰話。喪親人士經歷人生最痛,若沒有同理心地說出「安慰話」,可能有反效果,對當事人造成二次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