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尼地城】加多近街花園變公共健身室 珍惜西環綠肺的自由空氣
位於加多近街和域多利道的加多近街臨時花園,「臨時」了近19年。園內種了近200棵樹木,包括珍貴的土沉香。政府去年的「堅尼地城西部土地用途檢討」修訂方案,提出要在這個位置興建私人房屋。若要拆掉公園起樓,之前需先進行至少7年的除污工程,引起當區居民強烈反對。今年4月,民主黨議員許智峯跟居民在這裏紮營30天,成功令立法會擱置除污撥款申請。但明年第一季,城規會將開會討論堅尼地城及摩星嶺分區規劃,包括加多近街花園議題。
上星期日,一班西環街坊便來到這裏,將草坪變為公共空間健身室,做小型體能訓練、學習正確使用運動器械等,也有定向活動,在堅尼地城內尋找有意思的景點和物件。在一片綠意之中呼吸,神清氣爽。
攝影:盧瑛婷
週日下午的陽光很好。一班西環街坊跟隨來自西環體育會的教練,在加多近街臨時花園正中間的草坪上伸展身體,呼吸在鬧市中難得的新鮮空氣。草坪的周圍有老人在長椅上小憩,有年輕人在看書,亦有小朋友一邊轉呼拉圈一邊跑步。
適當運動過後,教練便帶街坊去到公園一側的康樂設施,告訴他們設施的正確用法。雖然當日正值遊行,來參加健身的街坊不多,但小圍更易吸收知識,人人都很興奮。教練示範如何用設施做不同程度的鍛煉和注意事項,街坊輪流上手,嘗試教練剛剛教授的動作。他們的背後,是一群菲傭姐姐自在地於陰涼處鋪上毯子小憩、聊天、吃東西,其樂融融。
鍾太便是參加者之一。她住西營盤,平日多在中山紀念公園運動,不常來加多近街花園,但在綠樹簇擁着的草坪上做完運動,看到這花園正面臨清拆的命運,覺得很遺憾。「在綠草地上運動的感覺很正,比在室內好很多。西環是很大的住宅區,少了個綠化的地方實在很可惜。」
西環綠肺 老少咸宜
當天活動的另一位參加者Cynthia亦是西環舊街坊。她家族已在當區居住了五代,她自己亦在西環出生長大,住了40多年,直到8年前因舊樓重建被迫遷而搬到外區,但至今幾乎每個星期都會回來看望家人。
她回憶小時候已常常來這裏玩。當年的花園還是個街市,她父母就在裏面做小販。她自己結婚之後,又常帶小朋友來這裏玩。
她來參加健身,「第一想響應來這裏守護;第二對身心都有幫助,痠痛的地方也沒那麼痛了;第三也是認識多一些街坊,多了解一些社區。就算坐在這裏望着公園,我都已經很開心了。」
她眼中的加多近街花園是西環的綠肺,樹木眾多,擔心若是政府執意除污,7年的時間,對西區的空氣會有影響,更不用說其後起樓的噪音問題。
如果要拆 寧願攬住棵樹
「尤其是一些老人家,本身堅尼地城休憩用地就不夠,老人家來這裏做做伸展運動,如果要走到卑路乍灣公園路上又有很多車。這個花園對於社區凝聚、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和融合都很重要,讓街坊日日有地方見面,東南西北都可以傾。有一些老人家說,如果這裏真的要拆,寧願攬住棵樹不讓拆。」她說。
此次活動只是堅尼地城街坊聯合起來守護社區花園的舉措之一。之前這裏亦舉行過易物小墟、中秋追月活動、幾百人爆滿觀看電影《十年》等等。更有居民拍片訪問街坊,記錄屬於這裏的日與夜。「公共空間有很多用途,我們也希望公眾能夠多些使用這個地方,關注這裏。」西柚辦公室以及西環體育會成員阿楠說道。
5,000市民懇請城規會保留公園
堅尼地城及摩星嶺分區規劃目前已進入城規會程序,會議定於明年第一季舉行。此前逾5,000名市民簽申述書,懇請城規會保留公園,把加多近街公園用地保持作為綠化休憩空間。上個月月中海濱事務委員會港島區海濱發展專責小組第二十四次會議中,「守護堅城」關注組發起人莫冠祺(Ben)提出多方面理據,力證清拆公園、除污、起樓百害而無一利。
他指出 ,環評報告的污物數據及空氣污染評估模型過時、不反映真實情況;另一方面,堅摩區人均公共空間本來已遠低於規劃署指引的人均公共空間標準,即使加上將來的海濱長廊,清拆公園亦無助於人均休憩空間的改善。再者,綠樹林蔭的公園可為城市降低碳排放及熱島效應,亦令居民更易到達將來的海濱長廊。
不排除司法覆核
「我們會盡量鼓勵更多的居民去城規會發言。既然海濱事務委員會的專業人士委員聽完我們的理據,都認為這個公園不應該拆,那城規會委員也是專業人士,我們不相信他們要拆這個公園,除非他們是一個橡皮圖章。」Ben補充:「我們亦不排除司法覆核。」
活動結束,Ben收拾活動裝備,便又到卑路乍街街頭擺街站,呼籲更多的街坊關注事件。任職銀行的他,由去年10月開始便落力收集民意、居民簽名、同專業人士商討堅摩區規劃的民間方案和研究。
Cynthia亦幫手派發傳單。經過的人有的拿着傳單仔細閱讀,有的只是匆匆走過。Cynthia無奈地說,有些街坊亦認為清拆公園起建豪宅有助提升本區租金,因此對保留公園表現模棱兩可。
入夜後的加多近街臨時花園仍然熱鬧,街坊飯後來這裏散步,小朋友嬉戲打鬧,近19年來,每一個晚上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