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40年】全民自決、房屋自建 嬉皮士佔領丹麥「自由城」
回望兩年前的雨傘運動,警方施放催淚彈驅趕人群,意外促成群眾佔領夏愨道,與隨後響應的旺角、銅鑼灣佔領區,發展成一個馬路上的社區。有物資如水、餅乾共享,洗手間內放滿毛巾、牙刷、護膚品,有藝術品,亦有自修室,但這個傘人心目中的烏托邦僅維持了79日。
然而在丹麥,1970年代的嬉皮士青年佔領荒廢的軍事用地,至今已經40年。今年的香港社會運動電影節帶來紀錄片《Christiania -「佔領」而來的第40 年》,且看「外國勢力」如何結合佔領和生活。
拒做「樓奴」 嬉皮士青年佔領廢棄軍事用地
由羅伯特·勞森、理查德·傑克曼聯合導演的《Christiania -「佔領」而來的第40年》,講述1971年的丹麥飽受貧窮與房屋問題影響,一群嬉皮士青年發現一處荒廢的軍事用地,便闖進去佔領該處,聲稱那裏是他們的家,命名為“Christiania Freetown”(克里斯欽自由城)。這個獨立城市有自己的貨幣、市政廳、學校,甚至有「同志公社」讓同志一起生活;由於是佔領得來,自由城居民就土地業權與丹麥政府關係長期緊張。
這裏更加不屬於歐盟區,所以出口會有標語提醒:「你將進入歐盟區」。
Christiania自由城由最初12人,發展成現在1000成人、250小孩居住的社區,那裏劃分成14個小社區,所有居民平等參與決定區內大小事務,定期召開地區會議;如有更重大的議題,就會召開「全民議會」,行共識制,什麼事務也好,即使只有一個人反對,也不會落實。聽上去很麻煩,居民卻覺得「過程雖然漫長,但是這會使我們所作出的每一個決定,皆彌足珍貴。」
搬入去住要自己起樓 猶如《Sim City》
紀錄片走訪多個Christiania居民,當中新住客Cornelius說,搬進去要輪候5年,成為一份子後,還要自己動手建造房屋;雖然他可以向城裏的建築辦公室借材料和資金,但「辦公室規定,尚有三份之一材料要在自己家附近尋找,所有的房屋是公有,沒有“My home”的概念。」然而在城內,隨處可見居民匠心獨運的房屋,每間都自己動手建造、設計,顯得這個社區色彩特別絢麗。
最初Christiania沒有什麼經濟概念,後來漸漸摸索出一套模式,城內有70家商店,有日用品、建築原材料等,也有售賣大麻與濃縮大麻的區域。「我們不像外邊,雖然有租金,卻很隨意,要是哪間店生意較好,便會主動交多點租金,租金多少,也是大家議決出來。」一個女鐵匠這樣說。
勇武面對政府取締 居民購地落實自治
自1970年代以來,由於Christiania可出售大麻,與丹麥政府法令牴觸,1990至2000年代,政府持續要求自由城跟隨政府法令,包括重建城內房屋以符合建築標準,及取締自由城的大麻販賣,警察入內執法,與居民衝突不斷。經過長期抗爭,司法訴訟後,丹麥政府同意自由城居民以7620萬丹麥克朗購下土地,爭議聲中落實自治。
有居民反思購地一事,表示這雖然違背了「沒有人擁有土地」的初衷,但只能用這方法解決。購地後的Christiania,租金上升了一倍,也開始出現貧富差距,然而居民議決出全民配股,一人一股,希望以共享經濟保護所有居民的生活。
紀錄片尚有一場,將於11月25日晚上7時半,在灣仔藍屋免費放映。「香港社會運動電影節」由影行者和自治8樓舉辦,民間自發,不靠商業贊助,宗旨是讓觀眾接觸本地和世界各地的社會運動電影,思索如何與現實生活的自己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