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一句「早晨」 她等了三年
與妳共處一室,孩子卻在前面築起一道牆。伸手可及的小人兒臉蛋,但眼睛從不正視妳。妳噓寒問暖,他目光游移,讓愛結成霜。面對自閉症的孩子,誰解媽媽愁?信雄的故事,或許是不少有自閉症孩子家庭的寫照。
信雄(化名)今年11歲,就讀小學五年級,因父母工作忙碌,出生不久便由嫲嫲照顧,直到小一才由媽媽接回。全職媽媽以為因此會有更多時間與孩子相處,豈料處處碰壁。「初時發現他經常獨處,不會分享、不會與人打招呼,又不懂得表達自己。」當時信雄和爸爸的關係惡劣,爸爸認為兒子早上不會打招呼,很不尊重自己;面對鄰居,信雄同樣不瞅不睬,情況一直到他升上二年級也沒有改善。
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 成轉捩點
轉捩點在轉校後出現。「信雄一直未能適應之前就讀的學校,直到小學三年級轉校後,學校了解信雄的情況,便建議我們參與『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
教育局數據顯示,於普通學校就讀的自閉症學生人數,由2009/10年度的2,050人,上升至2013/14年度的4,970人,五年內增幅約一倍。現時大部份擁有正常至較高智力的自閉症學生均就讀於主流學校。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自2015年起主導推行的「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透過學校支援、家庭支援和公眾教育,為自閉學生在學校、家庭和社區提供全方位協助及訓練。計劃同時透過舉辦各種活動,連繫大眾及自閉症人士,提升社會對自閉症的認識及關注,促進社會共融。計劃推行至今共有500多間主流中小學參加,服務全港超過六成半於主流學校就讀的自閉學童。
藉壁畫活動 學習溝通
為加強對主流學校照顧自閉症學生的支援,計劃聯繫社福機構安排專業社工定期到學校,為就讀主流學校的自閉症學生提供小組訓練。有份參與到校訓練的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社會工作幹事刁姑娘指出,指導自閉症孩子,需要先進入他們的世界,聆聽他們的說話:「這些孩子通常比較難理解所謂的社交生活,要透過逐步解釋及訓練,讓他們慢慢學習、慢慢適應。」除了訓練社交思維,計劃亦提供學習調控情緒的課程,令孩子學會忍耐和適當地抒發情緒。在眾多練習之中,畫畫是其中一個常用的方法。「這些孩子通常視覺感官比較強,例如一次到錦田村參加壁畫活動,在過程中他們會發問、表達,從而慢慢學習生活上及與人相處的小技巧。」
信雄媽媽指兒子參加「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後,生活有了很大轉變。「從前每天都充滿火花,很微小的事情就一觸即發,現在看到他慢慢學會表達自己,學會不亂發脾氣,會跟爸爸說早晨,會向鄰居揮手打招呼,一切都很窩心。」
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計劃更連繫合作夥伴,撰寫了一些抗疫資訊,協助自閉症兒童理解疫情及為其家庭提供支援,攜手共渡難關。刁姑娘補充說:「我們會以電話聯絡,關心小朋友在家的狀況,幫助他們適應轉變及在家學習。」從幫助孩子到幫助家長,計劃旨在令孩子融入社會,亦可令家長從管教的挫敗中得到支援。
旁人眼中簡單的小改變,都是信雄、他媽媽和刁姑娘等的努力成果。「真的非常感激這個計劃,因為社會上對自閉症的推廣和認識都不足夠,很難尋求幫助;即使找到合適的機構,收費亦非一般人負擔得到。」信雄媽媽續指,希望藉着計劃,令大家可以更加正視及了解自閉症。
由於計劃成效顯著,教育局已公佈將會在2021/22學年起,加強支援在主流學校就讀的自閉症學童,並會參照和銜接「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的學校支援服務,將小組訓練模式擴展至全港公營主流學校,讓更多自閉症學童持續受惠。
*資料提供:《駿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