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創造】銅鑼灣搞pop up公園 團體倡自創公共空間

撰文:呂嘉麗
出版:更新:

香港公共空間少、管制多,已是常識。與其等政府規劃改變,不如自製公園?
昨日(9月16日)下午,拓展公共空間(Public Space Initiative)響應國際自發行動Park-ing Day,在銅鑼灣記利佐治街行人專用區試驗將變成舒適的公共空間。馬路上擺微型草坪、坐墊,書籍,小型畫版、小食,歡迎市民在鬧市中享用這片小綠洲。

拓展公共空間在銅鑼灣記利佐治街行人專用區試驗將變成舒適的公共空間,讓小朋友玩。(呂嘉麗攝)

美國將咪錶泊車位變臨時公園  引公共討論

Park-ing Day是國際活動日,每月逢第三個星期五舉行。行動於2005年在美國三潘市由Rebar設計工作室發起,將咪錶泊車位轉變為臨時公園。鋪草地墊、放一棵小樹、擺傢俬,讓公眾隨意使用這片空間。至今,全球有超過21個國家、400個城市曾響應參與,包括新加坡、巴黎等,由公民、藝術工作者及設計師自發。他們將行人路、泊車位等各式閒置空間轉化成公共空間,藉以引起城市規劃及土地用途分配的討論。

香港橋底空間創造空間大

鋪草地墊、放一棵小樹、擺傢俬,讓公眾隨意使用這片空間。(呂嘉麗攝)

拓展公共空間的地方營造實驗室(Placemaking Lab)總監的陳江瑋Ajyum 說:「香港要找泊車位變公共空間比較難,因為泊車位已不足。但香港其實也有不少閒置空間可多加利用,例如橋底空間,只是綠化是否最善用空間的表現呢?會否可以多點設施讓市民使用?」

活動首兩個小時吸引數十人佇足停留、拍照或主動坐下來聊天了解。有小朋友被畫板吸引,停下來畫畫,父母亦跟着坐下來跟主辦單位聊天。

李小姐說:「很欣賞這個理念,因為香港公共空間不足。」不過,因為他們本身有目的地,即使看到這個活動亦只能停留片刻。李小姐希望,香港會有更多創意使用公共空間的活動。

街道也可成聊天室

公共空間不一定是公園。(呂嘉麗攝)

現場亦有在港工作的外籍人士主動坐下來,說香港太少草地,跟他們談了「公共空間」20分鐘。不少市民不明所以,Ajyum 跟一位中年男士解釋:「公共空間不一定是公園,街道也可以是。我跟你本身不認識,因為這裏就開展到話題,不需要消費,不一定要去咖啡室,公共空間已做到。」

雖然以往在記利佐治街舉辦過小型活動都被沒有警方或食環驅趕,活動單位今日卻遭附近商場管理員勸喻搬遠一點。Ajyum 回應他:「馬路不屬你們商場地契的範圍,我們亦沒阻礙行人進入商場。 」

他認為這正表現出香港土地被過份管理,希望是次活動可啟發港人多用創意改造剩餘空間,變作可用的公共空間。

Ajyum本身是規劃師,他直言自己經驗尚淺,工作範圍未必實現到自己信念,故在空餘時間利用本身專業知識及網絡推動公共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