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月事】棄棉條、衛生巾 37歲瑜珈導師因月經杯再認識身體

撰文:曾雪雯
出版:更新:

近年,隨月經杯在香港普及,女性多了一樣新的月事產品選擇。除了年輕女士轉用外,有一批介乎30歲以上的輕熟女亦開始轉用月經杯。一個柔軟的小膠杯除了方便、環保、自主以外,往往盛載更多的恐懼、污名與不解。然而,轉用月經杯的女性,又是怎樣看待私密的經歷?
任職瑜珈導師的Kaman今年37歲,她兩年前轉用月經杯。告別相處了20多年的衛生巾與棉條,除了換來經期時的自由生活外,她認為更重要是令自己更了解自己的身體。「我覺得總之啲人要試」,她笑著說。
攝影:黃舒慧

瑜珈導師Kaman今年37歲,身體向來是她最熟悉的部份,直至她遇上月經杯,才發現自己並不是真的了解自己。(黃舒慧攝)

經期時自在運動的權利

「因為真係好方便」,今年37歲的瑜珈導師Kaman兩年前開始使用月經杯。自月經初潮以來,過去20年來Kaman一直周旋於衛生巾與棉條之間。她酷愛做運動,每月一次的經期常會限制她的活動。Kaman本職是瑜珈導師,過往經期開班教學不時擔心滲漏問題,「你做Yoga好多倒立動作呀,會令你覺得唔方便」。

轉用月經杯於Kaman是件很自然的事,「真係平時做得運動多,加上天氣熱,加上我好多sport成日出出入入,所以有興趣」。(黃舒慧攝)

即使轉用棉條,她仍有衛生的顧慮,「我鍾意做水上運動,即使你用棉條,都會諗會唔會有水入到去?月經杯感覺上衛生啲,你自己都知結構,係唔會有嘢入到去。」直至轉用月經杯,她說她開始有種釋放的感覺,「棉條始終有感覺,呢個完全冇feeling」。

早於八十年代,外國已有乳膠質的月經杯出現,但香港卻是近年才普及的事。(黃舒慧攝)

談月經杯像中學借M巾

長久以來,月經像是女性間不用宣之於口的共同經驗。不過,Kaman轉用月經杯後,月經杯卻成了她與女性友人間的私密對話,「個個都有疑問,點用㗎,因為係樣好新嘅嘢」。推介女性朋友使用月經杯,就像中學年代跟女同學借用衛生巾的感覺。

Kaman說,「尤其香港係比較保守,如果你係處女,塞舊嘢入去得唔得㗎?」每當討論月經杯,留言不時討論環繞「處女」及「陰道鬆弛」與否。月經杯背後往往不只是方便與否,身為過來人的她說,身邊有朋友表示用後反而更懂得如何控制肌肉。「你真係要人大咗先有呢個knowledge」,她說。

身為月經杯使用者,Kaman認為月經杯讓她能隨心所欲地做運動,不再受經期束縛。(黃舒慧攝)
+4

35歲重新認識身體與月經

她認為,香港文化並不會教曉女性認識自己的身體結構。「身為女士,但自己身體結構都唔知,我會覺得知道會令到自己了解自己多啲」。於她,認識身體不只是認識結構,更是認識女性大半生的月經狀態,「因為你喺M巾係睇唔到」。

35歲那年,Kaman在朋友介紹下轉用月經杯。自此,每月從杯中取出的經血成為她了解健康的標準,從流量有否改變,至會否出現血塊。尤其,她習慣看中醫調理身體,「中醫成日會問你有冇血塊?其實係有定係冇呢?」

月經伴隨女性大半生,但又有多少人了解自己的經期狀態?Kaman問,「中醫成日會問你有冇血塊?其實係有定係冇呢?」(黃舒慧攝)

女性限定的內疚:用後的衛生巾何處去?

在認識身體以外,Kaman認為月經杯能讓自己減少月經的內疚。傳統月經產品多為一次性的消耗品,從衛生巾包裝到每日更換多次的衛生巾,大多由棉與塑膠製成。Kaman心底一直對此感到內疚。「咁多包裝,你每次又要掉,你到底掉去邊?」她不是沒有答案,答案曾經出現在每月的垃圾箱內。她說,這也是她後來轉用月經杯的另一大主因。「佢(月經杯)咁細,好過你買一包膠,都係膠。」

月經杯讓Kaman減少經期時使用衛生巾的內疚。(黃舒慧攝)

37歲的她笑言,若能早十年認識或是另一回事。「我覺得總之啲人要試,又環保又乾淨。」中途轉用月經杯的她,說得自在。

自在是自由地選擇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黃舒慧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