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己冷」夠團結 觀塘盂蘭勝會首席會長方漢永:唔驚冇人傳承!
盂蘭勝會是潮州人最重視的傳統節日,整個農曆七月,大大小小的盂蘭勝會在各區進行。隨年月過去,盂蘭勝會的籌辦者卻面臨越來越多困難:經費不足、無人承傳等,舉辦47年觀塘潮僑工商盂蘭勝會的首席會長方漢永卻說:「唔驚!」
觀眾席頭排特別「留座」? 真人觀眾現身說法
觀塘康寧道遊樂場外有十數個巨型花牌,走進場內,入目的先是燈光璀璨的大戲棚,正對面的是裝飾別緻的神壇,方便神明觀賞潮劇,達到酬神、娛鬼及娛人的效果。左右兩旁有經棚,供經師在內誦經,超渡孤魂棚及引薦台的幽魂,還有大士棚,供奉鬼王。
外間總流傳第一行為幽魂專享,所以永遠空出第一行,生人不坐。事實是為捐款較多的善長及鄉紳預留的VIP席,方漢永便是其中一員。
方先生是藥房店東,也是觀塘潮僑工商盂蘭勝會首席會長。他笑道:「1969年,我31歲,我便在這裡,亦是坐在第一排。」坐足47年的方先生憶述,在1960年代初,潮州人開始聚居於觀塘區,有不少潮僑在裕民坊一帶營商,其中方氏開辦藥房。
在90年代之前,康寧道球場仍未出現,所以盂蘭團體只能逐年尋找適合的場地。1969年,他們在定安街空地舉辦第一屆盂蘭勝會。「搬來搬去周圍搬,沒有安定的地方……當時的裝飾、排場當然沒有今日這麼漂亮,因為社會環境和生活水平都不同。以前派米只有小小一袋,不像現在一公斤一包。」
盂蘭勝會樣樣要錢 潮州人團結齊齊埋單
「辦盂蘭勝會最困難的是沒有錢做事,我們算是過得去。」今年,觀塘潮僑工商盂蘭勝會籌得款項約有110萬,一般人大概不知道,原來在盂蘭勝會之中,不少項目都所費不菲。「搭一個戲棚約需30萬,聘請經師和劇團約花60萬,這幾個(神壇、辦事處、會客廳)也花了十多萬……」方先生笑說:「都是大家互相支持,潮州人夠團結、夠齊心,好多舖頭都一起做了(盂蘭勝會)很多年。」他又指著金榜(即寫有捐款、捐米的善長名字及款額的名單),表示有好幾十間公司已支持盂蘭勝會多年,「功勞不會只歸一個人,是大家同心做好這件事。」
「盂蘭勝會最重要的是潮州經師念佛經,超渡孤魂、教導人要孝順父母和尊敬先人。之前有新加坡遊客看到,覺得我們做的盂蘭勝會很好,大家很齊心去做這件事,於是有的捐了1萬,有的捐了2萬。不論甚麼人,不是潮州人都可以拜。」
專家盤點全港盂蘭勝會 人事經費影響每年數目
香港樹仁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陳蒨博士研究盂蘭文化多年,她表示全港目前最少有50多個潮籍盂蘭勝會,但數目每年不一。「有時沒有錢便不做了,有時隔年又會舉行,有時因為錢,有時因為人事。幾年前,東邊街已經沒有繼續做,歷史很悠久。」她又以銅鑼灣區作例子,講述城市發展如何影響盂蘭勝會的傳承。「銅鑼灣的位置太好,有盂蘭勝會於中央圖書館後方舉行,最多遊客應該去,卻是最冷清,因為沒有街坊。以前人們住在大坑,如今變成豪宅;以前人們住在銅鑼灣,現在全部搬走了。」
潮州人蹤處處 不怕沒人傳承
近年觀塘亦面臨重建,不少建築物門外都貼上市建局的標示。「多少會受到影響的,有些人搬走了,令人口減少……」方先生笑說:「但總有些人搬出去,在別處居住,每年盂蘭都會回來幫手、捐錢。」
問到方先生可擔心盂蘭勝會無人傳承,他即道:「唔驚,潮州人去到邊都有。我有一句話,經常對別人說:『你叫個仔,我叫個仔,都夠數喇!』又有不少年輕人主動加入呢,唔驚!」
「有的年輕人20歲的、30歲的都有,我也見過17、18歲的,他們多數因為自小見到父母拜神,便過來幫忙。有的會幫忙派米、佈置場地,或者帶領和向遊人介紹。」方先生的大兒子日間管理藥房,晚上亦有到盂蘭勝會幫忙,主要負責算帳和各項雜務。方先生回想兒子第一次幫忙大約在10年前,我問他當年如何邀請兒子加入,他大笑:「沒有沒有,就跟他說:『今晚你應該來』,他願意幫忙自然會來。」
方先生又說,盂蘭勝會祭祀無主孤魂是行善,拜祭先人是行孝,故希望將盂蘭勝會發揚光大,繼續傳揚這種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