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義工在路上8年 見證傳媒和大眾對動物改觀 由冷漠變熱情
動物義工風雨不改餵飼社區貓狗,甚至帶牠們絕育、尋家,熾熱的心卻換來旁人冷眼,嫌棄他們和動物「好污糟」。這條崎嶇難行的動保路,每位義工都走過。
「近年終於有改善,有人走來跟我說,明白為動物絕育的作用。」獨立貓義工Jane走在動保路上已八年,感受到主流傳媒和市民的改變,動物議題終於漸被關注。
餵貓被罵「好污糟」
無論義工如何小心餵貓,總會有人投訴,Jane也有相同經歷。「從前我餵貓,有人走來說,『貓呀!好污糟呀!』他們總是將動物和細菌、病毒、骯髒劃上等號。」
要是你跟隨過義工餵貓,你便會知道他們不只低調,還非常檢點。除了貓糧,他們還帶備報紙和膠兜,以器皿盛載著貓糧,待貓咪吃完,就收拾好地方。「餵貓街坊怕被人投訴,召來政府部門捉貓,所以都非常小心。反倒有些奇怪的人,他們特別討厭貓,有人會放狗來咬貓,又有人將糞便放進貓咪的糧兜中。」Jane為餵貓的義工抱不平辯護道。
年輕人轉變最大
除了餵貓被指責,帶動物絕育亦常受批評,有人希望義工能順道將已絕育的動物帶走,亦有人認為不該為動物去勢。Jane近年感受到社會風氣的日漸改變,「媒體多了正面報導,大家了解了CCCP(捕捉、絕育、放回)計劃能控制社區貓數量,少了反感。有人見我捉貓時,甚至走來說『絕育放回嘛!我知!』這些小支持都令我很安慰。」
以為老人家保守,較難接受社區動物? Jane指中年人和後生一輩對動物較反感,同樣地,近年改變最多的亦是這一群人。「老人家從前生活在鄉郊農村,習慣有動物作伴,反而在城市出生和長大的中年人或年輕人,他們認為社區內不應有動物存在。現在倡議動物共融政策和善待動物,大家終於意識到,社區亦有人類以外的動物存在!」
夠煽情 主流傳媒才報導
從事公關行業的Jane,經常接觸記者,對傳媒報導尤其留意。她注意到這一兩年,媒體願意報導有關動物的新聞,而且報導中會傳達愛護動物的正面訊息。「主流傳媒報導通常較煽情,或喜歡刊登較能吸引大眾的照片,如順天邨的虐貓案,小貓Miu被人踢至吐血的照片。我明白這做法較能引人收看,雖然煽情,但報導中能帶出虐待動物是嚴重犯罪行為的訊息,我個人來說也接受。」
除了突發新聞,日常的動物消息亦多了見報,如介紹CCCP「捕捉、絕育、放回」計劃、舊區重建動物安置計劃等。「媒體揭破非法繁殖場勞役動物,又宣揚領養訊息。回想六、七年前我剛做貓義工時,朋友想養動物便會去買,但現在多了人說領養。加上社交媒體出現,義工可以在Facebook發帖呼籲大家領養,效果更明顯。」
網媒掘起 幫助動物
談到社交媒體,Jane特別提及成立一年多的網媒《香港動物報》,她指這是個真正幫助動物的媒體。「主流傳媒報導的動物新聞通常都是煽情和有話題性,但其他如有關動物受傷、被棄的消息,唯有動物報願意寫。」
Jane憶述有次在粉錦公路駕車,遇上有流浪狗跑到行車線中,險象橫生。是Jane馬上報料給動物報,希望藉網上力量,有人能救起小狗,或令駕駛人士留意。
由於在現時的法例下,車輛撞到沒有晶片或沒有主人的貓狗,即使有人報警,警察也大多只將案件列入「雜項」處理,毫無阻嚇作用,路面撞死貓狗的意外不時發生。「動物報馬上就登出了!動物報的記者全是義工,這令我更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