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幼稚園】最後開學日?全校只得33學生 校長:不放棄
九月是開學的季節。對這所位於東區的伊斯蘭教幼稚園來說,恐怕是最後的開學日。
上集提到,幼稚園使用本地課程架構,他們聘用本地及少數族裔老師,並以非華語生成主要服務對象。學校亦配合宗教背景,提供清真食物及可蘭經課堂。近年,他們的收生率卻持續下降。今個2019/20學年,全校只有33名學生,學校校長說,如果收生人數再持續下降,這所伊斯蘭教幼稚園或許會面臨結業危機。
全港有約30萬名伊斯蘭教徒,但在香港只有五所具伊斯蘭教背景的學校。此類學校數量不足,無法服務教徒二代的子女,他們或許被逼入讀一所與信奉宗教相違背的學校。有穆斯林家長坦言,「如果一個人沒有believe(信仰),就似搶了他的靈魂。」對信奉伊斯蘭教的學生而言,選擇在一所符合自己信仰宗教的學校環境下就讀,是否只能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攝影:高仲明
(此為少數族裔本地教育報導系列下集)
伊斯蘭徐錦享紀念幼稚園於1996年由中華回教博愛社創立,創校初期,學校以本地學生為收生對象,另外亦有少數非華語生入讀。近年,校內入讀的非華語學生人數變多,學校則逐漸改以非華語學生為主要收生對象。學校安排了翻譯服務,提供中英對照的通告,並定期安排家長到校觀課,老師亦不時會上門作家訪。上集:【伊斯蘭幼稚園】無豬油茶點、授可蘭經課 巴基斯坦女生學甚麼?
范淑嫺從事幼兒教育界十多年,從六年前起開始擔任該校校長。六年來,她目睹學校收生情況每況愈下。幼稚園總體容額為72人,在剛過去的2018/19學年,學校的收生人數為40多人,范淑嫺說,今個學年的學生將再減少至33人,「這幾年收生不足,一直虧損已有幾年,若情況再繼續下去,未來學校有機會會倒閉。」
全港幼稚園、中小學均以天主教和基督教學校佔大多數,佔全部宗教辦學團體的八到九成;至於具佛教背景的學校則不足5%,其餘道教、伊斯蘭教(回教)和孔教學校數目則只有個位數。
目前香港有五所具伊斯蘭教宗教背景的學校,全由中華回教博愛社轄下營運。當中包括一所中學、兩所小學及兩所幼稚園,當中分別為位於柴灣的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位於屯門的伊斯蘭學校、位於慈雲山的伊斯蘭鮑伯濤紀念小學、青衣的伊斯蘭博愛幼稚園,以及是次報導中提及的伊斯蘭徐錦享紀念幼稚園。
營運三難 第一:位置偏遠少數族裔集中地
要說幼稚園為何難以經營,范淑嫺將其大致歸納作三個原因,校舍地理位置不便,以致難吸引少數族裔學生入學是其一。學校位於筲箕灣東熹苑其中座一屋苑地下,處於半山腰位置。從地鐵站前往學校,一是選擇乘坐小巴,不消數分鐘便抵達;或者選擇搭乘扶手電梯上山,整個過程約需步行十五分鐘。
據《香港2011年人口普查主題性報告:少數族裔人士》顯示,首三位全港東南亞及南亞裔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區分別為油尖旺區、元朗區及九龍城區;其次則是深水埗、葵青區等,而學校位處的港東東區,雖有一定少數族裔居住,但並非主要聚集地。
范淑嫺指,由於校址遠離少數族群聚居的社區,增加了學校經營成本之餘,亦減低他區少數族裔學童入讀的吸引力。那將學校搬到少數族群聚居的社區會否是解決辦法?范淑嫺說,校董會過去曾考慮向教育局要求遷出現址,改為物色鄰近少數族裔社群的地區以方便收生,但校方若有意放棄現時校址,辦學團體須重新寫計劃書競標覓地,而范淑嫺認為以幼稚園目前狀況,難以與別的學校競爭,成功重新投標的機會微乎其微,「我們若要搬去另一地方去營運都好困難,有不少辦學團體背後都有龐大的團隊去寫計劃書競標,我們算是處於弱勢,從沒有想過要突圍而出,只希望可以保持平穩。」
第二:墊付開支 低收入家庭難負擔校巴車費
其二,學校財政負擔重。校內學生並非鄰近的住戶,而是來自五湖四海:有學生特地從九龍城過海來上學,也有學生來自同屬港島區的灣仔、銅鑼灣及柴灣等。換言之,學生須長途跋涉上學,車資是一大負擔。由於非華語生大部分來自低收入家庭,難以負擔每月五百多元的校巴接送車費及饍食費用,結果學校為了讓學生順利上學,於是代為墊支部分學生車費及午饍費,每月約支出接近一萬元。學校校董徐錦享多年前曾成立基金,每年投放十萬元以供學校備不時之需,惟多年來入不敷支,基金幾乎已見底。
第三:缺乏鄰近學童入讀
其三,或許是來自社區的歧視。非華語生收生不足,轉向收取本地華語生如何?范淑嫺說,幼稚園嘗試過將收生對象改作以附近街坊為目標,但最後結果卻教人唏噓。幼稚園位於筲箕灣東熹苑內,處於屋苑底層,園舍呈Y字型,課室建於兩邊走廊上,洗手間則只設於一邊長廊的盡頭,學生如需前往洗手間,必須要經過學校大門才能抵達。從校外望進來,經常能看到學生來來回回的風景。但這道風景,惹來外人冷眼相待。
連續兩年開放日無人問津
不少有意讓小朋友入讀的家長到校查詢,但當看到門前的走過的學生時,范淑嫺還清楚記得那些不友善的眼神,「有街坊曾經說過,『我知道你們的幼稚園呀,全部都包頭!我怎會來?』」學校也試過派傳單向外界宣傳開放日,但徒勞無功,范淑嫺苦笑一聲:「連續兩年也是只有我們的學生來玩,其他?其他人不會來。」
我們不會因為學生沒有錢就放棄他,他只要是我們的學生,我們都會向他提供適當的教育。儘管學校只是服務一少撮人,但我們若不收他們,甚麼學校會收?他們都要讀書。
於是學校的收生問題成為環環緊扣的窘局:服務非華語生是主流,而非華語生家庭難以負擔從住處前往學校的車費,學校需幫忙付車資,繼而加重財政負擔,加上本地家庭學生不願入讀,最後幼稚園收生人數只有愈來愈少。范淑嫺說,若來年學生數目持續減少,學校無法維持收支平衝,有可能即將面臨倒閉危機。「我們不會因為學生沒有錢就放棄他,他只要是我們的學生,我們都會向他提供適當的教育。儘管學校只是服務一少撮人,但我們若不收他們,甚麼學校會收?他們都要讀書。」
自2017-18學年起,教育局實施的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政策,在此政策下,教育局會為錄取 8 名或以上非華語學生的幼稚園提供額外資助,一年資助額約為36萬元,伊斯蘭教徐錦享幼稚園同樣受惠於此計劃。但范淑嫺指,由於學校多年來負債重重,縱然有政府資助,但仍需要校監額外向學校每年捐助10萬元,才能維持營運。
多年前,有來自土耳其的辦學團體曾經向教育局申請,要求收購伊斯蘭教徐錦享幼稚園,並打算將其改建成國際幼稚園,試圖扭轉幼稚園命運,惟教育局最後駁回申請。
教育局在回覆香港01時表示,該幼稚園是由原辦學團體以優惠條款與房屋署簽訂福利租約租校舍,並獲教育局全數資助租金、差餉及地租。因涉及公帑及需確保該幼稚園的辦學質素,其營辦機構不可輕易轉換。局方又補充,如學校決定停辦,校方應盡早把有關決定通知家長。教育局會與該幼稚園及區內幼稚園保持聯絡,協助有需要的學童轉往其他學校就讀。
香港教育大學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助理教授伍鳳嫦(Isabella)研究難民政策多年,她曾協助過不少難民下一代尋找學校,發現本地學校對難民學生經常有多番質疑。她剛從記者口中知悉有伊斯蘭教幼稚園即將面臨倒閉,大感可惜,「好難過,沒法想像一間學校會因為其宗教背景而消失。」
本地家庭易誤解伊斯蘭教 「對ISIS好驚」
伍鳳嫦認為,基於歷史因素,本地家長普遍會選擇派位成績較出眾的官立學校或天主教學校,加上對於伊斯蘭教認識不多,容易造成誤解,「大眾不太接受伊斯蘭教學校是現實,除非好特別及吸引,否則一定不會送子女到伊斯蘭教學校讀書。當他們不認識的時候,其實不容易改變固有想法,以為讓兒女入讀伊斯蘭教就會變回教徒,加上又對ISIS(伊斯蘭國) 好驚, 導致這些學校難收生。」
根據政府統計處數字顯示,2016年全港的少數族裔佔全港整體人口比例8.0%,佔全港人口約30萬人。而香港的宗教信仰近日趨向多元化,在2006年至2016年間,伊斯蘭教徒人口的比例由 1.3%增加至 4.1%。縱然伊斯蘭教背景的學校未必為本地家長首選,但伍鳳嫦認為,它們有其不可抹去存在意義。「我們的社會,不應該只為大多數人服務,亦應為少數服務。」伍鳳嫦說,自己曾接觸過一些穆斯林家長因宗教因素拒絕讓子女上學,只送去廟宇讀可蘭經;又有穆斯林家庭遇上學校發通告,告知即將讓學生接受性教育,母親立刻不許子女上學,「我那個年代,再極端一點,只讓小朋友留在家的也有,都是遇到補習才發現。」
學校提供正確的觀念,常規化的教育,是平衝宗教及教育需要的場地。穆斯林小朋友以在好的學習環境上課之餘,又可以同時讀到可蘭經,是一件好珍貴的事。
學校融合宗教及教育 提供社教化場所
而具宗教背景的學校對於本地穆斯林兒童來說,恰恰就是極其重要的社教化場所,亦是下一代的穆斯林接受正規教育的機會。「學校提供正確的觀念,常規化的教育,是平衝宗教及教育需要的場地。穆斯林小朋友以在好的學習環境上課之餘,又可以同時讀到可蘭經,是一件好珍貴的事。」目前,服務穆斯林的清真寺只有6間,遠遠不足以服務全港30萬人的穆斯林。伍鳳嫦指,若缺乏結合宗教及教育的場地,少數族裔將更難入社區,「社會經常問少數族裔為何無法融入,其實融入到的少之又之,他們好投入自己的宗教,好難抽身出來進入社會,在香港地,利君雅又有幾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