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兩度忍痛上街 銀髮社工孫勵生細訴社會屢曲解青年

撰文:曾雪雯
出版:更新:

周日早上(21日),約4000名社工參與發起「社福界靜默遊行」。沿途高呼:「社工不是棋子,咪推前線執屎」、「捍衛社會公義,拒做維穩機器」等口號,吶喊聲響徹金鐘政府總部。參與遊行人士年齡遍佈各階層,當中更有不少退休及資深銀髮社工出席,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前總幹事孫勵生亦在其中。
62歲的孫勵生七日內第二次走上街頭。連日來他忍著膝痛遊行,周三是銀髮族遊行;這個周日則是社工遊行。他說被年青人與年青社工感動,令他決定用自己社工精神走出來:「社工專業不是來自社經地位,而是道德良知,所以社工企出嚟,意義好大。」
攝影:曾雪雯

昨日(21日),約4,000名社工參與發起「社福界靜默遊行」。

孫勵生在社福界工作近40年,九個月前以社福界高層身份退休。原本打算重過閒適生活,閒時閱讀,卻因反對逃犯修訂條例又再忙起來,「諗住做隻閒雲野鶴,點知俾隻娥叫醒咗」。7月17日近9000名公公婆婆上街,孫勵生早於遊行前便撰文號召同輩的銀髮老友記上街。

從邊青到廢青:社會屢曲解青年

「社會實在太過曲解佢哋,永遠視年輕人為問題」,他以近40年的社福界服務經驗總結回應近日社會狀態。他指,40年前社會標籤年青人為「邊緣青年」;20年前稱他們做「隱匿青年」;10年前喊他們作「憤怒青年」當年反高鐵、清拆皇后碼頭諸如此類,已激發年輕人質疑政府施政。然而,當年輕人說出正當訴求,卻被視為「只有破壞,冇建設性」的憤青。「5年前仲衰叫佢哋做廢青,垃圾、社會敗類、社會負擔,我越睇越唔妥」。

孫勵生在社福界工作近40年,「社工」是他服務了一輩子的使命。

年青人無道德良知上犯錯 冀還年青人清白

他指,青年在現有法例下犯法,而非道德良知上犯錯,站出來是希望還年輕人清白。「良知係良知問題;法例係法例問題」,他解釋,道德良知比法例門檻高。「道德良知係牽涉到成個社會最健康的心態力量,如果能還佢哋清白,我覺得係最好」。

一周內遊行兩次,已令年屆六旬的孫勵生膝痛復發,膝蓋半腫,站行時亦漸見半拐。

年輕人被銀髮族治癒   長者們感鼓舞

自7月17日銀髮族遊行後,不少年青人被公公婆婆的言行感動,連日在網上致謝。他亦曾耳聞,「連登(討論區)個邊話同我哋起另外一個『蓮燈』呀嘛(笑)」。孫勵生透露,不少參與遊行的銀髮聽到迴響亦十分鼓舞。儘管如此,一周內遊行兩次,已令年屆六旬的孫勵生膝痛復發,膝蓋半腫,站行時亦漸見半拐,他坦言身心俱疲,「不過我行到就出嚟」。他笑言,62歲的自己在銀髮族中尚算年輕,「有長者單腳扶杖行足全程,個啲長者先令我哋肅然起敬」。他更指,有不少長輩參與遊行後仍很興奮,更希望按自由走上前線守護年輕人。

連登討論區網民笑言,要成立「蓮燈」予老友記。

被年輕社工奮不顧身支援所感動

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示威發酵起過一個月。大批社工連月奔波,或走在運動最前線嘗試疏導警民對峙的情緒,或有悼念現場設情緒支援站安撫市民。退休社福界高層孫勵生坦言,自己亦被年輕社工同工感動。他指,不少社工在前線、在自己自己崗位奮不顧身守護年輕人,甚至每天下班便趕到運動現場。「年青人令我感動一次,年輕社工令我感動第二次。」

身為業界前輩,孫勵生看到社工同工把沙灘球拋入政府總部。他不禁暫停訪問,笑言要拍下這個歷史時刻。

當補救政府與市場敗壞無果 突顯社會公義成社工天職

孫認為社工與社會發展密不可分。戰後香港發展史上,社會工作者扮演填補市場及政府社會服務不足的角色。他解釋,當政府(第一界別)因種種原因及政策漏洞乏視弱勢需要,填補政府不足的市場服務(第二界別)又無法惠社會弱勢社群。非政府組織及公民社會(第三界別)各弱勢提供服務就成了天職。「但當我哋單做慈善服務同福利服務都補救唔晒政府與市場的敗壞,突顯社會公義就成為我哋天職」。他指,在太平盛世時,社工在日常中填補人心、關係破碎,但當社會動盪、走下坡時,「(現在)已不是一人的施政問題,而是制度腐敗問題,就要從制度入手,那伸張正義嘅主題就要好出」。

「當我哋只單做慈善服務同福利服務都補救唔晒政府與市場的敗壞,突顯社會公義就成為我哋天職。」

六分一社工​上街 社工僅是200萬人的微小力量

身為業界前輩,孫勵生受訪時不時有年輕及中年社工向他揮手。「社工只是一好微小嘅力量」,孫補充,儘管說要伸張正義,卻非要社工自視過高。按社工註冊局資料,截至2019年7月22日全港社工註冊人數為23,750人,出席社福界靜默遊行的社工佔業界近六分一。他指,即使業界二萬人全數上街,相對於200萬人亦只是百分之一,「你當然可以話係微不足道,但呢一點浩然氣,都唔好令佢散失」。

社工昨日在政總外築起社工連儂場,孫勵生亦留下感言。

專業是從道德良知出發

社工專業於他,並不是指社工待遇、薪金及社經地位。他認為專業之所以為專業,是能防止社會腐敗,而是從其道德良知出發。「警隊都可以係專業,如果佢哋公正執法、中立執法,唔使用不會理武力的話,只有佢哋有呢套價值,做得啱,咁市民會豎起手指公讚佢、敬重佢,但當佢背離呢套價值,被政權利用,被人稱作黑警,佢就會失去佢嘅專業光環。」

銀髮社工孫勵生最後在memo紙寫上16個字,「憂憂我城,戚戚我心,信望愛在,寧日可臨。」

為守護服務對象 社工走上前線執仔

他又指,青少年社工服務的對象是年青人,當服務對象走上街頭,社工亦會守護自己的服務對象。「所以絕對解釋到點解咁多社工走出來」。2014年雨傘運動時,亦有社工走到前線「執仔」,但他指不少社福機構仍有忌憚。然而,由於是次影響之大,近20、30間社福機構採取更鬆容態度讓有心的社工同工彈性上班。

政治問題 政治解決

是次,社福界靜默遊行其中一個主題是要求特首林鄭月娥,「政治問題 政治解決」。日前,林鄭月娥稱以輔導服務以減低社會的負面情緒,惹來不少社工盛怒。連月來,社工在不同崗位提供情緒支援服務,每當有年輕人輕生更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安撫情緒崩潰的年輕人。

「政治問題,政治解決」是昨日遊行的主題之一。

針對近日社會現況,孫又演繹出《聖經》裡「好撒瑪利亞人」比喻2.0。故事中的好撒馬利亞人不顧隔閡,慈心照顧受傷的世仇猶太人,但他卻藉此指出補救式的慈惠社福服務始終未能根治制度的毛病。「你救咗佢一次,十多日後他又再被傷害,咁係關乎制度暴力的問題」。他解釋,社工儘管再努力支援亦像小修小補,無助解決社會自反修例以來的深層次創傷,「對於一個有缺憾的制度,你應該改革個制度,亦係今天講嘅政治問題,政治解決」。

「好多年輕人話絕地,係因為佢地絕望,而採用玉石俱焚態度回應」。他認為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至為關鍵。他指,焦點整體看為何社會運動走到如此境地,坦盪盪評價將令大家信服,再作出公正評價,社會才有和解的可能。

因為年青人與年青社工,銀髮社工孫勵生告別低調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