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海洋館】多國倡放棄圈養 以保育鯨豚理念重新出發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世界各地的海洋館都提出「教育用途」的價值所在,但若圈養環境和飼養手段都危害動物,所謂的價值恐怕違背教育目的,甚至錯誤演繹「保育」與「娛樂」的關係。

國際間,早有全面禁止圈養鯨豚的例子,克羅地亞、瑞士、匈牙利等國已經禁止圈養海豚;哥斯達黎加及智利更加禁止圈養鯨豚。而當英國提高海豚館的行業標準後,英國最後一間圈養海豚的場館終於1993關閉。隨著大眾愈來愈重視動物權益和動物保育,希望以「娛樂場所」作為經營方針的海洋館將來會逐步減少,更有望出現更多以「保育」作為營辦理念的動物庇護所(Animal Sanctuary)。

從保育角度出發的鯨豚庇護所(Sanctuary)與海洋館裡的圈養環境不同,可提供較接近野生的生存環境。(Getty Images)

平衡動物權益及教育用途,國際間已有水族館「轉型」的概念。早於2014年,世界著名的美國巴爾的摩國家水族館(National Aquarium)宣布:「水族館將會重新定位,從一個世界旅遊熱點,朝向國際認受的動物保育場所。」計劃透過在水族館旁邊的海岸建立一個「海豚庇護所」,作為「退休」海豚的棲息地。這個概念的更大意義,就是提出讓觀眾透過相機遠距離去了解動物的日常生活狀態,而非觀看牠們經過訓練後的「娛樂表演」。

計劃這個變革的水族館總裁John Racanelli接受訪問時表示,「上一輩人看《動感小飛拍》(Flipper,1996年上映的冒險劇情片、由當時仍是童星的伊利亞活(Elijah Wood)主演,講述少年與海豚的奇遇)長大,現今一輩卻是看《海豚灣》(The Cove,2010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揭露日本捕豚業的殘酷)和《黑鯨》(Blackfish,一齣2013年的紀錄片,講述「美國海洋世界」內的殺人鯨在表演期間殺死訓練員的事件)長大的。我們的觀眾進化了,他們對動物如何受到人道對待更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