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節】三大缺點:大路、低質、多女 「宅男」:滿足唔到我!
「動漫節」一向被視為動漫界盛事,形形色色的商品和展覽,讓人眼花撩亂。不少人認為「動漫節」必然是一眾熱愛動漫文化「宅男」們的天堂。
Jack自中六第一本漫畫《魔法老師》開始,便醉心日本動漫文化,至今已有7年。從最初欣賞漫畫情節和畫功,到後來研究相關小說、遊戲、動畫等等,甚至追蹤聲優的動態,聽他們每一首歌,每天還會花數小時「追番」(追看每季新推出的動漫作品),更新動漫資訊。「其實動漫只係一種興趣,點解研究科學就得,研究動漫就唔得?」Jack說。
「宅男」非指足不出戶 是次文化愛好者
Jack解釋,「宅男」原非解作足不出戶的人,它源自日文「御宅」(おたく,Otaku)一詞,原是一種尊稱,後來泛指所有對「次文化」相當熟悉的狂熱者,譬如熟悉火車的人,就是「鐵道宅」;熟悉軍事武器的人,就是「軍事宅」;而大眾所認識的,熱衷於動漫文化的就是「動漫宅」。身為動漫宅,Jack卻決意不參加「動漫節」,更列出三個不去動漫節的原因。
理由一:專業「動漫宅」嫌動漫節只屬「入門級」
主場館雖有不同大型參展商,惟主題都較大眾化,走到任何一個角落,都只能看見「高達」、「海賊王」、「火影忍者」等熱門作品的蹤影。
「宅男」閱讀量較多較廣,可是相對較新和冷僻的作品在館內卻少之又少。他認為「動漫節」似乎不清楚他們的需要:「我同朋友去到場館根本搵唔到足夠資源,老實講嗰度根本滿足唔到我。」對資深動漫迷而言,「動漫節」只屬於「入門級」,許多他們想要的動漫精品、模型手辦、Galgame(美少女遊戲)、同人作品,許多都無法在場內買到。
理由二:商品Cosplayer參差不齊
「動漫節」有近百個攤位,部分小規模的攤位,產品質量十分參差,甚至有些一眼就能揭穿的「山寨貨」。
不僅產品參差,「人」也令人大跌眼鏡,所說的是「Cosplayer」。每年主辦單位還會舉辦「Cosplay大賽」吸引觀眾。這班穿上動漫角色服裝的Cosplayer同是「宅男宅女」,從他們親手縫製的精美服飾,可知他們對動漫的熱忱不輸任何人。
可是,Jack曾在場內認識一位「Cosplayer」,發現她只翻過一兩本主流漫畫,然後那天她碰巧看見某角色的服裝很漂亮,便說要「出cos」,但實則對該角色的背景一無所知,圈內人都稱這類人為「衣架」。Jack慨嘆不少「宅男」已放棄「動漫節」,轉投「C3日本動玩博覽」、「Rainbow Gala」等博覽會,為搶門票和舞台頭位,甚至通宵兩天排隊:「產品豐富啲,Cosplay又高質啲,嘉賓又吸引啲,咁一定要排啦!」
理由三:「女神」喧賓奪主 加深對「宅男」偏見
每年動漫節都請來不少外貌姣好、衣著火辣的「宅男女神」,不過這反而令Jack不再參加「動漫節」。「我嚟呢度係為咗睇二次元,如果我要睇靚女,我會去其他地方。」Jack說既名為「香港動漫電玩節」,必須圍繞「動漫」和「電玩」兩大主題。參展商出動美女輔助宣傳原是無可厚非,但近年「宅男女神」和寫真卻逐漸成為活動主賣點。
他解釋自己不抗拒「女神」,也不排除有「宅男」確實喜歡她們,但他擔心「女神」形象過於性感,容易令人誤會「宅男」都是色胚子,加深大眾對「宅文化」的誤解和偏見。「平日睇動漫已經成日畀老一輩話幼稚,唔需要有更多標籤。」Jack認為動漫經常遭人扭曲,作為推廣動漫文化的「動漫節」理應澄清,而非令問題惡化。
盼香港終有「動漫宅」容身地
Jack在動漫路上一直感覺孤單。每當他有新發現時,最苦惱的就是沒有分享的對象。進入大學後,他跟朋友一起加入「翻譯組」,組織起「動漫莊會」,還積極地在網上認識各地的動漫迷,交流心得。
如今他偶爾還會跟網友「下線聚會」,但他慨嘆香港甚少其容身之所。「你估我哋去Maid Café(女僕咖啡店)係為咗女咩?係因為只有嗰度播嘅音樂同動畫先適合我哋⋯⋯」他明白短時間內無法打破大眾對「宅男」的刻板印象,但他希望香港至少有一個真正代表他們的「動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