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天眼】天眼執法遍全港 盤點政府CCTV 邊個部門邊區最密集?

撰文:李智智
出版:更新:

旺角行人專用區取消後,油尖旺區議員仍通過提升閉路電視系統,包括解像度升至4K,並擴大警方取用用途至所有刑事案,不限以往只用於調查高空擲物。香港01記者實測發現,4K畫面細緻捕捉車牌和人臉,翻查資料,各政府部門近年在全港18區,積極運用成千上萬個閉路電視協助監察和執法。
有汽車業界代表及立法會議員認為,這類監察系統只屬監控的「冰山一角」,本港正步入「智慧城市」的年代,政府透過各部門收集的大數據亦愈來愈多,「各方監控已無可避免」,惟現時本港欠缺有力監察角色和法例,監管資料使用者,保障市民利益。

前旺角行人專用區取消後,早前油尖旺區議員通過提升閉路電視系統。(黃偉民攝)

早前油尖旺區議會通過提升閉路電視,包括將影像解像度升級,由720P提升至4K,影像儲存期由14天延長至30天,另外亦建議擴大使用閉路電視影像的用途,即將來警方可就任何發生於該處的刑事案件提取錄像,以防範更多類別的罪案,有關決定已獲得區議會通過,但有區議員透露事前未有作公眾諮詢。記者分別以4K和720p解像度的攝錄機拍攝實實測,模擬閉路電視在高空拍攝的情況。結果發現,4K解像度清楚捕捉車牌、街名和人臉。

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稱,政府配合科技發展加強管理和監察是「無可避免」。(資料圖片)

其實,政府的天眼無處不在。去年政府計劃在道路上加裝520組交通探測器, 地點遍布港九新界,包括灣仔告士打道、太子道東、大埔太和路等。透過車牌自動識別探測器拍攝車牌號碼,再與運輸署登記系統配對,獲取路面車輛類別的流量,引起社會對私隱憂慮,對於記者實測發現,前旺角行人專用區新天眼系統亦能測到人臉及車牌,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稱,現今科技日新月異,政府配合科技發展加強管理和監察是「無可避免」。

他指出,香港正步入會智慧城市發展,油尖旺區議會利用4K閉路電視監察,協助警方執法,只屬「冰山一角」。他又指,各部門近年趨用新科技收集數據,如今年起推行「多功能智慧燈柱」試驗計劃,目標安裝400支智能燈柱,當中亦會安裝天眼,亦會收集人流和路況數據,又例如政府近年試用不同科技,包括在路燈安裝「天眼」、於路段安裝攝影機,以及利用手提攝錄機拍攝,打擊違泊,又指警方已引用人臉識別技術,「未來有5G技術,數據傳達更清晰和快速」。

他稱,政府未來提升科技加強監察是「大勢所趨」,問題在於政府如何運用這些「大數據」,認為政府應「先知先覺」,盡早設立有力監察角色和法例,監管資料使用者,保障市民私隱權益。

不單是前旺角行人專用區,現時全港各部門正積極使用閉路電視系統協助執法。記者分別向環保署、運輸署、食環署、房屋署、康文署、警務處、海關和入境處索取所設置公眾閉路電視的數目、解像度和使用情況。有關部門都未有透露閉路電視解像度,另入境處和海關稱沒有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而所有部門皆稱按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指引和《私隱條例》定內部指引,確保市民私隱。

由於康文署、警務處、海關和入境處未能提供閉路電視的數目,記者綜合最新2010年立法會文件及有關資料,保守估計全港現時至少有過萬部,遍佈18區。以公眾閉路電視的數目和設置地點而言,以油尖旺排首位,至少達逾約900個;其次為中西區和沙田,分別為約440個和約420個。

環境署稱,現時於香港十八區88個在政府土地及公眾地方棄置建築廢物的黑點安裝了監察攝錄系统。(資料圖片)

環保署正強化天眼 不同光線情況可清楚攝錄

環保署稱,現時於香港18區88個在政府土地及公眾地方棄置建築廢物的黑點安裝了監察攝錄系统,並逐步強化及加入更先進的技術規格,包括能夠在不同的光線情況下清楚攝錄的功能,以助有效執法。署方已參考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發出的指引採取適當的私隱及資料保安措施,包括攝錄機只會朝向及拍攝公眾地方、在攝錄範圍的顯眼地方內張貼告示,讓公眾知悉該處為受攝錄系统監察的範圍等。

房署在各公屋設有308套俗稱「天眼」的「高空擲物監察系統」閉路電視攝影機。(資料圖片)

房屋署有1340套天眼 作保安及捉高空擲物用途

房屋署稱,屋邨「保安閉路視監察系統」現時共有1340套,模擬制式閉路電視的解像度線數要求最少為450線。另署設有308套共涉及約640部俗稱「天眼」的「高空擲物監察系統」閉路電視攝影機。監察系統只作保安及管理物業用途,只有獲授權的管理人員才可操控系統,包括複製、刪除、處理及保管錄像片段等。攝影機亦會以小心調較的角度,避免直接攝錄租戶單位內。

康文署 2010年已有4925個天眼

康文署回覆時稱,需時點算閉路電視數目。記者翻查2010年初立法會文件,當時署方在18區的閉路電視數目為4925個。署方稱,轄下場地閉路電視攝影機,主要是保障內公眾安全、協助人群管理及監察場地的運作,並已據《私隱條例》制訂內部指引,包括錄影資料均會加密及嚴加保管,不應保留超過1個月及不再使用的錄影應予以銷毀,只有獲授權的職員方能觀看錄影片段,並閉路電視位置的顯眼處張貼中英文公告。

食環署稱,由2018年6月起在全港115個非法棄置垃圾黑點安裝網絡攝錄機。(資料圖片)

食環署:115個地點裝天眼阻非法棄置垃圾

食環署稱,由2018年6月起在全港115個非法棄置垃圾黑點安裝網絡攝錄機,署方可憑錄像資料向非法棄置垃圾的人士搜證及檢控,並可分析有關非法行為的時間及模式,策劃執法行動,並擬把有關計劃在今年第三季開始延長2年,並會在諮詢各區議會後,逐步在300多個地點設置網絡攝錄機。

有關網絡攝錄機的租用、安裝、保養及維修均由本署的承辦商負責。據服務合約的規定,只有獲授權的承辦商員工才可處理錄像,並須簽署聲明,確認遵守及履行合約相關要求,署方亦會定期查核承辦商提供服務的辦公室及儲存錄像的伺服器室。計劃前已就執行細節徵詢律政司的意見,確保其運作符合香港法例及保障資料原則的要求。

運輸署 1470部天眼捕捉實時交通情況

運輸署稱,現時由運輸署及其隧道/管制區營辦商管理運作的閉路電視攝影機共有1470多部,所採用的實時交通情況影像,一般情況下不足以辨別車牌號碼。而影像透過「交通情況快拍」和「交通情況網上直播」網站、「資料一線通」及流動應用程式「香港出行易」發放予公眾,方便出行人士掌握交通情況,讓公眾可靈活運用數據,開發創新數碼資訊產品。署方亦按照《私隱條例》的規定操作閉路電視攝影機。

運輸署的閉路電視攝影機共有1470多部。(資料圖片)

警務處 臨時天眼了解人群流量和動向

警方稱,為確保邊境保安,防止及打擊走私及偷渡活動,在陸路邊境及香港水域設置閉路電視攝影機。另在大型公眾活動舉行期間,警方會在大量人流聚集的地點裝設臨時閉路電視系統,以了解人群流量和動向,採取相應的人群管理措施。有關臨時系統不具備錄影功能,並會在活動完結後盡快拆除。警方有清晰及嚴格的內部指引,規管閉路電視系統的使用、資料處理和銷毀符合《私隱條例》的規定,亦會定期進行檢討。

海關未有引入人臉識別技術

海關稱,於邊境或管制區內安裝閉路電視攝影機供保安及執法需要,強調未有引入人臉識別技術,並在當眼處張貼告示,通知公眾人士該處已安裝閉路電視攝影機,並設有內部指引,嚴格規管閉路電視系統使用,以符合《私隱條例》規定。

入境處天眼沒高解像設備

入境處稱,在管制站、總部大樓、分區辦事處及登記辦事處等公眾地方安裝了閉路電視系統,以管理人流、車流、e- 道的運作情況及部門設施,並強調有關系統沒有使用高解像設備,亦沒有配備容貌識別的功能。處方備有內部指引,嚴格規管閉路電視系統使用,確保符合《私隱條例》的規定。

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莫乃光擔心,本港已逐步成為「監控之都」。(資料圖片)

莫乃光:有必要設立跨部門監督單位

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稱擔心,本港已逐步成為「監控之都」,認為治安和私隱需取得平衡,當中要社會廣泛討論。他對於油尖旺區議會在未作廣泛諮詢下,提升閉路電視的解像度和擴大用途,認為如同讓警方「偷步」加強監察市民,「以『刑事』這看似嚴重和大義凜然的理由取得公眾私隱,令事件合理化,慢慢令市民習以為常」,但當中未有按指引提出足夠理據和事實證明該區是「犯案黑點」而作出相應監察,市民受私隱侵犯而不自覺。他又指,不單是前旺角行人專用區,現時政府亦趨向這「偷步」方式,在全港各地安設監控系統。

他續稱,現時各部門設置閉路電視和相關監察系統「各自為政」,雖然聲稱受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指引和《私隱條例》限制,但實際有關條例和指引內容未有清楚界定要求,作用只是「無牙老虎」。他認同,在本港步向智慧城市發展下,有必要設立跨部門監督單位和加強私隱條例,認為創新辦應在當中擔當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