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飯消失】見證填海滅船廠 熟客變伙計 長沙灣熟食檔走進歷史
飯堂洋溢的不但是令人垂涎的飯香,濃濃的人情味更令人回味。立足長沙灣熟食小販市場逾30年的「新發大排檔」,不敵時代巨輪,隨政府宣布市場會在今年中關閉,檔主決定提早下月離場。年屆70的檔主趙氏夫婦隨著本港工業變遷風光過,甚至揚威海外,亦經歷不少風雨,如今總算「功成身退」,唯一牽掛的是一眾街坊和日本熟客。趙太笑言:「他們(的士司機熟客)不但是朋友,亦是『伙計』,他們更對我說『 一生人有三個女人,除了媽媽和老婆,就是你,無你就沒飯吃』」。
七旬檔主夫婦:是時候休息了
走進長沙灣熟食小販市場的一處角落,就會聽到聲洪如鐘的趙太,與食客高談闊論,而趙先生就如常在一旁拋鑊,準備食材:「我們都是凌晨3時起床,由天水圍過來開檔,手板眼見功夫而已」。然而,這平淡溫馨的日子將於下月18日結束,趙生嘆氣說:「市場今年中被政府收回,我們都70歲了,是時候休息了」。
市場今年中被政府收回,我們都70歲了,是時候休息了
見證船廠、美心食品廠等工業變遷
被食客稱「肥佬」的趙先生,在12歲小學畢業後就到酒樓學廚,直至30多歲,即1984年初與趙太在長沙灣熟食市場經營「新發大排檔」,售十多至20多元的小炒和茶餐,成為不少街坊和工友飯堂。趙先生對見證本港工業變遷,他深感自豪,滔滔不絕說:「剛進駐時附近都是海,全部都是船廠到11時半,「人龍」如同操兵沿天橋一路走入來。船廠、美心食品廠和工廠都是我們的食客。我與7、8個伙計由早市做到晚市。」
黃金時代飯市做6轉
他又稱,在80至90年代可謂市場的「黃金時期」,場內坐無虛席,飯市做6轉,平均20至30分鐘就一轉,「客人吃完這邊起來,其他人那邊坐下來吃。有附近車房的人甚至叫『肥佬你整幾碟飯,我們站着吃』」。他笑言,由於行內競爭激烈,有時無故被對手用耍手段投訴而收告票。
客人吃完這邊起來,其他人那邊坐下來吃。有附近車房的人甚至叫「肥佬你整幾碟飯,我們站着吃」
填海船廠撤離 靠泊車街客撐住
90年代本港工業逐漸衰落,大排檔的生意亦因而連番受重挫。「第一個撤離是船廠,因為填海。接着附近工廠北移再受大打擊」,趙生無奈稱,工廠撤走換來是美侖美奐的商廈,新式餐廳林立,根本無法競爭,「我們市場設備殘舊,簡直千瘡百孔,周圍漏水,又沒冷氣,環境本身不及別人已經很吃虧,政府又不肯建設。現在唯有靠街客,在附近泊車的客人,如果連車都無得泊,簡直就沒法做」。
我們市場設備殘舊,簡直千瘡百孔,周圍漏水,又沒冷氣,環境本身不及別人已經很吃虧
熟客不忍年老檔主粗勞 自願當「伙記」
生意不復當年,但老街坊是令他們堅持至今的動力。趙太雀躍說,不少熟客不忍見年老的他們幹粗活,都會主動幫忙,「我又很懂得『利用』他們,他們都變了我的『伙計』,哈哈!」
她手舞足蹈說,仍有多位的士司機、客貨車司和在附近上班的白領堅持每天都來光顧,「他們一來到幫忙掛餐牌,吃完了會幫我收拾桌子。有時湯桶很重,抽不了,又或是要弄燈泡,叫他們就可以了。我們休息時,他們還會幫我們看看檔口有否被人亂動,又幫我淋花。如果不夠飯盒,又幫我買,隨傳隨到。我女兒說我使喚別人很過份,哈哈!」
趙太說這些都不及美食獲日本傳媒報道,揚威海外「威水」,「十多年前有幾位日本遊客拿着雜誌來到訪,我才知道店舖被日本人報道」。趙先生補充稱,原來日本人特別喜愛小炒、炒「出前一丁」或辛辣麵,「我覺得日本人不太懂調味,我們學佛吃齋,在兒子推介下到日本嚐試精進料理,都沒味道的」。
很感恩,這裏養了我和家人35年,離開是無奈,變遷是無常的
「變遷是無常」
趙太又說,當年在鄰近設廠的「日東表」經常有員工來用膳。其中一名董事回流日本後,仍堅持來港時探望他們,他上年才看看我們。「他最喜歡買豆沙餅,但我說不好吃,只愛要日本珍珠米,他真得帶給我」,趙太又稱:「我叫他做「死蠢」,因他不懂聽廣東話。但我最厲害說『你好』、『再見』、『謝謝』」三句日文就夠用了」。她靜下來稱,「他們不能再來了,很捨不得」。近日有食客得知大排檔即將給結業,特意前來光顧,跟兩夫婦合照留念。
兩夫婦奉獻一生的大排檔即將劃上句號,與街坊告別,趙生嘆言:「很感恩,這裏養了我和家人35年,離開是無奈,變遷是無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