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世社區】荒屋改建成共居「山洞」 藝術家追求零物慾集體生活

撰文:一条
出版:更新:

5年前,俄羅斯音樂人Petr來到大理,在一個小荒村,找到這個廢棄的白族庭院。這裏背靠蒼山、面朝洱海,四周有稻田、松林、茶樹環繞,Petr決定花光所有積蓄,租下這裏,改造成家,取名:「OM山洞」。當時,大理很多搞藝術的朋友、旅行者,都跑來幫忙改建,他們一開始在這裏玩音樂、練瑜伽、開派對,後來有人實在喜歡這個地方,慢慢住下來,就這樣,OM山洞變成一個社區,聚集了一群本來陌生的年輕人,前後來過、住過的年輕人,有82個!

OM山洞的人口流動性很大,有的人住幾天就走,有的人則停留好幾年。現在常住的,有6個年輕人,他們遠離主流社會,遠離城市的生活壓力,買菜做飯,各自謀生,每天只做愛做的事,不為錢發愁。

有6個年輕人,他們遠離主流社會,遠離城市的生活壓力。(一条)

自述:Petr、陳雨瀟、華婷 文:王微辣  

大理荒村的同居生活

從事自由職業,每天光著腳走路,背著籮筐、騎電單車去買菜,圍著茶桌彈琴、喝茶、聊天,脫光衣服跳進冰涼的泉水。這是大理一群「當代嬉皮士」的生活。5、6個年輕人,集體生活在大理荒村,住在一個叫「OM山洞」的地方。它是一個上百年的白族老房子,位於蒼山腳下海拔2000米左右的地方。這裏已經存在了五年。

 甚麼是「OM山洞」?

五年前,俄羅斯音樂人Petr找到這個廢棄的房屋,想自己居住,並和朋友們創造一個可以一起玩音樂、練瑜伽、搞藝術創作的空間。他解釋,「OM」音似瑜伽練習中唱頌中的「嗡」,是宇宙萬物的聲音;「山洞」,過去的僧人、道士會進入深山,找一個山洞隱居,在那里長期修行。他想延續這種精神,找到一個遠離城市和人群的地方,讓年輕人盡情做自己,實現夢想。Petr花光他音樂演出賺來的積蓄,簽下房子5年的租約,一邊住下,一邊改造。大理的旅行者、藝術家群體很活躍,他們聽說有這麼一個地方,經常過來玩,也來幫Petr蓋房子、做家務,慢慢有人開始住進來。

點擊大圖看看更多「OM山洞」住客的日常生活照片▼▼

+3

一個有露天桑拿的房子 

房子原本破舊不堪,有130年歷史。房屋改造花了兩年半,幾個人親手修建,盡量保持白族老房子的原貌修建,不塗漆,不澆水泥。窗戶和很多家具,都是Petr和朋友們手工做的。院子坐北朝南,三面都有兩層樓。公共空間有半露天的茶室,廚房,浴室,瑜伽室,俄羅斯桑拿房,一個池塘。

一樓,有三間可以居住的小房間,還有一間火房,冬天大家會聚在裏面烤火、吃火鍋。二樓,有一個共享練習房,可以練習瑜伽、冥想、唱誦、忍術。Petr現在暫時把他的臥室和音樂工作室搬到裏面。後院,最近新蓋了一個小木房,被竹林環繞,像一個樹屋。

點擊大圖看清老房子內部裝修和設施▼▼

+3

 幾個年輕男女,像家人一樣親密 

過去5年,OM山洞的成員一共有82位,他們來去自由,是流動的居住模式。常住的人保持在5、6個,大家親密如家人,每個人也有自己獨立的房間。

現在住在OM山洞的有:Petr  —— OM山洞發起者,俄羅斯音樂人、DJ名Ikarushka,他經常外出,去各種音樂節演出;Alejo  ——阿根廷人,梳著臟辮的世界旅行者,從印度尼西亞開船到中國,現在暫停大理;陳雨瀟  ——旅行、紀實攝影師,斷斷續續在OM山洞住了一年半,搞攝影創作;阿芒  ——服裝設計師、古樂研習者,會吹古蕭和唱誦,她做菜好吃,是OM山洞的廚娘;華婷  ——服裝設計師,在大理有自己的工作室。還一些OM山洞的老朋友,曾在這裏常住:情侶Stephen和穗子(音樂人),正在尼泊爾學習的安琪(翻譯、身體療愈師),做獨立首飾設計的阿南……他們時常也會回來小住。

+1

攝影師陳雨瀟,以前在北京工作,從事時尚攝影製片。25歲辭職後,她去世界各地旅行,2016年旅行到大理。朋友帶她來了OM山洞,「覺得好像到了另一個世界,很直覺地覺得,可以在這裏停留一段時間」。

住在OM山洞的成員,有各自的職業和謀生方式,平時則聚在一起吃飯,組織音樂、舞蹈、桑拿活動,或是集體外出。陳雨瀟用相機,把這些集體生活片段記錄下來。「很自由、很有愛,有比朋友更深刻的情感,像是家人一樣的。」有時候,他們會徒步到山谷裏邊的瀑布玩,脫下衣服,跳進瀑布。「自由,就是我能裸體走來走去,不穿衣服曬太陽。在這裏,你會少很多判斷,外面的判斷。」

OM山洞五年來沒有上鎖,鄰居隨時串門,旅行者常來拜訪。社交,也是這裏生活的一部分。大理的音樂人、畫家、手藝人都會來參加Petr定期舉辦的桑拿派對。他們先熱乎乎地汗蒸、用桉樹葉互相拍打身體,出來再跳進鵝卵石做的涼水池,然後喝點茶,白天看雲海,晚上看星空,大家自由聊天,互相分享知識和信息。

OM山洞內的成員和鄰居、旅行者經常聚會,點擊大圖看他們的集體生活片段▼▼

+3

 無意識的自治 

OM山洞的生活,從剛開始的夜夜笙歌,以音樂、瑜伽這些精神藝術為主,慢慢轉變到日常生活。這裏並不存在管理人,幾個成員自覺控制生活節奏,分擔家務勞動。鄉村生活不比城市,很多事情需要動手解決。平時他們會騎電單車,去大理古城買菜。鎮上趕集的時候,就買很多食物放在家裏。老房子維護很花精力,電線壞了要自己修,雨季屋頂會漏水,每2、3年要重新修葺。到了冬天,他們會砍柴生火取暖。

這裏並不存在管理人,幾個成員自覺控制生活節奏,分擔家務勞動。(一条)
平時他們會騎電單車,去大理古城買菜。鎮上趕集的時候,就買很多食物放在家裏。(一条)

住在這裏的華婷說:「你生活在一個村落裏,靠自然很近,隨著自己的個性去過每一天,很容易有一種非常自由的感覺,久而久之,就會懷疑自己的價值,所以自律是非常重要的。在這裏,我們很尊重每個人的自覺,當你對這個地方有了家的感覺,你會很自動地想為這裏付出。」

+1

不是嬉皮士?

在OM山洞的每一天,生活節奏都很慢,時刻都有人在玩音樂、練習身體、喝茶讀書。這群精神世界富足的年輕人,對於賺錢、買房、結婚——也就是世俗意義上的成功,看似一點都不著急。而他們卻告訴我:「外面有的煩惱,這裏也有。」他們真的是反中產的當代嬉皮士嗎?

嬉皮士,他們很懶,整天談論愛與鮮花,打鼓、玩貝斯,總是吵得不行,卻無所作為。人們覺得OM山洞很酷,這裏曾經差點變成嬉皮士的聚居地。我就對他們說,不要只在這裏玩樂,得貢獻點甚麼,不一定是錢和食物,可以是你的創造力,你的想法。
Petr
嬉皮士是甚麼?我覺得嬉皮士只是一個標籤,中產階級也是一個標籤,只是讓別人更迅速地來辨認你。拋開這些標籤,你呈現的是自我。
陳雨瀟
我所理解的嬉皮士,是不被社會道德規範約束的人,大家對他們的理解是一種很外在的投射,奔放、自由、活得沒壓力。我更願意覺得,我們是一群非常想要去認識自己的人,如果沒有被來自家人、社會、朋友的一些觀念所教導的話,我們內心深處到底想去幹嘛?所以大家才會聚在這兒,彼此幫助吧。
華婷

 不為錢發愁?

隱居山里,除了房租、吃飯等日常花銷,OM山洞裏的年輕人好像過著零物慾生活。關於如何賺錢、如何生活,他們表達了各自的觀點。

以前有10年的時間,我不停工作,思考怎麼生存,交房租,吃飯。時間長了,我感到害怕,不知道我自己到底熱愛甚麼。我在大理街頭表演,賺來的錢立刻用來建造OM山洞,口袋裏再沒留下甚麼。我想創造一種能量:讓大家一起思考,如何實現他們的夢想。
Petr
還是會擔憂一下錢吧。5年前,這裏的房租很便宜,今年我們一起續租了5年,房租也貴了5倍。老房子維修,也是挺大一筆錢的。但是城市生活需要很多附屬品,你需要跟朋友出去應酬、吃飯,你需要買很多衣服、化妝品。在這裏,生活回歸到更基本的狀態:我們不需要這麼多衣服,食物可以吃得更簡單、更健康,留下的錢可以去旅行、去學習。除去通過自己的能力,去賺取生活所需,沒有太多需要擔心的東西。
陳雨瀟
一定會有為錢發愁的時候,這是我們的本能。但發愁的時候,我會問自己很多問題——是沒錢本身,還是需要用錢去做甚麼。現在不太會為錢發愁,每一天,只要把當天過得很好,明天絕對不會比今天差。
華婷
+1

(部分圖片為陳雨瀟攝影作品。)

【本文獲「一条」授權刊出,歡迎關注:https://www.facebook.com/yitia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