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約死後】馬浚偉編舞台劇念亡母 曾患驚恐症:像死了千百回
1999年,馬浚偉母親去世,他直至去年才能一口氣寫完他和母親的舞台劇本。第一次拿起筆,是5年前。落筆,嚎哭,止不住,收起劇本。前後3次,拿出劇本又無法落筆。直至去年9月,他感覺自己真正康復,決定把它寫好,明年一月上演舞台劇《生前約死後》,剛好是母親逝世20周年。
他6歲時起,陪伴母親走過逾20年患癌的歷程,母親死後的20年,他患上抑鬱、驚恐症,有些陰影到現在還隱隱約約跟隨他的身後。這齣劇是對母親的思念、彌補母子間未完的話,給自己和觀眾一個安慰。每場均舉辦座談會,與觀眾分享如何走出抑鬱,面對生死。
攝影:黃寶瑩
中三課堂才認識癌症 跑到操場哭
他小時候經常陪伴母親出入醫院,「但唔知道癌症原來係咁嚴重。」直至中三,老師解說癌症,他才知母親一直走在死亡的邊緣。他跑到操場近山邊的位置大哭,回過神來,變成一個沉默的孩子。他很懂事,中三開始做兼職賣雪糕,不用家裏分毫,中五畢業可以考上理工大學藝術系,他放棄了,在朗文出版社當銷售員,幾年後93年入娛樂圈。
「原本佢都冇乜嘢。」1995年,母親第2次癌症復發,他只有24歲。母親突然病情惡化,癌症先奪走母親的嗅覺,然後味覺、聽覺,因為電療失去一隻眼睛,另一隻眼睛餘下一成視力。她的頸潰爛變成黑色,牙骹壞死,口張不開,只能𠲖𠲖呀呀。「最後5年我們都用寫字板溝通。」即使母親口齒不清,他都能聽懂:「阿偉,你食咗飯未?」
狼來了:每次送院都能出來
他一直跟爸媽同住,「廿年來我唔會出街食晚飯,一放工就即刻返去陪佢哋。總之有咩事就即刻去醫院,有冇心理準備?有。但冇諗住咁快。」他記得有一次母親腦抽筋,全身抽搐厲害得他明明是一個演員,「我以為佢做戲」,情急下他把手指伸進母親的口,「睇住佢個人變咗黑色,原來人的臉真係會瘀黑。」醫生立刻替她打針,「膚色有返血色,咁都過到呢一關。」一次又一次死去活來,就變成「狼來了」,每次離開醫院都是一個希望,「估唔到佢幾時離開。」常言善終,而在世的人也在面對死亡。
最後,因為母親牙骹壞死,不能塞進喉管灌營養奶,醫生建議做一個胃部手術。因為馬浚偉哭,母親才肯進手術室。「12時手術成功,4時因為急性肺炎,就走咗。」直至現在,他家裏沒有電話,好怕半夜來電。母親離開時只有48歲,僅40餘磅,餘下一副皮囊。
假裝母親沒有死去
死,同時帶走兒子的靈魂。「抑鬱症8年,我得返一個軀殼。」劇本寫他從逃避到面對。「我從來都冇當媽媽離開過。」直至現在,他的床頭擺放著母親的照片。起床,「媽,我返工喇。」回家,「我返嚟喇。」每年生日搭正12時,他都會在母親的照片前跟她傾訴,「我兩年前開始唔喊。我想話畀人聽,親人離世,係會難過,會痛,但一定會跨過。」
患抑鬱的8年,他形容「酒精是最了解我。」一個晚上能喝4枝紅酒,或30枝啤酒,天亮了也不醉,未有完全失去理智,去吃一個早餐,又跟朋友說:「我哋再飲。」一直喝至中午。「肝酵素係1,000。」遠超正常範圍80-100。他不求醉,求哭, 酒精揮發,淚能流瀉,「見到一個好似阿媽嘅身影,我就喊。」因為自母親死後,他一直哭不出來。電影裏出現傷心至欲哭無淚的情景,原來是真的。
念母親的銀針粉
劇中一場戲,他寫:兒子一回頭,以為母親在他的後面,卻沒有人。他以為朋友騙他,後來母親在廚房裏走出來:「阿偉,過嚟食銀針粉。」兒子問:「真定假?」母親說:「媽都有假?」他行近母親,靜靜地坐在她身旁,一口又一口默默地吃光那碗粉。馬浚偉:「呢啲都係我真實的回憶。我媽煮嘅銀針粉最好食,冬菇、蝦米、瘦肉粒,我覺得好好食。」這段戲是複雜,真實的幻象如幻似真,是回憶,是想像,是遺憾,又是完滿。
馬浚偉平日愛在餐廳裏寫劇本,這個劇本大部份都是獨自一人在房間裏書寫,是有一次到餐廳創作,他坐在角落背著食客們,「我知道一定會爆喊。」他說時,又把淚水吞回去。「呢五年傷痛冇咗,但思念喺度,但思念拿捏得唔好,又變返傷痛。」
母親死後患上驚恐症:我死了1,000回
母親死後,有一次他頭暈,然後極度恐懼,覺得自己會死。像被人嚇了一跳,然後心跳加速,心臟跳動誇張如做心肺復甦,人就不安,換氣過度,令二氧化碳含量過低,會感到麻痺,像缺氧,他形容就是心臟病發暴斃前一刻的感覺,「你好暈,但暈唔到,仲有感覺。眼睛愈來愈模糊,講唔到嘢。」醫生說他患上驚恐症,是精神病的一種,除了遺傳因素,患者或經歷傷痛、焦慮等外在壓力而誘發的心理和生理反應。隨時發作,要隨身帶藥紓緩症狀,他形容發作的10分鐘,遊走生死,醒來後像跑完50公里馬拉松。「都發生1,000次,我成日都話自己死過好多次,我唔驚死。」他說沒有一種感覺比驚恐症發作更令人恐懼。他記得一次在加士居道夜跑時發作,四周無人,唯有自己蹲在一處。「我以後經過嗰度繞路行。」後來有次他覺得自己狀態不錯,想去克服這段路,「但我都唔跑,我行,隻手㩒定個電話。」從前一周發作4、5次,現在1個月才發作1次。
面對抑鬱症,服藥一段時間,「令我有一段時間舒服。」藥物是麻痺情緒,但不是出口。「而且我有作嘔反應。」他決定靠自己,在醫生指導下做運動、跑步。「跑步係一個時間面對自己。」抑鬱抗戰8年,「拍戲唔係點同人溝通,啲人唔係好知道我做乜,我冇乜同佢哋相處。」一個只餘軀殼的人,「睇返嗰時我拍啲戲,如《金牌冰人》笑片,自己睇返其實裏面唔開心。」演戲,能暫且忘憂,但一些熟悉的情景,傷痛又浮面。他最喜歡的劇是《金石良緣》,一個長跑手面對妹妹和胎中兒子的死亡,是編劇為他度身訂造的故事,寫他透過跑步重新出發。
馬浚偉說重看母親離世後所拍的電視劇,形容即使笑,也只是表面的。那段期間,他拍過什麼電視劇?請點擊下圖:
舞台劇安慰自己 安慰觀眾
眼前的馬仔,開朗、親切、常說笑,「當我發覺自己愈來愈幼稚,我就知自己好返。」他說自己重生,變成另一個人,變回那個原本開朗的他。「抑鬱症是可以好。時間真是治療最好的藥物,容許它去治療你。」身邊人常言:「唔好唔開心。」馬:「做乜唔畀人唔開心啫。只不過,唔好沉迷。」他最近製作社會節目《同理.繼續走》訪問弱勢社群,其中跟一位患驚恐症母親閒聊,他說到自己將近死亡的感受,那位母親就不斷哭,她說:「終於有人明白我。」明暸,是對情緒病人最好的安慰。大概《生前約死後》就是帶著這種目的,將抑鬱、遺憾、思念、盼望、失望等等混雜起來的情緒,單單演出來,安慰同路人,「我知道走唔到出嚟嗰種辛苦。」今次他選擇一個只有400座位的小劇場,讓觀眾近距離感受演員的內心。
給母親補上未說的話
劇中滲入唐君毅的生死觀:「親愛的人死亡,是你永遠不能補的悲痛。這沒有哲學能安慰你,也不必要哲學來安慰你,因為這是應有的悲痛。」昔日他鑽進死胡同,不明白「我媽媽係溫柔的人,係絕頂的媽媽和太太。點解要佢咁辛苦?」「我感恩自己走到出嚟,想將整個歷程話畀大家聽,生死係必然,要為自己準備去面對。」
劇中他替母親補上未完的話,「係我希望媽媽會同我講嘅嘢,或者係我想同佢講嘅說話。我知道,佢未走的話,佢一定會同我講。」其中一段戲,兒子問母親:「你今次走,係咪真係唔會再見?」母親回答說:「緊係唔係啦。」兒子哭斷腸,卻有盼望。他說信仰把他從谷底拉起,盼望在天家與母親重聚。這齣劇,應是他對母親死亡,給自己最後一個療程。母親雖死猶存,音容宛在。他記憶中的母親是漂亮的,而最想念她的一句話:「阿偉,你食咗飯未?」
舞台劇《生前約死後》門票預售:
預售熱線: 59631087(石小姐)
*預售熱線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六上午11時至下午2時,下午3時至晚上7時。
演出日期︰ 2019年1月5日 至 1月 20日
演出地點︰ 香港灣仔港灣道2號香港藝術中心 – 壽臣劇院
票價:$680/$480
場次 (共 10 場):
1月5 日 晚上 19:45
1月6日 下午 14:30
1月 10 - 12日 晚上 19:45
1月13日 下午 14:30
1月 17-19日 晚上19:45
1月 20日 下午 14:30